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穿你!從消費習慣看你的性格
一眼看穿你!從消費習慣看你的性格
記者 馬鈺絜 報導 2019/10/27
認識一個新的朋友,需要花多久的時間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個性?三個月、半年、一年?根據2019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一個人的消費傾向,就能輕易看出你的個性。也就是說,就連只是陌生人,也能一秒看穿你。真的有那麼神奇嗎?讓我們一起來揭密。
今年七月,倫敦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英國《心理科學》期刊中的最新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消費方式可以揭示其心理特徵。」其實早在1985年,心理學家M. Jospeh Sirgy博士就提出過類似的概念—自我一致性理論,指出消費者在選購商品的時候,會偏好於品牌形象與自身特質較為相似的產品,只是當時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實。

消費習慣可以看出個性。(圖片來源/pixabay)
另外,先前的研究僅僅依據單一銀行對消費者行為做判定,但其實人們的支出方式相當多元,有時也不只有一間銀行的信用卡。研究團隊為避免跟以往一樣,統計出與消費者實際花費差距過大的數據,彙集了來自所有銀行的帳戶以及其他交易紀錄。並以有機會獲得平板電腦為誘因,在線上發放電子郵件要求受試者參與研究。
最後以英國2193民消費者為調查對象,對他們在銀行裡200多萬筆支出紀錄進行數據分析,包括在亞馬遜和樂購等英國超市購買的商品,並與受試者的個性比對,發現可以從人們購買的東西預測出其人格特質。
看到這可能會疑惑,怎麼從支出數據看受試者的個性?在研究中,除了讓受試者提供支出數據之外,同時也讓他們參與「五大性格特質」測驗。例如問他們「經常感到憂鬱或沮喪嗎?」、「想嘗試冒險、刺激的生活嗎?」、「能與朋友建立和諧關係嗎?」等問題來了解他們的性格特質。
五大性格特質
在了解消費習慣如何反應性格之前,我們必須先對人的個性特徵有所認識。目前廣為心理學家接受的「五大性格特質」,又稱大五性格模型或五因素模型(The Five Factor Model,簡稱FFM)認為一個人的主要性格由以下五種「個性特徵」所構成:

五大性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謹慎性。(圖片來源/馬鈺絜製)資料來源:verywellmind
「神經質(Neuroticism)」傾向高的人相較於一般人,情緒起伏更大,他們經常感到焦慮、害怕、憤怒、挫折、擔憂、悲傷或者是孤獨等負面情緒。他們在與人互動上比較敏感,抗壓性差,而且有可能把正常情況「威脅化」。若是在「神經質」傾向得分低的人則相反,情緒非常穩定。
「外向性(Extraversion)」並不難理解,因為每個人身邊一定會有這樣的朋友!「外向性」傾向高的人非常活潑,喜歡說話、交朋友,比起自己一個人,更喜歡跟別人聚在一起。通常這樣的人都頗有自信,且在群體中較為活躍,擁有主導風格的傾向。「外向性」傾向低的人很內向,行事作風較為低調。
「開放性(Openness)」傾向高的人通常心胸較為寬闊,勇於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喜歡冒險,同時對於一成不變的例行公事感到厭倦。這樣的人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細微的觀察能力,對世上的人、事、物都抱有好奇心,並且渴望從中學習。「開放性」傾向低的人則大多拘泥於傳統,可能無法跳脫既往的規範。
「宜人性(Agreeableness)」傾向高的最大特點就是待人親切、容易相信他人。除此之外,處事圓融,易於接納他人意見,不會堅持己見,整體來說,他們非常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宜人性」傾向低的人,則有競爭性、操縱性。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傾向高的人善於思考、規劃,以「目標導向」為原則辦事,且能有條不紊地完成交辦事項。他們除了謹慎、周到之外,也具有組織能力,會顧及自身行為對他人的影響。「謹慎性」傾向低的人不喜歡按著時程辦事,較容易有拖延的現象。
更精準的兩大指標:唯物主義、自我控制
除了以五大性格為分析依據,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另外統計了兩項指標,分別是「唯物主義」和「自我控制」。他們發現,這兩種指標與消費者行為的關係,比起五大維度更緊密。擁有物質傾向的消費者,比起體驗性商品(如:機票、門票),他們更喜歡實質的商品;自我控制強的消費者,因為能控制消費慾望,不易衝動購物,因此能比一般人存下更多積蓄。
其中唯物主義指的是個人重視物質上的財產,且認為身體的舒適度相當重要。調查中使用三個問題進行測驗「我欣賞擁有豪宅、跑車、名牌服飾的人」、「我喜歡我的生活」、「如果我有能力負擔更貴重的物品,我會很開心。」而自我控制的指標則用一個問題「我很容易抵制誘惑」來進行測驗。
交易記錄真的可以預測心理特徵嗎?

交易紀錄根據受試者性格特徵不同,而有所改變。(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結果顯示,用支出行為來推估消費者的「開放性」特質,其準確度最低,而推估「唯物主義」特質準確度最高。為了更直接觀察哪些性格會影響消費者行為,研究團隊也列出了單一因子與支出數據之間的關聯,如:將大多數支出用在餐飲上的消費者多屬「外向性」高者、用在飛機航班屬「開放性」高者,其中能克制慾望、存下最多積蓄的多為「謹慎性」高的消費者等等。整體來說,這些結果證實了先前在消費者心理學中發現的關聯:認真的人比一般人將更多錢用於儲蓄和投資、豁達的個人將更多的錢用於支出花在旅行上的錢。
這是人類第一次以科學方式得知,從消費行為可以推論人的性格,實屬科技上的一大突破,但並非所有個性特徵都與消費行為相關。此外,一個人的消費行為不僅僅受內在因素影響,也會被如社會階層、家庭狀況、文化背景等外在因素左右,雖然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桑德拉.馬茨(Sandra Matz)說:「無關年齡大小,研究結果都是大致相同的。」但由於其研究群體過於雷同,缺乏跨文化的樣本(例如在中亞等貧困地區的人),仍無法證實其具有「普遍性」。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不同的個性特徵,這樣性格可能遺傳自父母,也可能受到後天社會化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不管個性特徵為何,都能從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察覺,你的個性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暴露在大眾眼前。
縮圖來源:pixabay
關鍵字:人格特質、個性、性格、消費習慣、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