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期

大專院校如何因應少子化

近年來,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日趨嚴重,大專院校從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於求。各大院校及教育部皆須提出因應之道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大專院校如何因應少子化

記者 許峰睿 報導  2020/03/29

大學生滿街跑 台灣大學供過於求

台灣在1987年宣布解嚴後,開始邁向民主的社會,人民開始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讓政府聽到他們的心聲。在1994年4月,四一○教改聯盟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四大訴求。其中一項是廣設高中、大學,而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也在1996年給予肯定的回應。台灣高等教育就在教育政策的鬆綁下,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讓許多原先為高職、專科學校晉升成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根據教育部的《教育統計簡訊》,80學年度台灣的大專院校總計有123所,而在《108學年度大專校院一覽表》中顯示在2019年全台大專院校已增加至160所。雖然這個教育改革讓台灣的大學生人數成長數倍,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處》,107學年度高中畢業生較106學年度高中畢業生少了10,266人。

在《107~122 學年度大專校院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中更是推估在121學年度,高中畢業生人數會下降至168,188人,比107學年度的231,022人少了約62,000人。這也意味著許多大學將會面臨招生不足的危機,造成學校難以維持下去最終關門大吉,而隨著就讀大學門檻逐年下降,同時也意味著大學文憑將會越來越沒價值。

台灣每學年度高中畢業生預估值有下滑的趨勢。(圖片來源/許峰睿製)資料來源:教育部

整併、轉型、退場

台灣的大學教育從菁英教育走向了普及教育,大學畢業證書已經不如以往是品質保證的象徵,再加上少子化的衝擊,教育部推出了整併、轉型、退場三個面向。

整併是為了整合各校的資源,學校與學校之間互相分享資源,提升競爭力。例如以理工聞名的國立交通大學與以醫學聞名的國立陽明大學併校,可以結合各校的專長進行跨域合作增強研究力。目前已經整併的學校還有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兩校合併為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三校合併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等等。

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已經決定合併學校。(圖片來源/許峰睿製)資料來源:國立陽明大學官方網站、許峰睿攝

轉型是為了將多出來的教育資源供給需要的人,例如:老人長照培訓、社會大學、職業訓練。環球科技大學總務長林顯達副教授表示:「台灣除了有少子化的問題,也面臨高齡化的社會。因此學校可以增設老人長照培訓計畫課程,增加學校資源及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面臨少子化的這場招生搶奪戰,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必定有學校支撐不下去。教育部若輔導學校轉型卻還是無法改善,學校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朝國際化發展

各大專院校為了補足招生名額,同時讓學校更國際化,推動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再加上新南向政策,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學生來台灣就讀。根據教育部的《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統計》,108學年度東南亞學生人數超過了全台大專院校國際交換生的一半,且逐年增長中。

規劃教育資源 滿足學生所需

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會受同儕、親友的影響。一個學校的口碑若沒有顧好,又或者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那再怎麼努力招生也招不到人。目前就讀英國倫敦電影學院的柯瑋翔同學表示:「當初會出國讀書就是因為台灣的學校教的東西太零散且深度不夠,提供的設備也無法滿足自己,因此放棄台灣的學業,出國另尋更專業的學校。」因此學校除了擬定招生策略之外,也必須重新檢視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是否有滿足學生且提供完善的設備。

環球科技大學總務處秘書游景新助理教授表示:「受少子化的影響,學校減班會造成教室空間及設備閒置的問題。學校應妥善規劃校園場地,例如提供業界廠商舉辦各種學術、文化、交流等活動場地的租借,以增加學校的資源開發」。因為學生人數遞減,學校需要完善的規劃才能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

教職員該何去何從?

各大專院校的規模將會日漸萎縮,原有的師資該如何安排以及科系該如何調整都是學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學校必須簡化行政組織架構,但又不能影響行政品質,這將會是學校的一大挑戰。

學校招不到學生,最終將會導致學校裁員,而這將影響到原有教職員工的權益,因此教育部需與學校合力研擬出完善的提前退休或資遣方案,才能安定教職員工的心。

發展獨具一格的特色課程

生活在一個知識、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很多大專院校所教的東西網路上都能找到類似的資料。這就要看學校能否發展出獨具一格的特色課程,調整教學的進行方式並聘用業界優良的人才來授課才能吸引學生去就讀。目前就讀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姚品睿同學說:「若有學校開授一些有趣的課程,而且是請業界的老師來教,那我當初填志願的時候應該會優先選擇那所學校」。

在這方面,國立交通大學就有發展出一系列的特色課程。例如跨領域學程以及微課程工作坊。學校聘請了多元的業界人才來學校開課,讓學生可以跨領域去探索新東西,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萬事起頭難 實務更困難

雖然教育部跟各個學校都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商討少子化的因應之道,說起來容易,實施卻很困難。這一系列的改革除了需要龐大的資金,各校也都需要一段時間來擬訂最佳的方案。而台灣各個私立大學是否願意被整併,則又是另一個需要從長計議的議題。

少子化帶來的衝擊不只波及到了私立大學,國立大學也難逃一劫。雖然台灣少數頂尖大學不需要擔心招生的問題,但仍需擔心因少子化而影響學生素質,這便取決於學校是選擇素質抑或招生名額。

隨著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未來各大專院校將會越來越競爭,唯有認真思考未來計畫並落實上述因應少子化的幾大要點,才能將少子化帶來的衝擊降到最低。

縮圖來源:Pixabay

關鍵字:少子化、大專院校、教育部、國際生

記者 許峰睿
Minecraft很好玩
編輯 高儷玲
請喜歡現在的自己
記者 許峰睿
編輯 高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