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聲音追著光 《聲入人心》的逆襲
我用聲音追著光 《聲入人心》的逆襲
記者 沈品妤 文 2019/10/20
美聲是一種相對小眾的藝術,曲高和寡,怎麼被主流審美接受?《聲入人心》開播時,面臨的便是這樣的質疑。但這個被眾多粉絲認證「窮」,連贊助商贊助的手機在結束後都要歸還的節目,偕同36位演唱成員,一路在外界的不看好裡殺出重圍,第一季節目斬獲豆瓣評分9.3,節目結束後的巡演門票開售即被搶購一空,節目更被授權到北美地區播放。
節目由3位出品人領軍,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進行100天密集訓練、演出,不斷更換搭檔與演唱曲目,於「首席」和「替補」兩個角色間進行激烈的競爭;自節目10輪公演中,評選出10次前六名首席,不管是獨唱、二重唱、三重唱甚至四重唱,成員們需要在每一次演出中全力以赴,角逐最終的6個首席之位。
「三高」成員,有如神仙打架

成員們被粉絲暱稱為「梅溪湖男團」。(圖片來源/《聲入人心》官方微博)
跨域交流,梅溪湖36子亦師亦友
節目裡公演的選曲包括傳統歌劇、歐美與華語音樂劇、電影主題曲,包含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伊莉莎白》、《吉屋出租》中的選段,電影主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鹿be free》,以及流行美聲歌曲《La Vita》、《Grande Amore》等,橫跨古典與現代。且成員的音域涵蓋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與假聲男高音,不同聲音特色與演唱風格的變換組合,讓觀眾在每一期都能享受愉快的音樂盛宴。

音樂劇演員阿雲嘎與聲樂專業的賈凡合唱。(圖片來源/截圖自Youtube)
許多觀眾早已厭倦中國音樂綜藝競演節目的公式:來賓間的衝突與暗潮洶湧、被剪輯刻意放大的不和片段,但《聲入人心》反其道而行。賽制沒有淘汰機制,加上經常需要組隊合唱,讓節目煙硝味少了許多。成員間彼此經常互相幫助,切磋技藝,資歷豐富的老將不吝指點青澀的在學學生,而年輕的成員也為他們口中的「哥哥」們帶來新的靈感與氣象。
像是男低音王晰在節目第三期時,跟高楊合唱韓國音樂劇《洗衣服》中的《她真漂亮》,敘述男孩向心儀已久的對象表白時的忐忑與甜蜜。王晰在節目中一次次指導僅20出頭的高楊,設身處地代入男主角的心境,「這是一首對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表達愛的歌,你要把你的情緒給到我。」最後呈現的成果也十分驚豔,高楊的高音澄澈、王晰的低音渾厚,緩緩互訴愛情的美好,相輔相成,獲代理出品人石倚潔高度讚賞「王晰高楊兩個人是絕配。」播出後,眾多女性網友更驚呼「有戀愛的感覺!」、「我又心動了!」足見兩人演出的成功。

王晰與高楊在演出前的排練。(圖片來源/截圖自Youtube)
而100天的相處陪伴下,成員之間亦培養出深厚感情。在節目收官後,他們不捨這趟音樂之旅的結束,自主製作了一首歌曲《不說再見》,由成員簡弘亦譜曲,邀請出品人廖昌永與他們共同合唱,用歌聲紀念彼此的情誼。成員馬佳還在微博上寫下「註定今生我們36人成為兄弟,相認在梅溪湖。」兄弟情深,著實觸動人心。

成員在節目結束後仍時不時聚會。(圖片來源/《聲入人心》成員鄭雲龍微博)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聲入人心》能夠大獲成功的關鍵,是契合了觀眾的情感需求:對藝術的追求,對夢想的堅持不懈,對純粹美感的追尋。成員高天鶴在節目中與出品人聊天時,坦言美聲專業的辛酸「它的職業環是閉的,閉環。就是『學成當老師、教學生、學成當老師』這樣一個閉環」選擇十分受限。如果想要站上舞台,不爬到行業金字塔頂端就是痴人說夢;但能夠站上舞台的人,往往已經閱盡千帆,青春不再。而長期在底層掙扎的大多數人,面對沒有聚光燈、沒有聽眾的失落,和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壓力,更是猶如庸庸碌碌的螻蟻。
但就是有一群追夢的傻子,在如此難行的路上仍在大步向前。鄭雲龍與阿雲嘎即使已貴為中國音樂劇一線演員,拿到的薪酬一場演出僅1500元人民幣,對比一般百老匯主演平均一場演出4000美元的水準相比,實在相形見絀。但不管再辛苦,他們從未想過要放棄舞台。鄭雲龍在最後一期錄製時眼眶泛紅,道出真心話「輸贏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堅持這麼多年的東西終於被人看見了。」他們能在今日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除了實力,最可貴的是過去默默付出的汗水與努力。

對成員們來說,每一次舞台都無比之珍貴。(圖片來源/沈品妤重製) 資料來源: 《聲入人心》官方微博
讓小眾藝術也能夠迎接春天
傳統藝術並非過時,又一無可取,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現代的改良方式為輔助,讓更多人去了解,進而消除偏見。美聲不是高不可攀、陽春白雪的藝術,它可以很親切,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今天周末有空,走進劇場看個音樂劇、聽個歌劇。如果有興趣,主動去深入學習,甚至以此為志業──這便是《聲入人心》最終極的目標。
縮圖來源:《聲入人心》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