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拉丁》改編看新時代女性覺醒
從《阿拉丁》改編看新時代女性覺醒
記者 徐曼寧 報導 2019/11/03
今年可以說是迪士尼精彩的一年,一年內總共推出了5部電影。身為迪士尼的忠實粉絲,我非常期待每一部的到來。而今天要談的《阿拉丁》就是今年迪士尼推出的第二部動畫真人版電影。由導演蓋・瑞奇執導,改編自1992年經典的《阿拉丁》動畫。
至今改編最好的一部動畫真人版
近年來迪士尼吹起一股將經典動畫改編成電影的風潮,這樣的商業考量非常聰明,因為經典總是會有人買單、情懷總是最難忘。然而這並不是說將經典翻拍成電影版非常容易,相反的要讓經典拍得讓老粉絲滿意,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從迪士尼近年來幾部已上映和將上映的電影反應,就能看出一二。
相繼對《仙履奇緣》和《美女與野獸》失望的我,還是鼓起勇氣走進影院看了這部真人版《阿拉丁》。開心的是這部電影沒有讓我敗興而歸,並且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我心中迪士尼改編最好的一部。我並不會說這部電影還原度超高,事實上,我認為真人版《阿拉丁》是非常具有現代感而且很新穎的一部改編電影。既不過於跳脫原本的故事框架,又衝撞出和原本動畫不一樣的劃時代意義。
在角色的描繪和著墨上,這部電影做了很大的努力。角色的改編讓角色更鮮活、更像真人,也更符合現代價值。而這正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因此以下會就幾個重要角色來介紹。

迪士尼今年第二部真人版電影《阿拉丁》。(圖片來源:迪士尼台灣官方網頁)
迪士尼公主的崛起
迪士尼公主系列電影經常被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動畫中公主的角色大部份都是被描繪成,等待王子拯救、渴望愛情的女孩。近年來迪士尼也在這一塊嘗試突破,不論是在動畫中自嘲,如在《無敵破壞王2》的公主橋段,或是在女性角色描繪的改變,如《海洋奇緣》裡的莫阿娜。
這部電影裡的茉莉公主當然也不例外,電影中茉莉公主非常愛自己的國家與人民,而且非常具有野心,她不甘於只是等待與王子聯姻,或是說她並不覺得要做到照顧百姓必須透過聯姻。她認為女性也能擔當蘇丹(國家的統治者),這樣的個性設定給予了茉莉公主渴望走向市井的合理動機。比起動畫中茉莉公主只是單純、無來由地渴望自由,電影裡的茉莉公主更加立體且真實。
除此之外,這樣的設定也合理化了茉莉公主與阿拉丁的愛情。渴望拯救、照顧人民的公主,因此喜歡上出身市井的阿拉丁,比起動畫中進展迅速而跳躍的戀情更加合理。大大地改善了迪士尼一直以來的毛病,跳個舞、唱首歌就一見鍾情的愛情。
而娜歐蜜·史考特(茉莉公主演員)爆發性的好歌喉,配上電影中的原創新歌曲《Speechless》,更是讓這個版本的茉莉公主魅力值飆升。其實原版動畫裡,從電影名字就可以發現,阿拉丁才是電影的主角。然而在這部電影裡,改編後魅力十足的茉莉公主,近乎可以說是搶了男主角阿拉丁的光環。

茉莉公主得到極高的評價。(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預告被罵到臭頭,卻成功用自己超越經典
整部電影最具挑戰的角色非精靈莫屬了,動畫中由喜劇演員羅賓威廉斯配音的精靈實在太過經典。這也導致在第一版預告剛釋出時,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精靈被大家罵到臭頭,尤其當時預告的片段中,精靈不是藍色的更是讓大家大失所望。
不過電影上映後,一改對預告的差評,大家對新版的精靈讚不絕口。由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精靈,成功演繹出了自己的一套版本。他沒有試圖去模仿、複製經典,反而是很做自己。因此電影版本的精靈少了點瘋癲、多了點嘻哈感,可以說和原版的精靈相差甚遠,卻也讓精靈更像有血有肉的人。
而電影中的經典曲目《Prince ali》和《Friend like me》,也由威爾史密斯詮釋出了不同的風格,卻完全不遜色於原版。因此我認為精靈和公主的塑造,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很大一部份關鍵。

成功演繹出威爾史密斯版本的藍精靈。(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光芒被搶的主角和少了點魅力的反派
講完以上兩個電影中我很喜歡的角色改變,接著來談兩個我認為電影中稍嫌可惜的兩位角色。首先是阿拉丁,整部電影看下來對阿拉丁的印象實在有點薄弱,不論是在角色魅力上或是歌喉上,阿拉丁都略遜女主角一籌。儘管在阿拉丁的角色設定上也做出些許調整,力度卻不及茉莉公主。

因為市井小民的身份而感到自卑的阿拉丁。(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而另一個很可惜的角色就是反派賈方,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的改編有好有壞。其中我很喜歡電影為賈方加入的新人物設定,也就是他曾經也和阿拉丁一樣是人人喊打的市井小賊。這樣的設定不僅讓他對國家的野心合理化,不再是為反而反,也同樣讓他更為立體。「偷一顆蘋果,你就只是個小偷。偷走一座王國,你就是國王。」這句台詞更是電影中的經典。
然而電影中賈方的戲份卻非常稀少,真正與正方打鬥的片段幾乎是很快就結束,讓觀眾感覺反派好像才沒出場多久,就很弱地領便當了。再加上演繹出的邪惡感不足,讓賈方這個本該很有張力的反派一下子變得很虛。

反派魅力稍嫌不足是《阿拉丁》可惜的地方。(圖片來源:迪士尼台灣官方網頁)
不再是「許願」才能達成願望
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已經從動畫的「許願」,變成更深層的「衝撞體制」。整部電影少了一點童話故事的過於美好,帶來更具有新時代意義的主題。故事中正反派的對決以及神燈的神性色彩被淡化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三個角色的成長。
不論是阿拉丁、茉莉公主或是精靈,這三個角色在整部電影都有很重要的改變與成長,其中又以茉莉公主最為顯著。然而儘管淡化了童話故事的不真實感,這部電影也不失原本動畫的神秘奇幻感。

三人尋找自我價值的一段旅程。(圖片來源:迪士尼台灣官方網頁)
真人版電影到底該怎麼做?還原與改編的兩難
最後來談迪士尼這幾年動畫改編真人版電影的困境,從最早的《仙履奇緣》到今年的《獅子王》,以及明年即將上映的《花木蘭》,幾乎無一不被罵聲包圍。太過還原的《獅子王》被罵不如去看Discovery,而改編很大的《花木蘭》則是傳出試映反應極差,究竟真人版電影該怎麼定位?觀眾到底要什麼?
首先應該探討動畫改編真人版電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認為一味的神還原絕不是觀眾所期待的,畢竟有時候動畫的美好,是不符合現實的,也是現實無法超越的。就以《獅子王》為例,《獅子王》的還原程度大概可以說是近幾部裡最高的一部,然而逼真到嚇人的動畫技術,也無法拯救角色僵硬的表情,這讓真人版少了許多動畫能做到的靈性。

夢幻與真實的結合。(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
事實上要將迪士尼充滿美好、奇幻的動畫,改編成能符合現實的真人版,真的不容易。要改編得合情合理,但又不能讓電影太現實而過於呆板,畢竟迪士尼最迷人之處就在於美好、夢幻,因此這兩者之間的拿捏很重要。 就迪士尼該如何解決這項困境,我自己也無法給出很專業的見解,然而能很確定的是,適度地跳脫原本的故事框架是必要的。無論如何,今年的《阿拉丁》無疑是成功的一部改編,儘管這並不代表成功的公式,但作為迪士尼鐵粉,我很期待能見到未來和《阿拉丁》相同或是超越其水準的動畫改編真人版電影。
關鍵字:阿拉丁、迪士尼、真人版、電影、動畫
行銷迪士尼 體驗式行銷
人物特寫 洪效凡
真人化改編 為誰而作
文化現象 謝宛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