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期

電子鴉片?吸了幾片?

「電子鴉片 抬頭不見低頭見」專題

只要你手邊有一臺能連接到網際網路的設備,你就會去用它上網。面對「電子鴉片」現代人該如何應對呢?

電子鴉片?吸了幾片?

記者 李金福 報導  2019/12/08

https://dodo.nctu.edu.tw/files/images_db/912/20191208004400_1575737040_Lq2sbmSRvS.jpeg

多數人睡前最後一件事情與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圖片來源/Unsplash

大家是否習慣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手機?看看臉書、Instagram等社群軟體;去衛生間洗漱、洗澡,也一定會拿著手機,放著Spotify、KKMusic等音樂軟體的歌曲;出門的時候會帶上耳機繼續聽;通勤時間開始刷訂閱的各種資訊網站;閒暇娛樂時間,遊戲和購物軟體佔據多數時間。晚上要睡覺之前,更是使用手機的巔峰時期,往往不小心就超過心理設想的理想睡眠時間。有沒有感覺到雖然每天都攝入很多信息,卻像走馬看花一般,一天下來什麼都沒有記住,還感覺非常疲憊和困惑呢?

台灣每天使用網路的時間,高於世界平均將近1小時。(圖片來源/李金福製)資料來源:Hootsuite

這不是少數人的問題,而是目前社會的主流群體現象。捷運上的人大部分都在低著頭玩手機,大家可能都沒意識到。根據《2019年全球數字化狀況報告》,互聯網數據諮詢中心GlobalWebIndex分析結果,全球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從2017年的2小時31分鐘提升到2019年的3小時14分鐘,提升幅度高達25%。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網路沉迷研究調查》的報告也顯示,台灣12歲以上民眾有5.1%屬於網路沉迷風險群(以國際CIAS量表來看,高於5.0%可定義為網路沉迷風險群),較2017年3.5%呈現向上增長的趨勢;其中30-39歲男性的網路沉迷風險群占比從2015年的2.1%增加到今年的10.9%。 

電子鴉片是什麼?

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又稱「科技成癮」(Tech Addictions),是當代國際間重要的社會議題。其中手機成癮、電腦成癮,皆是網路成癮隨著科技、時代發展衍生的子類別。網路沉迷調查顯示,網路成癮是因為重複使用網路,隨著使用經驗增加,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被滿足,所需上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成癮者無法克制上網的渴望與衝動,當不能上網時,身體或心理層面出現不適的現象,並且在相關生活層面出現狀況。例如:人際層面、健康層面或時間管理層面上,都因為網路的過度使用而受到負面影響。為什麼網路、手機能有如此的魔力,深刻的改變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行為?

電子鴉片為什麼令人沉迷?

人類本性對外部的刺激感興趣,忽略自己的內心世界。(圖片來源/Unsplash

《科學》學術期刊上Timothy Wilson團隊通過11個研究實驗發現,人們普遍認為做點無聊的事情,也比只能獨自待著,包括單獨思考來得好。其中導致現代人不願意長期獨處和思考的內部原因,是因為現代人害怕思考。獨處時很容易想到煩惱的事情,像是自己的缺點或是悲傷、尷尬的往事等。相比單純的關注外部刺激,思考是一件主動、耗費精力的事情。在沒有外界的幫助下,堅持思考某件事情而不分心更是難上加難。從進化的角度來講,在歷史上,關注外部世界的價值顯然大於獨處和沉思。

而導致現代人不願意長期獨處的外部原因,是因為手機和網路的強大魅力與追逐利益的公司團隊。手機的重量大小經過精準的設計,方便隨身攜帶;隨時隨地能實現多元功能和服務,滿足日常生活的多數需求。隨著硬體和軟體的產品鏈愈發成熟,群體和個人為了利益,想盡辦法創造出能填滿日常生活所有時間單位的服務,甚至透過不同的手法,硬生生創造出新的需求。並且隨著科技和時間,對於人機的交互、使用者心理的深入研究和大數據的分析,多方面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日新月異的手機屏幕、計算機處理速度、電池、網路通訊等等科技的革新,讓現代人能夠越來越迅速獲得感覺的即時反饋,更容易養成對手機的習慣和依賴。

電子鴉片吸的是什麼?

除了獨處的空閒時間會使用手機和網路之外,現今還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手機侵入越來越多原本不空閒的時間。國家發展中心的網路沉迷調查,不僅分析出台灣網路上癮的人口,還指出有兩成的網路沉迷風險群,已經超過一個月未跟朋友面對面見面、運動、外出休閒,比率高於非網路沉迷者。

智能手機確實很好地滿足和利用了人類怠惰的本性。(圖片來源/Unsplash

現在大大小小的聚會裡,很容易發現人群裡,總是有幾個低頭玩手機,很明顯現代人被「慣壞了」。忍受不了哪怕一分鐘的無聊、尷尬、緊張、焦慮,而當現代人拿出手機時,這種不好的感覺就瞬間消失。手機的出現甚至讓網路沉迷風險群,直接逃避與人群交際,規避與人群發生負面情緒的機會,認為躲在手機背後進行社交活動,反而能夠擁有安全感。

生活中有很多很美好的瞬間,但也總會有一些不好的片段。人類不願面對自己,迴避思考和決策、逃避無聊可能帶來的焦慮,通過不斷的信息攝入來讓自己保持忙碌,忘卻種種負面情緒。久而久之,每當遇到相似的情境,很難抵抗想去拿取手機的衝動,把自己從這種不好的感受中解救出來。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吸引現代人的注意力,產生滿足感,儼然成為部分現代人「逃避」的一種工具。

現代人如何對抗電子鴉片?

國際上目前著重於教育領域,包含修改法律政策、推廣全國校院。2007年,義大利是歐洲第一個禁止學生在上課時使用手機的國家,若學生在學校違規使用手機,校方有權沒收,甚至取消期末考資格。英國、丹麥、希臘、美國等國,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及其他電子設備,教師使用的相關設備必須由學校統一提供,而美國還要求學生須將手機放在個人置物櫃,不得帶進教室。

另外一個策略是「學生手機」。韓國不少家長青睞只能撥接電話或是只能申請低流量、慢網速的方案的學生手機;德國也有類似的產品,而且外型又酷又可愛,同時兼具了學習用途;日本方面,政府也建議手機廠商,生產專供中小學生使用的簡易手機,讓「學生手機」化身為學習輔助的器具,協助學生在校內能夠有效地專注於學習上面。


電子鴉片上癮了?TED教你戒癮!(圖片來源/YouTube

《人類簡史》書中提到,人類馴服小麥,推動農業革命,促成文明的進步。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焉知,是否是小麥讓人類放棄伊甸園的美好生活,成為農業生產者萬年苦工,將小麥傳播為地球上最為成功的作物。人是被感覺系統控制的生物,碎片化的獲取「即時」的信息,通過影響習慣來改變自身的行為,符合人類的生存本能。

人類可以選擇對感覺的即時反饋說不,嘗試跳脫系統控制的無限循環。列出自己生活中浪費掉的時間、不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學會抑制任何情況下第一時間依賴手機的衝動,透過在工作時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主動給自己製造接觸「電子鴉片」的障礙。培養新的好習慣,增添手機之外生活的內容,用新的習慣來馴化自己,從而避免不被手機馴化。

縮圖來源:微博

關鍵字:電子上癮、網路上癮、科技上癮、即時反饋、手機

記者 李金福
不要一天做太多 不要一天都不做  
編輯 黃心姵
期待身體健康、不要熬夜就可以好好上稿的那一天 喀報小精靈會幫我寫完的❤️
記者 李金福
編輯 黃心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