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期

一本書「鬱」見陰影深處的自己

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現在的你還好嗎?《雖然想死,但是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本收錄作者因輕鬱症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作者將冰冷的就診紀錄運用文字賦予力量,傳達如何接納這個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不完美。

一本書「鬱」見陰影深處的自己

記者 王乃安 文  2020/03/29

《雖然想死,但是還是想吃辣炒年糕》在韓國上市不到一年之內就創下銷售破37萬冊的銷量,更是曾經登上韓國網路書店排行第一的暢銷書。作者白洗嬉十多年來飽受輕鬱症與焦慮障礙的困擾,因此經常走訪各大精神科醫院,2017年在找到適合的醫生之後,開始接受藥物治療與精神諮商併行的治療。

《雖然想死,但是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書的封面。(圖片來源/博客來

作者真實呈現自身生活裡的憂鬱,並且透過犀利通透的文筆進行討論,將重點放在找出憂鬱的根本原因,而非一味的透過此書開導輕鬱症的負面情緒。此書的目的並非是成為讓讀者瞭解或是治療輕鬱症的工具書,作者希望透過以患者的角度進行分享,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或者「原來世界上有這種人」。

轉換成文字的精神諮商

能讓人瞭解輕鬱症的方式有很多種,網路上、專業醫療書籍等地方都有提供相關的定義和資訊。不同於以直觀的名詞解釋來介紹輕鬱症,白洗嬉將自己與精神科醫師的治療對話進行整理,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呈現出輕鬱症患者可能會產生的情緒以及感受。

整本書分為十二週、尾聲、精神科醫師的話以及附錄。每一週代表著一次治療的過程,作者採用對話式手法呈現諮詢的內容,因此很多零碎的用詞和言論得以被保留。比起轉化成散文的形式,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產生更強烈的代入感,能夠完整感受到諮詢當下的情緒和氛圍,更加感同身受。除此之外,這樣的呈現方式也可以讓讀者明確的區分出說話者,能夠讓讀者在閱讀時進一步探討患者及醫生個別想傳達的訊息。藉由患者的闡述在字裡行間尋找自己的影子,在反覆咀嚼醫生的言論後找出如何調整自身思緒的辦法。

是不是我也這樣

「有時候會感到憂鬱,有時候也會幸福的睡著。感受到有壓力的時候會消化不良,憂鬱的時候會暗自哭泣。」是不是也會有這種時候,上一秒還和大家一起哄堂大笑,下一秒卻窩在角落獨自憂鬱。或許你會說這樣的情緒稀鬆平常,沒有嚴重到值得拿出來討論,畢竟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是淹沒在陰鬱的黑暗,更需要獲得陽光。

「感到辛苦時,覺得無論如何都是自己最慘,這並不是甚麼自私的念頭。」這句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從甚麼時候開始,那些沒說出來的疲憊都被冠上了「不夠慘」的標籤。或許「幸福」對我們來說是不需要煩惱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但是「不幸」是感到疲倦的時候後連「我好累」都說不出口的時刻。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自我折騰,才會讓我們身心俱疲卻渾然不知。

輕鬱症(Dysthymic disorder),指的是較不嚴重的憂鬱症。患者通常會持續或是反覆出現低落的情緒,會長期對於日常生活失去興趣和動力,整體情緒低落;自尊心低,在對他人產生強烈依賴的同時產生不安感。受到鬱悶折磨的同時,卻還是能開朗地笑著;雖然感受到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無力感,但還是能在因為肚子餓吃到辣炒年糕的當下感到滿足。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於信報所發表的文章中表示,嚴重的輕鬱症可能會因此妨礙到自身作息(像是導致失眠)和人際關係(像是過度小心翼翼的維繫關係)。若持續忽略輕鬱症的存在,會因為低落的情緒與重鬱發作重疊,進而演變成重鬱症,導致「雙重抑鬱」。

沒關係,沒有陰影的人本來就無法理解陽光

沒有陽光就無法凸顯陰影的存在,沒有陰影就不會發現陽光的美好。陰影和陽光看似各自獨立,但其實是一體的存在。套用到人身上,幸福與不幸也是如此,沒有不幸何來幸福。憂鬱不是人生的必然,但卻是會發生的偶然。或許我們都處於輕鬱的狀態,只是渾然不知罷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一帆風順的生活裡會產生空虛無力感的原因。

其實這世界本來就不完美,所以才會有更完美的可能。

不完美又如何,這就是人生。(圖片來源/王乃安攝)

不完美,然後呢?在「精神科醫師的話」中,精神科醫生下了這樣的標題「不完美的我致不完美的妳」。醫生在回顧整個諮商的過程時,發現其中充滿了許多失誤和遺憾,「雖然看見許多不完美,但是這不就是人生嗎?」面對這樣的情況醫生卻這樣說道。醫生與此彷彿再次進行了一場諮詢,對象卻不是作者,而是所有讀者。

「希望各位可以藉由這本書,重新傾聽至今被自己所忽略但是發自內心的另一種聲音,因為就算想死,也還是會想吃辣炒年糕,這就是我們的心聲。」

人生本就如此 開始放棄「痊癒」

「最終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問題或解答,而是以期許收場。」作者撰寫此書的動機不是要為輕鬱症提出問題或者解答,比起去探究該如何從憂鬱中解套,作者在尾聲的地方使用了一連串的「盼望」希望能成為「即使行走在一片漆黑的道路上,仍能長時間駐足在偶遇一束光前的那種人」。

或許,比起痊癒,和平共處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整本書並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從輕鬱症中好起來,也沒有要我們很勵志的改變現況,變得活潑開朗。患者不會因為看了這本書後就自此遠離憂鬱,但至少在飽受輕鬱症之苦的同時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如同作者在序中提到的:「我想要不帶任何私心地走入某位讀者的內心深處。」相信看完這本書的讀者都能勇敢的正視內心那塊陰影,學著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擁抱這個不怎麼憂鬱卻也不怎麼幸福的不完美。

縮圖來源:王乃安攝

關鍵字:雖然想死但是還是想吃辣炒年糕、輕鬱症、憂鬱症、諮商、白洗嬉

記者 王乃安
嚴肅又大喇喇的女子。 會散發莫名的威嚴感令人難以親近。 最親民的時候是迷妹上身的時刻~
編輯 李育陞
他是個習慣遲到的小孩他只是遲到
記者 王乃安
編輯 李育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