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負面標籤的根源
現在年輕人在狂歡之餘,少不了酒精的陪伴,然而在有些人的眼中,卻被視為滋事的源頭。飲酒真的是全然的負面嗎?
酒精負面標籤的根源
記者 吳宥芯 報導 2019/12/15
飲酒是人類消遣時不可或缺的因子,無論在各大文化或是歷史古今,皆少不了酒精的身影。然而在過度酒精的作用之下,人們時常做出脫序的行為,使悠久的飲酒文化,蒙上了一層灰暗的陰影,被貼上了容易使人誤解的負面標籤。酒就像一把雙面刃,既可是交際場合的助興劑,也能成為扼殺思考與理智的毒藥,如何用運用正確的觀念以及適當的方式去品酒,讓這個千古流芳的瓊液,褪去質疑的眼光,閃出歷史的光輝。

威士忌特色酒吧提供垂直年份威士忌飲用。(圖片來源/吳宥芯攝)
負面標籤的根源
在現今繁忙的社會中,適量酒精的微醺感,能給人們帶來暫時的解脫,並能從甘美的瓊液中,品味出悠久的歷史。然而粗魯或不適當的飲酒方式,會讓人們做出踰矩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容易在旁人眼中形成片面的印象,加深對於飲酒文化的誤解。

英國熟稔飲酒文化,負面印象較少。(圖片來源/吳宥芯攝)
酒精真的只有負面的印象嗎?許多偉大的藝術成就與文明,皆是酒精促使而生的。唐朝有文豪李白飲酒作詩,甚至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之優美詞句。琴棋書畫詩酒花,酒是文人、雅痞之首,酒精能讓人們突破世俗的框架,創造許多藝術與人文上的火花。在現今社會中,酒精仍是拉近人際關係的良藥,它能讓人更貼近彼此,更無所顧忌地交流,改善過快步調的社會所帶來的冷漠。然而任何東西都過猶不及,過量都是不好的,李白能創作出這般永垂千史的曠世巨作,卻也因飲酒過量,投河撈月而喪失生命。因此負面標籤的根源,並不全然來自酒精本身,而是錯誤的飲酒觀念與習慣,而造就酒精文化無法展現其精髓。
此外許多聲色場所,例如夜店、酒店等,都會藉著酒精有著催化場面氣氛之特性,提供或販賣酒精飲品,甚至有些店家會為了業績,聘請酒促小姐,利用美色吸引酒客掏出錢包,因此在大多數人眼中,酒精與聲色場所掛勾,在無形之中被冠上了負面的形象。再者台灣飲酒文化中,有著令人聞風喪膽的淺規則──罰酒和敬酒,通常是長輩或有權勢之人帶頭舉杯,而晚輩們就必須跟著乾杯,不然是對長輩的一種不敬,這種催酒的飲酒方式,會加深人們對於喝酒是一個不理性的活動的印象。加上過度飲酒,會使我們的大腦麻痺,做出一些脫序的行為,而且若過度頻繁飲酒,還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而在性別角色上,男性在亞洲被賦予一個堅強的形象,因此亞洲飲酒也被當成男性互相較量的方式,在敬酒、罰酒之時,都會被要求甚至主動乾杯,也沒有躲酒的權利,許多人稱之為「拼酒」,這類行為使飲酒在許多人眼中,是一種「粗暴」的活動。電視劇、電影也是加強酒精標籤在大眾眼中的一個因素,我們時常能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當劇中角色遇到人生挫折時,都會為了逃避,而放縱自身,投入酒精的懷抱,這促成了酒精在人們眼中錯誤的觀念逃避現實的──一種工具或管道。因為以上種種因素,酒精已在人們心中,貼上一張張難以撕除的負面標籤。
撕除酒精標籤 先從自身做起
不管在公事應酬,還是在好友談心,都少不了酒精的陪伴,而在杯觥交錯之際,酒酣耳熱之餘,行為舉止得宜與否,就非常依賴一個人的「酒品」。以酒品人,我們時常說酒後吐真言,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我們能看出一個人最真實的模樣,而酒品就如同人們最後的底妝,守護著最後的理智。人類喜歡飲酒,因為酒精能讓我們放下防備,用最真實的樣態交流 ,能在需要信任基礎的關係,如商業合作與感情,更加深入了解彼此。酒品不只是體現於醉酒時,而是從開始喝酒就展現,酒品是源於日常生活的積累,是人格底蘊的延伸,無從訓練,只能發自內心培養。

飲酒向來被視為社交工具之一。(圖片來源/吳宥芯攝)
酒品對於飲酒文化有莫大的影響,酒品的好壞,直接作用於人們對於酒精的標籤。酒品始於飲酒之初,好的酒品,能知道自己的酒量在何種程度,不因過量而失態,不因躲酒而失禮,也能在飲酒之時,細嚐各式酒類。酒品是對於酒類文化的優雅,視飲酒為一種從容且高尚的社交活動,而非只貪杯與求醉。
正視飲酒
現今社會,因酒類文化蓬勃發展,已成為全民皆可負擔的消遣娛樂,但在過於快速地消化這份文化的今日,容易忽略其中重要的細節,酒品就是之中容易被遺忘的光點。無風不起浪,負面標籤與印象不會沒來由,當我們囫圇吞棗,養成各種飲酒的陋習時,就是對文化的不敬,甚至不將飲酒視為一種文化,那人們對於飲酒自然無法產生好感;我們應該如釀酒一般,沈穩內斂,越陳越香,在飲酒的同時,放下心中的圍籬,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也能在微醺之際,感受自身的變化,清楚地感受自己。喝酒不是喧嘩與吵鬧的,也不是瘋狂與失態的,它是安穩與愉悅的,是放鬆與高雅的,我們能在飲酒的過程中,認識這個收集節氣與歲月的瓊液,並在看似透明清澈的液體中,體驗出人生與世界的甘甜。
酒,之所以得「玉漿瓊液」之美名,就因其需時間與心力釀造,透過時間的淬煉,換取你口中的一抹甘甜。在每一桶酒中,都記載者歷史的點滴、乘載釀酒師的用心,儘管「品酒」沒有一個制式的流程或法則,飲酒之人都不應濫飲,使酒精在大眾的心頭,刻上或加深其負面標籤。
縮圖來源:吳宥芯攝
關鍵字:負面標籤、飲酒文化、酒精、消遣娛樂、品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