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你千百遍,你待「減重」如初戀?
虐你千百遍,你待「減重」如初戀?
記者 黃心姵 報導 2019/10/27
肥胖問題成為全民公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的「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一個人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公尺)(kg / ㎡)便為身體質量指數,也就是俗稱的BMI(Body Mass Index)。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標準,當BMI超過(含)24kg/ ㎡便到達「過重」等級,而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當人們的BMI超過25kg/ ㎡便到達「肥胖」等級。

「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圖片來源/黃心姵製)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令人擔心的是,今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2013到2016年台灣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調查發現,每四個兒童及青少年中,便有一個人有過重與肥胖的問題,成人也難逃魔掌,盛行率來到45.4%,慶幸的是與往年相比成長幅度較為趨緩。除此之外研究也顯示,隨著BMI指數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從數據統計得以見得,肥胖不但會使體能衰退,更可能增加罹病的風險。「肥胖」不再是單一個案,而是無分男女老少,都可能會深陷其中的重大問題。
肥胖原因是社經地位低?
不只困擾台灣,世界多國同樣需要面對肥胖問題,英國也不例外。在英國,每三個人便約有兩個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然而打破一般人的想像,社經地位低的人,BMI竟高於社經地位高的人。針對這奇怪的現象,一篇在今年二月於《Obesity》期刊發表的研究便找出造成「社經地位低的人」肥胖的背後原因。
研究團隊在英國相對貧窮的地區博爾頓(Bolton)找了150名受測者,將「心理困擾」、「情感飲食」、「負面生活事件」.......等等可能會影響心理因素的原因分類,並透過受測者回答「抑鬱症的等級」、「您是否在有情緒煩惱時,想吃東西?」、「過去5年中, 經歷親密關係結束的頻率」....等問題,交叉得出研究結果。結果發現,社經地位較低的人,可能因為心理因素,像是家人死亡、失去工作...等,透過情緒性的飲食方式,排解生活上的不如意,最終導致肥胖並反應在BMI值上。
研究結果讓人聯想到部分高中生在面臨大學考試之際,透過吃大量高熱量的食物,排解心中的焦慮與緊張,最終這些「摸不著」的焦慮與緊張,成為身上「真實」的肉;部分上班族也曾因上班壓力過大,透過飲食大量高鹽高油的食物,來撫慰受傷的心。難以避免的,上課、上班的壓力和生活中的瑣事常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但當想透過安撫胃,進而安撫心靈時,也要注意身體的健康,避免還沒安慰到心靈,身體卻已經受創。

部分學生常透過吃高熱量食物,排解心中的焦慮與緊張。(圖片來源/黃心姵攝)
不要看「重」自己 小心成真
不只社經地位影響到BMI值,人們對於自己體重的看法,也可能有所關係。當人意識到自己變胖時,可能會開始減肥,但有研究指出,這可能也是暴飲暴食的開端。
同樣來自《Obesity》期刊,研究結果得出,人會因為自認體重上升,因而害怕別人的眼光所以感到壓力,當壓力襲捲而來,人們便會更容易進入暴飲暴食的狀態,最終反映在體重。在現今社會,不置可否,有時候外貌與身材會被用來當作評斷一個人的標準,部分人會因為在意外界的眼光,進而對自身身材感到自卑,但若是將壓力轉換成較為正向的力量,或許可以更接近瘦身的目標。
找到了! 燃燒脂肪的關鍵基因
因生活形態的不同,每個人肥胖的原因因人而異,但人類身體有個共同的基因,而研究顯示,這個基因可以幫助人類不用再受到因為「進食消化與營養吸收」而產生的肥胖之苦。
今年八月,中央研究院的基因體研究中心在《Molecular Cell》期刊刊登研究,發現肥胖與名為「Naa10p」的基因過量有關。「Naa10p」是在人類發育時,非常重要的蛋白;「米色脂肪」則是幫助人體消耗能量並產生熱量的細胞。而當「米色脂肪」有缺陷的時候,負責儲存脂肪的「白色脂肪組織」則會擴張,進而引發飲食誘導性的肥胖。實驗中,研究團隊拿走小老鼠身上Naa10p基因,發現「米色脂肪」大大發揮「消耗能量」及「產生熱量」的功效,所以身上缺乏Naa10p基因的小老鼠,體型明顯較一般老鼠小。
研究發現,Naa10p基因的表現量會和肥胖成正相關,太多的Naa10p會導致肥胖,反之,較少的Naa10p可以避免肥胖。故此研究推測,未來只要可以抑制Naa10p的活性,或許就不用再被飲食誘導性的肥胖困擾。

基因表現量與肥胖成正相關之實驗(圖片來源/黃心姵製)資料來源:Molecular Cell期刊研究
邊走邊嚼口香糖 提高卡路里消耗量
瘦身方法不外乎「少吃多動」,但最近有研究提出一個新奇的方式來消耗卡路里。今年第五期的《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有研究發現,比起一般正常走路,若是一邊咀嚼口香糖,不但可以提升走路的速度,還可以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研究人員將受測者分為兩組,相同的是,兩組都要走路15分鐘;不同的是,兩組所咀嚼的東西,一組是要一邊咀嚼「2顆口香糖」,另一組則是含著「和口香糖成分相同,但無法咀嚼的藥錠」,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步行的步數、距離、速度、心跳數,還是研究重點的「卡路里消耗」和「脂肪燃燒效果」,吃口香糖組的數值表現都較另外一組來的高。
究竟口香糖有什麼魔力,可以消耗更多卡路里呢?研究團隊推測,當人們在咀嚼口香糖時,會影響交感神經系統,而交感神經系統負責的範圍包含「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呼吸變快」等功能,而當交感神經系統使心跳加快,心跳會帶動運動節奏,進而使「心律」跟「運動節奏」同步。而當運動節奏提高便會影響身體機能,使「步行距離、速度、步數」增加,達到邊走邊嚼口香糖可以提高卡路里消耗量的結論。
不要小看肥胖 也不要看太重
「肥胖」是現今社會必須面對、重視的問題,無分年紀、國籍、性別。透過科學與研究,可以得知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心理因素、生活或是自身給予的壓力,使人們用「吃」來排解壓力與挫折,最終導致肥胖並反應在BMI值上。找到或許能讓人不再受飲食誘導性肥胖困擾的基因,也找出新奇的方法,讓人們用生活上的小動作,來增加更多卡路里的消耗。
計算肥胖有固定的公式,越肥胖越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但也不要為了脫離肥胖,給自身太大的壓力,更不要為了符合大眾的審美,追求別人眼中的完美身材而犧牲健康。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用健康的方式,讓自己擁有健康的生活,有朝一日,成為更健康的自己。
文章縮圖:黃心姵製
關鍵字:肥胖、過重、BMI、減肥、燃燒脂肪、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