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期

註定不賣座的影史經典 刺激1995

由《陰屍路》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Frank Darabont)改編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小說、《1917》攝影師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親自操刀、「上帝之聲」的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與影帝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主演,卻是一部「票房爛」片。這部25週年的影史經典,在今年三月強勢回歸大螢幕,卻因武漢肺炎再次與票房無緣。

註定不賣座的影史經典 刺激1995

記者 詹庭瑄 文  2020/04/05

《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講述主角安迪(提姆羅賓斯飾)被指控殺害妻子與情夫而含冤入獄,抱存希望的他,在鯊堡監獄結交摯友瑞德(摩根費里曼飾)得到他許多幫助,最後逃出得到救贖。不同於《惡魔島》(Papillon)男主角索盡枯腸,精心設計一場逃獄計畫,一次比一次刺激緊湊的情節,讓觀眾屏氣凝神;《刺激1995》裡的安迪則是等待機會、伺機行動,不像一般越獄片,迫切渴望逃出,他在心中永遠為希望留一個位置,最後果斷且從容的重獲自由。
 

要麼忙著活 要麼忙著死

身陷囹圄的重刑犯與自由形成極大的對比,終身監禁看似憐憫生命,實則是留給犯人一條不屬於自己的生命。如果活著等死,為何而活?做些什麼也好,活著就有希望。或許正是安迪自知無罪,信念才不至於被監獄泯滅;或許正是因為心沒有枷鎖,自由的意識才能展翅高飛。影片最後半小時,安迪突然消失,成功逃出監獄,給鯊堡監獄投下一枚震撼彈。在這之前,連他最好的朋友瑞德都不知情。

「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安迪

安迪準備從骯髒的地下道逃出。(圖片來源/IMDb

剛入獄時,安迪常常被打得鼻青臉腫,悶聲不響,絕口不提傷口為何而來,到後來幫典獄長洗錢、替長官作帳,獲取在監獄中相對自由的生活。但安迪的信念絕不止於此,不是貪心,而是嚮往。地質學是一門探討壓力和時間的學問,而壓力和時間,正是做好事情的關鍵。熱愛地質學的安迪,19年來受盡折磨,終於等到那一瞬間——雷雨交加的一天。

安迪花費19年終於從鯊堡監獄逃出。(影片來源/Steam

看著安迪沐浴在雨中,洗刷所有冤屈,不禁有種和他一起離開黑暗籠罩的感覺。視覺設計上,如同耶穌贖罪,釘在十字架上,張開雙手,擁抱自由;雷聲轟動,是上帝給予他的掌聲;鏡頭更以上帝視角去看安迪,他就像閃電,在漆黑中,劃破天際,19年對一個終身監禁犯來說是短的,亦如大雨中的閃電。

觀眾能深入其境,最大的功臣莫過於攝影師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隨著科技進步,許多漂亮的攝影作品為了讓畫面更美,也許會使用搖臂去「吊」出一個好鏡頭,甚至帶領觀眾一起思考「這個鏡頭是怎麼拍的?」——可惜同時觀眾也掉出故事了。狄金斯最厲害之處,就在於與自然相處、找不到剪接點,這也讓《刺激1995》在當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

安迪逃出時,不知道自己在牆上敲開的洞是通往哪、洞口連接的地下道有多長、地下道過去是不是監獄外。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其實這部片和當年奧斯卡最大贏家《阿甘正傳》有很多相似之處,想傳達的都是不要放棄希望。

安迪逃出後,開往他的理想國。(圖片來源/IMDb

兩部片都採用口白方式,差別在於,《阿甘正傳》是阿甘以第一人稱,講述他的一生;《刺激1995》是以安迪好友瑞德的角度,讓觀眾認識安迪。瑞德原本賭安迪會是最先受不了監獄的人,漸而著迷於他樂天的思想。瑞德沉穩的口吻,讓人感受到他已看透世俗,由陳述事情的旁觀者,轉變成關心摯友的他。可以聽出來,瑞德在毫無未來的晦暗監獄中,再次對自由嚮往。這是一部倒吃甘蔗的電影,我們跟瑞德一樣,越後面才越能理解安迪對他說的每句話。

至於《阿甘正傳》,我認為是一種美國夢的表態,你很難在這部片中感到失望。阿甘告訴我們的是,繼續相信會更好。或許年輕一輩如我,從未親身經歷水門案以及越戰等事件,這部片給我的共鳴的確沒有《刺激1995》深刻。

瑞德從原先不看好安迪,到後來願意試著相信他。(圖片來源/IMDb

自身創造的囹圄——淺談體制化

深入去看,為何終身監禁犯皆恐懼希望、甚至認為希望是危險的——這無非與體制化有極大的關聯。劇中體現於負責監獄圖書館的老布(詹姆斯惠特摩飾),被囚禁的第50年獲准假釋,竟一反常態拿刀挾持獄友,企圖再度入獄,回到他熟悉的「家」。

「監獄的高牆很有趣,剛入獄時你痛恨它;漸漸地,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體制化。」

老布企圖殺害獄友得以再次入獄。(圖片來源/Steemit

這也是這部電影在講述希望背後,想傳遞給大家更重要的事——體制化使人麻木僵化。的確,一般人肉體沒有受到禁錮,但事實上我們經常被社會體制所奴役,內化到習慣了這一切,離不開窠臼,寧願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之中,成了渴望自由,同時卻又害怕自由的籠中鳥。

值得一提的是,此段的場面調度張力十足,以強烈意象,表達出老布內心苦澀煎熬,懼怕無法融入外界的心情。我們都知道,烙印在終身監犯身上的罪名,並不會在他們回歸社會後一同抹去。劇中沒有特別著墨這些囚犯是為何入獄,因此在沒有任何有色眼光下,我們能用更單純的角度去體會,這些人很難再次融入外界、受到歧視的心情寫照。
 

一部註定得在家看的電影

記得第一次看《刺激1995》時,以為老調重彈,又是主角妥協於大時代背景,在獄中得過且過的一般長片。事實證明,前一個半小時,我有多麼小看這部片,它就以多重的力度撞擊我的價值觀。觀影過程竟不顯漫長,反而慶幸還有一半可以看。

這次演員的皺紋白髮不再是老妝,而是真正的老去。(圖片來源/Oscar

當初入圍了七項奧斯卡,最後空手而歸,就連原本入圍奧斯卡應該會有的票房效應,也沒有出現在本片身上。誰料票房慘澹,卻在出租影片市場獲得瘋狂成績、蟬聯IMDb第一,紀錄長達數年無法撼動。此次打著25週年旗幟,強勢回歸大螢幕,不料慘況如昔。根據國家電影中心之公告,票房十分低迷,但隨著武漢肺炎迅速擴張,筆者建議大家,可以的話,邀三五好友一同在家觀賞,這部註定得在家看的經典。

關鍵字:刺激1995、體制化、自由、逃獄、阿甘正傳、奧斯卡

縮圖來源:IMDb

記者 詹庭瑄
我是水瓶座|生在情人節|但沒情人
編輯 邱于非
新年快樂。
記者 詹庭瑄
編輯 邱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