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歌姬—「?te壞特」用音樂買醉
神秘歌姬—「?te壞特」用音樂買醉
記者 林怡恩 文 2019/10/27
近期線上免費音樂平台《StreetVoice》即時熱門榜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名字—「?te」,且榜上有名的歌不只一二。點擊播放,入耳的是一把慵懶醉人的女聲,用標準的英文唱出歌詞,讓人一不留心會誤以為是哪個歐美歌手的新歌。這個聽久了會上癮的迷幻嗓音,讓人不經想問「?te」到底是誰?
「?te壞特」是誰?
「?te」的問號代表英文的「why」,讀音「壞特」即為中文名,同時也諧音「white」,代表壞特身上的白袍。沒錯,這位歌姬在關掉麥克風後真實身份是位醫生。網上關於壞特還沒有太多資訊,本人也相當低調,出道至今從未在大眾前露臉,就連日前的演出也是頭戴草帽和墨鏡,將自己的臉遮住。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她是最近被《華風數位 ChynaHouse》簽下的新星,準備以獨特復古的聲線與Lo-Fi曲風在華語歌壇掀起一股新的旋風。

?te壞特於《2019新条通樂園 夜祭躁動》的演出(圖片來源/濕地Venue臉書)
「Lo-Fi Hip Hop」又是什麼?
在談論壞特的作品之前,先來談談最近當紅的曲風「Lo-Fi」。Lo-Fi全名為Low Fidelity,中文直譯為「低保真」,這些歌曲多帶有失真與微雜音的效果。Lo-Fi的起因是當時美國獨立樂團大量興起,而大多樂團都只能在家用簡易錄音設備自己錄制歌曲,因此這些demo中都有雜音,當大家用這些demo交流之後就漸漸發展成一種較隨性、自由的音樂風格,Lo-Fi因而誕生。到了現在,就算已有了高階錄音設備,許多人還是喜歡在歌曲中加入雨聲、對話聲等白噪音,刻意營造復古的意象感。
就像攝影裡的Lo-Fi濾鏡一般,樂曲中的Lo-Fi也可以視為一種音樂人營造的效果, 例如Indie Rock、Electropop等曲風都可以套用Lo-Fi,進而衍伸出更多新的風格,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套用在Hip-Hop上成為Lo-Fi Hip Hop。而Lo-Fi帶給人的感覺不外乎就是慵懶、輕柔、微醺,像躺在雲上面喝酒的的感覺,是很適合邊做事邊放著當背景音樂的曲風。除此之外,Lo-Fi的歌曲大多會利用卡通、霓虹燈管或是顆粒感很重、很復古的照片當作封面,許多MV的拍攝亦是如此。

壞特〈睡不著〉的歌曲封面運用霓虹燈和卡通照片呈現 (圖片來源/KKbox)
僅用三首單曲席捲獨立音樂圈
截至2019年10月,壞特只在《StreetVoice》上發表了三首單曲,分別為〈Cazzo〉、〈睡不著〉以及〈Santé〉。三首歌曲皆為現今流行的Lo-Fi Hip Hop,歌詞內容主要描繪現代女性在面對愛情時的徬徨無助以及對生活的無所適從。
〈Cazzo〉官方MV(影片來源/YouTube)
Cazzo, cazzo, cazzo
Just one night, just for tonight
It's okay, it's okay
We'll forget about all this tomorrow, tomorrow
前奏由解析度很低的吉他聲起頭,我們進入了浪漫的國度義大利。親訪壞特,壞特表示她的第一首歌〈Cazzo〉是為了一位義大利女生朋友而作,「cazzo」是義大利文中的「F word」,為安慰她在酒精催化下衝動與陌生男子溫存後懊悔的情緒。整首歌曲只有一句中文歌詞,最初是因為那位女生不懂中文,沒想到後來用英語創作成了習慣。後來壞特將這首歌拿給她大學時爵士音樂社的社長,同時也是現在ChynaHouse的主理人,對方立刻答應幫他重新編曲製作,意外地打開了她的創作歌手之路。
這首歌在Lo-Fi效果上的應用有過人之處,兩者相輔相成,使聽者能「看」見歌曲中的畫面。Lo-Fi透過各式各樣的白噪音以及粗糙的音樂來意象化現代人在生活中的焦慮感,而歌詞中所敘述的故事,難道不正在你我生活周遭重複上演嗎?衝動的情愫釀造了一夜激情,醒來後的懊惱地告訴自己是下次不會了,然而夜幕低垂時又再次被酒精綁架,反反覆覆出賣自己已變成現代人的一種通病。
〈睡不著〉官方MV(影片來源/YouTube)
I miss the way how you call my name
I miss the smell when lying in your bed
I miss the finger running through my skin
And now it stays only in my dream
半夜睡不著嗎?那來聽聽壞特的第二首單曲〈睡不著〉吧。歌曲敘述女性清晨五點失眠的場景,翻來覆去孤枕難眠,滿腦子都是那個他。粗顆粒的音質彷彿讓我們聽到了女主角在床上面對失眠的焦急與煩躁感。特別的是,副歌裡的名字從A到F照順序排開致敬歷年來的靈魂女歌手們,每次聽到這裡就覺得能跟著壞特一起睡不著是一件很嘻哈的事。不過Lo-Fi的慵懶搭配壞特微醺的唱腔,我們好似正用耳朵飲一杯紅酒,搖著晃著,不會睡不著。
〈Santé〉官方MV(影片來源/YouTube)
Santé let's celebrate
過了今晚 就不再醉
Santé let's celebrate
Enjoy the moment
Enjoy the pain
仿808鼓基的節拍成了整首樂曲的基底,人聲出場前帶入了一段被快轉、扭曲的電影台詞,壞特邊唱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聽到後面配樂有bass的聲音 ,這些都是經典的Lo-Fi呈現手法。這首〈Santé〉是壞特於今年十月所發佈的第三首歌曲,「Santé」在法語中有「健康」之意,也是法國人舉杯時的用語,如同我們的「乾杯」。我眼前看見的是一個女人在下雨天落魄地坐在戶外酒吧裡,拿著酒杯獨自啜飲,聽著壞特在歌曲中重複唱著「Santé, let's celebrate」時搭配著強烈的鼓聲,好似她一直在和自己乾杯,敬那段逝去的愛情。壞特說:「愛情帶給人的pain有時候是必要的,越痛的愛越不會忘記」,歌曲中的女主角其實是勇敢的,正在體會感情失意與挫折帶給她的成長。
要怎麼形容壞特的聲音,大多都是慵懶、微醺、神秘,有網友比喻:「像是布朗尼牛奶流進耳朵再從鼻孔把酒氣吐出來,也像游完自由式身體散著熱氣再被薄荷果凍包起來。」完全聽不懂在說什麼,但是不知道為何就非常認同,畢竟壞特的嗓音之特別,已不是一般形容詞能闡述和詮釋。
從壞特淺談台灣嘻哈音樂
台灣的嘻哈史要往前追溯30年,從90年代L.A. Boyz在國外取經將嘻哈饒舌帶回台灣,再到千禧年初期「based in Taiwan」的中生代饒舌歌手大支、熱狗、蛋堡等,雖然歷史尚淺,孕育出來的奇才仍不可勝數,實力也不容小覷。嘻哈音樂百百種,近年旋律性強的嘻哈風格如Jazz Hip Hop、源自日本的Mellow Hip Hop等逐漸蠶食傳統old school市場。台灣嘻哈的轉型不得不提2016年崛起的吳卓源、9m88等嘻哈歌手,她們的歌曲從在美國黑人在廣場上大跳嘻哈舞曲,轉為適合三五好友在房間邊喝酒邊搖晃慢慢欣賞,嘻哈流行起一股「chill」風潮。此刻壞特的Lo-Fi Hip Hop更為台灣嘻哈屆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未來嘻哈還會發展出什麼可能性,值得我們期待。
如今新銳歌手崛起,穩定產出大量高品質的作品,各大表演也都人滿為患,台灣嘻哈文化正以爆炸式的速度成長中,不再只是屬於90後的次文化。大支更於文章中直言:「依我十幾年來的觀察,台灣目前的嘻哈環境是前所未有的閃爍繽紛!」前浪推後浪,前後輩相互切磋而激起火花,新生代不斷挑戰世俗發揮創意,台灣嘻哈之炬方能傳承。《StreetVoice》的成立給予了素人發表作品的空間,《金音獎》的設立則給予創作人肯定,還有望政府及社會再多關照這些台灣「嘻哈囝」,希望有一天能在國際舞台上看到屬於台灣人的嘻哈。
縮圖來源:濕地Venue臉書
關鍵字:?te壞特、Lo-Fi、嘻哈、Hip Hop、Street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