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對上化學 哪種防曬不傷身
天然對上化學 哪種防曬不傷身
記者 王冠云 報導 2020/04/19
俗話說,一白遮三醜。愛美而不希望曬黑,是很多人防曬的原因。但是太陽光所產生的光線,不只會讓人變黑,更對皮膚有害,造成皮膚老化,甚至有罹患皮膚癌的可能性。防曬幾乎成了現代人的必備品,但是,你知道你所擦的防曬,含有什麼成分是對人體有害的嗎?
化學防曬對身體的威脅
市面上的防曬大多以化學產品為主,化學劑防曬是利用吸收紫外線的方式,以減少曬傷的可能。但這些化學成分若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會產生損害細胞的自由基,對細胞造成傷害。也可能因為皮膚吸收了有害的化學物質,導致過敏的發生。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防曬產品中的部分化學成分會滲透皮膚,進而跑到我們的血液裡。若持續性且大面積的塗抹,可能會造成人體內含有過量的化學物質,如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甲酮(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等。
研究顯示,這些成分經過第一天的實驗後,在多數受試者的血液中濃度皆超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所訂定的每毫升5納克的容許值。像是二苯甲酮,一種環境賀爾蒙,不只會破壞珊瑚,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引發過敏及內分泌失調等症狀。還有,阿伏苯宗是一種較為不穩定的化學物質,在紫外線照射後,容易分解而失去防曬效果。若想要增加其穩定性,就會添加奧克立林,但是奧克立林在吸收紫外光後會釋放氧自由基,破壞細胞導致突變。因此在選用防曬乳上,還是必須注意內含哪些成分。

標榜無添加二苯甲酮的防曬乳。(圖片來源/王冠云攝)
物理性防曬真的比較安全嗎?
物理性防曬,其原理是利用天然礦物粒子來反射光線,以阻擋紫外線,常見的物理性防曬粒子有二氧化鈦(TiO₂)跟氧化鋅(ZnO)。通常物理性防曬的粒子較化學粒子大,因此較不易被人體吸收影響健康。但也因為物理性防曬的粒子較大,擦在皮膚上膚色會看起來不自然,且有可能阻塞毛孔。因此有很多物理性防曬產品開始追求小粒子、奈米級的防曬顆粒。
但是,根據國際分子多樣性保護組織(Molecular Diversity Preservation International)關於奈米級防曬顆粒的研究,若使用奈米級二氧化鈦(Nano-TiO₂)的防曬顆粒,不只會被人體吸收,甚至會留在體內長達一周的時間,這些顆粒可能會破壞細胞,對人體器官產生威脅。因此在選用物理性防曬時,必須注意其粒子的大小,是否容易被皮膚吸收,進入體內及血液中,因而危害人體健康,在購買及使用前都需要特別留意。

做好防曬才能曬得健康。(圖片來源/Pexels)
在化學性及物理性的這些實驗中,因為每位受試者的吸收速率不同,所以結果大多因人而異。但是,即便有些化學或奈米成分會滲入皮膚,進入血液及體循環中,我們仍不應該放棄使用防曬產品。畢竟一般人不會像在實驗中,大面積且多次的塗抹防曬用品。且有害紫外光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比防曬成份對人體的威脅來的立即且嚴重。
植物油有防曬效果?
常見具防曬效果的植物性油脂有椰子油、橄欖油、酪梨油等等,椰子油及橄欖油都具有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約8的防曬效果。SPF值指的是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延遲曬傷程度及時間的係數,愈高就愈不容易曬傷。市面上的防曬產品大多都超過SPF15,雖然植物油的防曬係數不及市面上的防曬產品,但這些植物油不只提供輕微的防曬效果,塗抹在皮膚上還能順便護膚、去角質,因此有很多熱帶國家的民眾會使用椰子油作為日常防曬。
儘管植物油脂具有些微的防曬效果,且較不會對人體及環境造成傷害。但因為防曬係數低、容易被沖刷掉等原因,需要持續的補充。植物油也僅能抵擋中波紫外線(UVB),並無法阻擋長波紫外線(UVA)。若只使用植物油脂作為防曬,僅能防止曬傷,還是有曬黑、長斑、皮膚老化的可能性。

海島民眾時常使用的椰子油防曬及助曬產品。(圖片來源/王冠云攝)
化學加天然 加強防曬效果
根據國際分子多樣性保護組織所發表的研究,在防曬產品中加入天然油脂能增加其防曬效果。實驗透過在化學性防曬劑中添加石榴油及乳木果油,發現確實在中波紫外線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至多約百分之十的防曬係數。
將天然植物油脂加入既有的化學性防曬劑配方中,不只能提高防曬係數,也能減少化學成分的使用,使之更接近天然。但在實行上可能還需要有更多的考慮及實驗,比如所使用的防曬載體、植物油種類,或者是添加的多寡,都有可能影響實際的效果。
國際分子多樣性保護組織在2018年所發表的文章中提到,植物中的次級植物代謝產物(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結構可分為三大種類,分別為苯丙烷類(Phenylpropanoids)、萜類化合物(Terpenoids)、含氮雜環類(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es)。這些次級植物代謝產物可以有效的防護來自紫外線的傷害,甚至能夠利用太陽能,行光合作用。且他們具高度光穩定性,能夠吸收有害光線、幫助清除自由基、抗發炎等作用。是如今最有可能繼續發展的天然產物,也許在將來即會有相關產品問世。

做好防曬才能曬得健康。(圖片來源/Pexels)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致力於研發全天然,且不會損害皮膚及人體健康的防曬產品。但在達到百分百純天然又具有良好的防曬效果前,還是有一段距離。在那之前,我們還是需要做好防曬措施,以免皮膚早早就老化。
要做到全方位防曬,不能只靠防曬乳。撐傘、穿長袖、減少直接曝曬在紫外線下等方式,還是最方便、有效且安全的。做好防曬才不會因為陽光和紫外線,讓皮膚受傷、老化,甚至罹患皮膚癌。
關鍵字:物理防曬、化學防曬、次級植物代謝產物、天然防曬、防曬、皮膚癌
縮圖來源:王冠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