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之味》好好說再見,即使再也不見
《花椒之味》好好說再見,即使再也不見
記者 馬鈺絜 文 2019/10/20
以下影評含有部分劇情,請斟酌閱讀。

同父異母的三姊妹。(圖片來源/花椒之味(台灣)臉書)
《花椒之味》是一部兩小時的暖心劇情片,由香港導演麥曦茵執導及編劇,香港歌手鄭秀文、台灣人氣演員賴雅妍、內地潛力新人李曉峰主演。改編自知名作家張小嫻的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電影中描述一段切割不斷的血緣,三個同父異母的姊妹在爸爸死後才初次碰面並相認,由於彼此破碎的家庭,更懂得相知、相惜。故事因為不完美的人生更顯得真實,以親情為主線、愛情為副線,點出三姊妹之間矛盾的關係、人與人的愛恨糾葛、男女間的曖昧地帶。
是不在乎 還是故作鎮定?
在電影的一開始,夏如樹(鄭秀文飾)在工作時接到來自各行各業的廣告電話,一律以「草率、敷衍」的態度輕鬆應對,唯有在接到爸爸死去的噩耗時才彷彿驚醒了過來。辦理後事時,如樹連親生爸爸的出生年份都不知情,她是真的什麼都不在乎嗎?還是由於過往的傷痛,決定從此屏蔽自己內心的聲音,看淡一切世事、不想面對現實呢?這點,我們可以從她在接收父親死訊時驚慌失措、茫然若失的行為得知。

鄭秀文的演技內斂而沉穩。(圖片來源/花椒之味Fagara臉書)
如樹:「我的樣子像有事嗎?」、麻醉科醫師(任賢齊飾):「就是看起來沒事,這才有事。」面臨喪親之痛的方式不只一種,我們不一定要透過「哭泣」才能表示悲傷,可是當淚水在眼眶打轉時,不要強忍,就放聲大哭吧。《痛失親友的青少年》書中提到:「否認或壓抑負面情緒都不是長久之計,這些情緒會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爆發,導致生病或情緒崩潰。」但如樹選擇一個人嚥下所有痛苦,把很多感覺都埋在心底最柔軟的那一塊,她明明知道這樣不好,卻還是這樣做了,因為她認為自己有義務要堅強,不能就這麼輕易就被擊垮。
「辣」不是一種味覺而是痛覺

如樹下定決心接下家中的麻辣火鍋店。(圖片來源/花椒之味Fagara臉書)
爸爸留下的一間「麻辣火鍋店」,串起了三姊妹的感情。其實《花椒之味》在電影的一開始,就為「麻辣」、「花椒」留下伏筆:爸爸夏亮(鐘鎮濤飾)、如樹每次吃飯,都一定要添加好幾匙辣醬,這是為了什麼呢?電影中提到:「我們有時候,會用另外的刺激轉移注意力,麻醉自己。吃辣,就是用一種痛,掩蓋另外一種痛。」花椒除了獨特的氣味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麻」的口感。吃過花椒的人都知道,它聞起來有點嗆鼻,但在品嚐麻辣鍋時,卻是不可缺少的一味,因為只有它,才能幫助我們稀釋掉「辛辣」所帶來的不舒適感。
我們很常用「酸、甜、苦、辣」來形容人生的境遇,但卻沒想到還有「花椒」這種「麻」的口感,可以讓我們暫時忘卻所有感觸,只需要好好珍惜當下。除了片名深遠的寓意之外,電影當中也運用了許多發人深省的經典台詞,如「這個世界,沒有誰離不了誰的。」、「你想聽『我想和你在一起』,而不是『可以和你在一起』,對吧?」、「如果我們很努力了,但世界沒有因此而更好的時候,怎麼辦?」、「未必那個地方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一個『需要我的地方』多一點。」層層堆砌情感。
寫作手法新穎 跳脫傳統框架
同樣都在描述離婚率日益飆升的社會現象、父母離異的家庭背景、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不同於日本電影《親愛的外人》故事結構複雜且沉痛、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犀利諷刺、電影《如此這般的小人大事》著重在「童年創傷」的議題,《花椒之味》在角色設定上相當簡潔有力,整部電影的調性輕鬆、更符合現實生活情境,且將故事背景定在「外遇」後的數十年,孩子都有了各自新的家庭、一切塵埃落定之後。

三姊妹因為共同經營麻辣火鍋店,培養出好感情。(圖片來源/花椒之味Fagara臉書)
《花椒之味》以三姊妹的遭遇為重心,她們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為政,但自始至終都圍繞著電影的核心「爸爸」。原本毫無交集的三條平行線,最終因為對家人的誤解一致,交會於一點。電影整體的情節沒有太多大起大落的橋段,在觀賞電影時可以感受到編劇麥曦茵不疾不徐的筆調。她想表達的想法觀眾可能無法在一時半刻理解,要耐心看完整部電影,那股低調的暖流才會緩緩湧上心頭。「為什麼爸爸外遇?」、「媽媽知道了會有什麼反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許多類似的影劇上獲得解答,但卻鮮少有人像《花椒之味》更看重事過境遷以後,該如何重建良好的親子關係?當事情發生了,人們總是盲目地糾結在事物的開端,如「為什麼?」,卻沒想過該「怎麼辦?」,而將一切過錯推到一個人身上。當然,這裡的立場並非苟同「外遇」的行為,只是想提點各位,不妨試著拿起一把螺絲起子,修復那顆支離破碎的心,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每個人都會做錯事,大家都是在等一個,可以原諒自己的人。」夏亮在生前是這樣說的。試想看看,難道他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一點也不懊悔、不想彌補嗎?如樹一直到父親死前,還是遲遲無法放下對爸爸的怨恨。也許就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一樣,正面交鋒太赤裸裸了,沒辦法真正流露出內心的情感,要反過來從背面觀察,才能看得到爸爸對自己的愛。
鏡頭下的角色 就是我們的縮影
整部電影的主軸放在夏家三姊妹如樹、如枝(賴雅妍飾)、如果(李曉峰飾)身上,其中又以鄭秀文飾演的如樹詮釋最多複雜且細膩的情感。《花椒之味》不如以往由鄭秀文擔綱女主角的電影,其他演員只是功能性地出場以「綠葉」的角色來襯托鄭秀文這朵「紅花」;在這部電影當中,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立場、必須獨自面對的挑戰,已經不單單只是為了「陪襯」主角而存在。
由此可知,《花椒之味》平易近人的地方並非故事情節,如:爸爸外遇與其他兩個外遇對象生下小孩、三個同父異母的姊妹必須共處一室……等等,而是它運用個別的角色連結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的劇情編排流暢,沒有太多如鄉土劇、八點檔般灑狗血(如:先分離再重聚)的橋段,雖然平鋪直敘,但卻是一點一滴寫出觀眾的心聲。

如枝一心追求撞球成就,卻不被媽媽看好。(圖片來源/花椒之味Fagara臉書)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看完這部電影,曾經受過創傷的我們是否都找到了那個當年的自己,我們都在尋找一個與世界接軌的可能。看這部電影,就像是一種認識自我、自我療癒的過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我們必須抽離整個事件本身,才能看清一切真相。
賴雅妍:「看完這個電影,你會緊緊地被擁抱著。」願我們都有勇氣面對以往的傷痛,跟每一個深愛的人好好說再見,即使再也不見。
縮圖來源:花椒之味(台灣)臉書
關鍵字:花椒之味、香港、親情、父母離異、重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