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期

遇見你的真心 節目中的愛情觀

【現實與幻想之間的「愛」】專題

透過分析中國的戀愛實境秀節目—《遇見你真好》,探討在節目中呈現的愛情觀。

遇見你的真心 節目中的愛情觀

蔡佳妤 文  2019/05/26

實境秀真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嗎?到底在觀看的內容是節目中的主角們給我們的真實情感,還是透過節目剪接所呈現出來的樣貌?

實境秀節目中的內容通常是真人真事、沒有劇本操作的,一切都是攝影機下真實發生的情況。本篇以《遇見你真好》這部戀愛實境秀為主軸,分別從人物、內容、後製剪輯三個面向去分析節目中的愛情觀。

遇見你真好 節目的組成

《遇見你真好》是一部藝人在觀察室裡觀察九位素人男女,共同在一間小屋生活的戀愛觀察實境節目。

首先從節目中參與的男女主角來看,節目組在挑人選的時候,幾乎優先考慮符合大眾審美標準或是社經地位較高的人。像是在節目中的職業有模特兒兼珠寶設計師、自己開業的大廚、連鎖甜點店的創辦人兼甜點師傅以及金融相關工作者等等。而主角們的年紀大都是20幾歲,代表著新一代的年輕人,不同於以前配對型節目的樣貌。人本來就容易被美的事物吸引,這樣的挑選不但有話題,也容易吸引觀眾的眼球,更會讓人好奇在這些社經地位較高、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年輕男女會如何去談戀愛。

節目組挑選的嘉賓們都符合大眾審美標準。(圖片來源/浙江衛視遇見你真好官方微博

再來談到節目內容方面,可以從三個面向去探討。形式上來說,節目組將這些男女安排在同一空間生活,規定他們在工作結束後必須回到「遇見小屋」一起住,會讓主角們產生「這裡是我家」的感覺,對於這間屋子會有歸屬感。而規定每天都需要有人下廚,除了可以增進彼此交流的機會外,也有讓他們互相負責任的意味。另外,神祕的「咕咕機」也是觀眾最期待的部分,每天晚上嘉賓們會透過咕咕機傳送秘密訊息給心儀的對象,以了解彼此的心意,同時增加觀眾的懸疑感,主角們在等待收到別人訊息的同時,可以跟著一起猜測今晚配對的是哪些人。

等待咕咕機傳送訊息過來的男女(上、中)和咕咕機訊息列印出來的樣子(下)。(圖片來源/蔡佳妤重製)資料來源:截圖自浙江衛視官方YouTube 

第二,節目巧妙地設計主持人的角色,邀請六位不同年齡、不同領域的藝人擔任主持嘉賓,交流不同世代的愛情觀。每集的最後也有主持人推理主角配對的環節,會猜測主角們互相傳訊息的最終對象,讓觀眾隨著藝人們投入於節目的內容當中。例如:演員王耀慶代表著男性已婚者,他提出在婚前的戀愛經驗以及夫妻之間會如何相處、女團成員吳宣儀則代表著20多歲女孩的看法,以及知名主持人沈濤代表著老練的戀愛者等等。主持人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也可能代表不同觀眾族群的意見。

另外,節目組會邀請主角們的親友,到觀察室來觀看主角們的生活,給予不同於主持人的視角。且他們對主角們行為的看法,更貼近主角們平時生活的樣貌,觀眾透過親友團可以更了解嘉賓們,對他們產生更強的情感連結。關卡設計方面,不只有男生主導約會,也會輪到女生主導,以表達戀愛是平等的觀念,節目帶出約會不是男生或是女生一方的事情,而是雙方互相需要負責、尊重的事情。

最後在後製剪輯的方面,《遇見你真好》呈現多元的愛情觀。事實上,嘉賓們住在小屋生活的時間是30天,但節目長度只有12集,且每集長度約1個半小時,所以會以剪輯來控制內容長度,導致很多部分都會被省略。且剪輯的節奏在比較甜蜜或是緊張的氛圍時會比較慢,以重複、多加註解、多個鏡頭來表示,讓觀眾很容易隨著製作方想傳遞的方向思考。比如,在要加重情緒的地方會多次重複出現同樣的場景、不同角度拍攝,也會配上相對應的音樂,讓觀眾受到更多情緒的渲染。另外,節目組會特別針對情感流露較明顯的嘉賓,剪輯較多他們的畫面,自然而然吸引觀眾較多的注意。在節目中,紀思清在看到心儀的男生教別的女生烏克麗麗時,表情很糾結或是對其他事物不關心,這時剪輯的內容就會反覆出現這三個人的表情、動作,再加上一些註解來解析三角關係。

同時,在每個人面對甜蜜、受挫、吃醋和互相試探的時候,節目組會擷取談話內容、並針對每個人的表情、肢體動作等等給予文字或圖案的註解。類似的畫面佔節目的比例非常高,除了將感性線描摹得非常清楚外,也會刺激大眾思考這些人的愛情觀。

然而,當這個主角沒有感情線發展時,在節目中的鏡頭就會減少。觀眾會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人身上,只專注在有播出來的畫面,自然就會忽略未被剪輯人物,像是鄭曉雯在最後的幾集都沒有收到咕咕機的訊息,因此節目後幾集大部分的內容是放在鄭曉雯表達心意之後被拒絕,或被刀子切到卻沒人發現,這些讓人覺得可憐的事情上。這不僅對於來參加的素人嘉賓而言,有些不公平,且觀眾對這些主角們展現出來的樣貌可能會有所誤解。

節目組會根據內容給予註解的字幕。(圖片來源/截圖自浙江衛視官方YouTube

因人而異 多元的愛情觀

節目設定的目標群眾可能分布在20~30歲間、對戀愛充滿好奇或是未談過戀愛的人,所以從選角到後製可以發現,《遇見你真好》挑選這些年輕的男女,也反應出現今新一代的愛情觀,符合這些觀看戀愛實境秀觀眾的年齡層,也呈現相較從前的配對節目更自由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受限在相親節目中,一定要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是最般配的,或是在相處前只靠隻字片語來選擇伴侶。這類戀愛實境節目的內容充分地描寫複雜的愛恨糾葛,讓我們更加投入在情節當中,而最後剪輯出的內容,則是奠定大眾會從什麼角度去觀看節目的主要關鍵。

每個主角的想法,是影響這整個節目走向最主要的因素。舉例來說,從第二集開始就十分契合的熊珍珍和鍾嘉駿,每次的約會都跟對方一起互動,一直以來都很甜蜜,雖然在中間幾集曾經出現小小的誤會,但還是在下次的約會中重新和好,展現默契的相處。然而,在節目越後期的相處,熊珍珍逐漸發現雙方對於愛情的想法是有出入的,在鍾嘉駿最後選擇告白時,拒絕他並表示想要從朋友開始做起。另一對告白成功的劉適時和紀思清則是相反,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互相有好感,而是在紀思清對於別人失望和對自己感情迷惘時,兩人關係才變好,劉適時在對的時間給予對的關心,才造就了彼此的緣分,發現彼此才是最適合的。

因為人都是不同的,所以能夠產生的結果也很多,甚至都會是不一樣的,這是戀愛推理實境秀的優點,可以帶領觀眾隨著節目一起情緒起伏,猜測結果的同時給予觀眾刺激感。

兩人牽手代表著告白成功。(圖片來源/截圖自浙江衛視官方YouTube

整個節目給了觀眾許多對愛情的想像以及不同的戀愛觀,像是在戀愛中的人們會呈現怎麼樣的樣貌,可能有時甜蜜、有時爭吵、不一定一段感情就是永遠;不一定遇見的晚就沒有可能,只要對於所喜歡的人能夠堅持下去,能夠在對的時機給予正確的關心就有機會;付出感情不一定會有所回應等等。在看的同時,也打破我們原有的觀念,在那間「遇見小屋」裡是有無限的可能性的,只要不害羞、勇敢地多與不同人互動就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火花。

帶出觀眾心聲 大眾主動反思

整個節目都是由剪輯的片段拼湊而成,節目中內容的真實度可能會受到節目組操作的影響,像是節目中的嘉賓們比起在真實談戀愛的男女呈現的樣貌,給予觀眾的情感,都是透過剪接、加上註解與配樂後堆疊而成的,導致可能有被誇大的情況。節目組單方面透過影像給予觀眾刺激,雖然能滿足對愛情充滿好奇、想學習戀愛的觀眾所期待的內容,卻不一定是真實的。

但相信在現今的社會,觀眾大部分屬於主動閱聽人,也就是說,我們會主動去接收資訊和去查證並反思內容的合理性。因此當我們在收看節目的同時,雖然無形地在接收後製過、受到編輯的畫面,卻也了解這些劇情可能不是真的,所以並不會全盤接收節目傳遞的資訊。雖然素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會被剪輯拼湊,但節目組並不設限任何可能的愛情,製作方沒有一定的愛情觀。對於每段愛情的結果,節目組並不會代表觀眾發聲,而是提供一個故事,愛情的好與壞留給觀眾思考。

其實在面對愛情時的我們與主角們都是一樣的,會根據自身的背景產生不同的想法,做出不一樣的決定,所以觀眾就像節目中的主角,他們所產生的事情也都是我們可能會發生的,差別只在於我們不是身處鏡頭下,不會曝光給大眾。現今社會,網路世界快速發展,造成資訊傳播快速,我們會接收到更多的資訊,並相信這些內容,但身為主動閱聽人,觀眾可以多去觀察身邊生活中相關的事情,不一定要遵循節目中呈現的愛情觀,也可以去反思自身的想法以及透過攝影機操控的內容。

縮圖來源:截圖自浙江衛視官方YouTube

記者 蔡佳妤
努力成為自己的樣子 希望能有一個恣意地笑著的人生
編輯 黃齡萱
我喜歡龍貓、喜歡喝奶茶、喜歡認真的人
記者 蔡佳妤
編輯 黃齡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