第316期

養成系v.s.實力派 PRODUCE 48日韓大戰

你哈韓還是哈日?韓國人氣選秀節目《PRODUCE 101》搭上日本AKB48集團,《PRODUCE 48》實力派和養成系的對決就此展開!

養成系v.s.實力派 PRODUCE 48日韓大戰

郭玟妤 文  2019/05/26

韓國生存實境秀《PRODUCE 101》(以下簡稱《PD 101》)繼第一季推出女團I.O.I、第二季推出男團WANNA ONE後,於去年夏天開播的第三季《PRODUCE 48》(以下簡稱《PD 48》),除了延續前兩季以練習生為主的選秀基調,又與日本AKB集團合作,以日韓各推派48名參賽者、總共96名成員爭取出道資格的「跨國競爭」,開發選秀節目的新高度。

雖然韓國與日本同為「偶像製造大國」,兩者卻對偶像的定義不甚相同,也因此各自發展出截然不同的偶像路線:韓國偶像注重實力、日本偶像則注重親近感;這樣的文化差異,也是日韓合作《PD 48》有別於前兩季節目的最大看點。

PRODUCE系列 練習生制度的檯面化

《PD 101》系列有許多集體練習的橋段,觀眾得以透過節目一窺偶像的訓練過程。(圖片來源/截圖自Mwave

仔細觀察《PD 101》的比賽形式,不難發現此選秀節目就是將「韓國偶像工廠」檯面化的實境秀。在韓國,絕大部分偶像出道前都曾是「練習生」,接受經紀公司為其安排的歌唱、舞蹈、甚至是外語等訓練,待實力成熟後才會正式推出作品,在演藝圈嶄露頭角。

《PD 101》系列集結各經紀公司的練習生參賽、將其依照實力分級並安排表演課程、參賽者在各項任務中競逐最後的出道機會⋯⋯一整套的「偶像培訓流程」被濃縮至一百天完成,可謂韓國偶像一整趟追夢旅程的精華版。由此可知,韓國演藝圈注重實力養成,偶像在成為藝人前,接受嚴苛的職前特訓是「業界標準」。然而,這卻與偶像文化的另一大宗—日本AKB集團存在很大的差異。

AKB集團 以少女為主力的跨國企業

如果說韓國娛樂公司是將「偶像定義」發揮至極致的產業,日本AKB集團則是反其道而行的偶像工廠。

AKB48是日本的大型女子偶像團體,以「可以面對面的偶像」為理念,從東京秋葉原的劇場起家,透過每日進行的公演累積人氣,逐漸發展至現今規模,團名AKB則是秋葉原羅馬拼音(Akihabara)的縮寫。因著AKB48的成功,AKB48的總製作人秋元康繼而在日本及海外其他城市成立姊妹團體,如福岡HKT48、名古屋SKE48、台北AKB48 team TP等等,以該地的劇場為活動據點,另透過成員畢業(離開團體)及定期徵選(加入團體)的方式不停進行團隊換血。

雖然AKB有類似韓國練習生的研究生制度,但這些未編入集團正式成員的研究生,並不像韓國練習生在出道前應接受培訓,且研究生出道與否的基準不是實力,而是人氣(這點倒是和《PD 101》相同)。即使出道後,經紀公司也不會主動安排演藝事業的訓練課程,成員如有心進修,必須自費栽培自己。

說到這裡,或許會有些疑問:身為偶像不需要具備特殊才藝嗎?別忘了,AKB集團是「可以面對面的偶像」,並以劇場公演、見面會等等可和粉絲實際接觸的活動為重心,秋元康這樣的設定,便是想打破偶像「才華洋溢卻遠在天邊」的形象。因此,對成員和粉絲來說,「偶像可愛、表現得開心、令粉絲感到幸福」才是重點。

以「可以面對面的偶像」為主打,AKB集團特色在於粉絲與旗下偶像有許多直接接觸的機會。(圖片來源/截圖自Facebook

AKB偶像的親近感也發展出有別於傳統偶像的另一大派別「養成系」:在成為實力藝人以前,偶像便與粉絲成為好朋友,讓粉絲見證偶像一路的成長。而這樣的追星過程,似乎更平易近人也更具吸引力。

PRODUCE+48 偶像文化的衝突與創新

不過這種獨具魅力的操作,置入選秀節目《PD 48》裡卻明顯出現適應不良的症狀。韓國練習生的訓練體制,對AKB偶像來說宛如地獄般的考驗。歌唱舞蹈實力的不足,導致初次表演評價多落在低等級的D或F;加之嚴苛的訓練、陌生的環境以及語言隔閡,整體賽事其實非常不利於身份第一次轉換為「練習生」的AKB偶像。

然而,節目的嚴峻考驗,也是日本練習生逆境重生的轉捩點。面對比賽的種種挑戰,從最初的衝擊、挫折,到一次次完美消化任務內容,日本練習生在極短的時間內整理好狀態、將衝突化為動力,十足展現了「身為偶像」不服輸的韌性與毅力。

例如日本參賽者宮脇咲良就在主題曲中心(Center)選拔時,自主地準備了韓文表演;歌唱導師昭宥也於節目最後,以「日本練習生都背了韓文歌詞,韓國練習生也會背日文吧?」這麼一句話,督促韓國練習生不該因主場優勢而懈怠。

日本AKB偶像投入韓國偶像的訓練體制、與韓國練習生競爭,在操作上固然是一步險棋,但這股不適應所產生的「衝突」與「消化」也為節目帶來了新氣象。其實《PD 48》整部實境秀就是一本養成日記,記錄日韓練習生互相幫助、比賽期間的成長與突破,尤其對「養成系」偶像來說,這更是戲劇性的蛻變。透過《PD 48》,AKB偶像展現了與平日形象不同的反轉魅力,觀眾也透過節目,挖掘出隱藏在AKB集團裡的寶石。

耀眼奪目的隱藏王牌

如前文所述,AKB集團運用「畢業」、「入學」的方式不斷進行團隊成員換血,另外也在海內外衍生出許多姊妹團體,集團規模之大,更曾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人數最多的流行團體」,目前現役成員也接近600人。

然而,即使身為AKB集團的偶像,也不代表能如願出現在螢光幕前。因為人數眾多,每當AKB集團發行新單曲時,都必須透過選拔機制挑選拍攝mv的成員,再從中指派表演的中心;一年一度的AKB48總選舉人氣排名,則會進一步拉抬當紅成員的聲勢。兩者加乘之下,集團中僅有少數人有幸獲得鎂光燈關注,許多成員只能隱沒於「偶像海」,鮮少引起大眾的注意。

加入AKB48近十年、人氣一直不溫不火的竹內美宥,優異唱功終於透過《PRODUCE 48》獲得大眾關注。(圖片來源/截圖自YouTube

因此,對許多AKB偶像而言,參與《PD 48》相對於專司集團活動,擁有更多機會展現自我、進而抓住大眾的視野。而節目播出後帶來的熱烈迴響,也正好呼應《PD 48》歌唱導師李洪基所形容的「隱藏的寶石」,埋藏於AKB集團已久的寶石現正閃閃發光。不少AKB成員因為參與節目,紛紛在「人氣」方面開始有所斬獲,如:總選拔排名上升、入選mv拍攝,甚至有偶像於節目結束後,成為韓國綜藝節目的固定班底、或直接從AKB集團畢業轉往韓國演藝圈發展。

PRODUCE 101 JAPAN 韓流對偶像元祖國的逆輸出?

以日韓練習生共同競賽的《PD 48》作為先鋒,《PD 101》系列今夏將正式進軍東瀛市場,推出生存實境秀《PRODUCE 101 JAPAN》,並預計於2020年組成男團出道。究竟這個舉動,是韓流對「偶像元祖國」日本進行偶像文化「逆輸出」,還是開啟日韓合作模式新的一頁呢?

《PRODUCE 101 JAPAN》的宣傳海報除了延續系列節目的風格,也在標誌上融入了象徵日本的「富士山」圖樣。(圖片來源/截圖自《PRODUCE 101 JAPAN》官方Twitter

值得注意的是,《PRODUCE 101 JAPAN》的報名規則為「參賽者不得隸屬於任何一家娛樂經紀公司」,而這與韓國版參賽者大多「與娛樂公司存在合約關係」存在差異。此外,《PRODUCE 101 JAPAN》國民製作人代表(節目主持人)也與韓國版走的「精緻路線」有所不同。相較於韓國版以知名歌手或演員做為節目代表,日本版則是諧星組合Ninety Nine挑起主持大樑。由此可知,日本版將有可能奠基於原版節目,自行發展出系列選秀的另一種特色。

揮舞著「合作」旗幟的《PRODUCE 101 JAPAN》,會不會是日韓流行產業之間競逐的新戰場?而節目打造的「韓系日團」,有辦法從日本眾多偶像團體中脫穎而出嗎?我們拭目以待。

縮圖來源:截圖自YouTube

回到【偶愛偶像 日韓偶像文化探討】專題

記者 郭玟妤
慢條斯理的急性子。 走火入魔的日影痴。
編輯 汪彥彤
是不是有個烏托邦 裏頭種著土耳其藍的 仙人掌 還有 喝著抹茶的熊超人
記者 郭玟妤
編輯 汪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