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讓畫面不一樣 戴志光
聲音,讓畫面不一樣 戴志光
記者 吳政陽 報導 2020/04/26
戴志光今年四十六歲,是傳翼錄音製作有限公司的總監,因為對音樂和聲音的熱情,踏入音樂製作這行。他的人生彷彿電影劇情,每一次的轉折都難以預料。這篇專訪將帶大家了解他走進配音領域的契機,介紹他對工作的熱情,以及對配音、音樂製作領域的了解。
學習的路途 三段轉折
戴志光的升學考試結果不盡人意,無奈地聽取父母建議,放棄高中升學,選擇就讀五專,縱使讀電機不是他的興趣,但能在未來找到一份待遇優渥的工作,也算是完成父母的願望。然而上帝又為他開啟了另一扇窗,從小喜歡聆聽西洋音樂的他,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曼陀羅音樂公司擔任學徒。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音樂製作這項工作。兩年下來,在充滿音樂與各種錄音機器的環境下,戴志光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熱情,可惜兵役讓他暫時離開這個讓他快樂的地方。
結束兵役後,自認兩年學習仍不足的戴志光想找一份音樂製作相關的工作,於是到各科技公司投遞履歷,獲得不少公司的工作邀請。但就在這時,他人生第二個轉折點出現了,在他朋友的介紹下,去到臺灣音效公司龍頭——利達亞太創意中心成功擔任錄音師傅的學徒。在利達的這段時間,他把握時間每天提早到公司練習音效編輯,打下成為專業幕後音樂特效師的扎實基礎,也在兩年後順利勝任錄音師,接觸到各界專業人士。戴志光說當兵和在利達帶給他最大的轉變,就是成為一位沉穩有耐心的人,同時在接觸不同客戶後培養出出色的溝通能力,也因為他的專業和良好服務態度,為自己鋪下了下一段路程。
在一次接待客戶的協調中,以自己的專業得到了對方的注意,在客戶的合作邀請下,戴志光離開了利達,創立了傳翼錄音製作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監,這是他人生的第三個轉折。之後,他從事了十八年的配音、幕後音樂特效製作,也曾參與上千部的廣告、微電影和紀錄片。著名作品有林俊傑〈可惜沒有如果〉MV、《海上情書》紀錄片、電影院指示短片以及世大運感謝影片等,戴志光表示能夠做這行對他來說非常享受。

戴志光每天都與複雜的混音裝置相處。(圖片來源/吳政陽攝)
聲音是一種生活趣味
身為一位專業的錄音師,戴志光對於生活周遭細微的聲音非常敏感,若有他沒有聽過,或是非常特別的聲音,他都會用手機或是收音器材記錄下來,方便自己在日後配音的時候使用。雖然現在的音效庫應有盡有,但他相信自己生活經歷的感受度,不管是夜市人潮中穿梭所聽到的叫賣聲,或是在壘球場的歡呼聲,自己記錄下來的總是更生動,這也是他比其他人更用心的地方。
戴志光提到最有趣的經驗,是用手機記錄下兩隻貓的對話。公司的社區常常有野貓在附近跑,由於戴志光的辦公室是開放式的,偶爾會有貓跑到門口徘徊,久而久之,他便為野貓們準備了水和飼料,於是辦公室門口的空間就成了貓的社交場所。某天午後,兩隻貓一同來到了門口的階梯,其中一隻凝視著另外一隻,而兩隻貓以不同的音頻在溝通著,彷彿是在爭論誰先到後到,戴志光對於這樣的畫面感到非常新奇,決定上前用手機記錄下來,想著以後可能有機會用上這樣的音效。不管是工作上或是生活上,聲音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樂趣。
耐性和溝通是立業的橋樑
對一個專業的錄音師來說,最重要的技能並不是高端的軟體操作技術,也不是一顆擁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的金頭腦,而是完整傳達訊息的溝通能力。戴志光說良好的溝通能為客戶帶來安全感以及信任,讓客戶能放心將作品交給自己處理。當遇上意見分歧的時候,溝通技巧更顯重要,只有有效且有耐性的溝通能化解問題。不論是說服客戶或是討論作法,都必須由溝通來完成,對做傳播的人來說,溝通就是吃飯的工具。
耐性與不慌是處理案件的時候必要的心態,耐性讓他與客戶的溝通不急躁,也讓他在做出最好的成品前,來回修改作品時能沉得住氣。戴志光表示在與客戶協調呈現手法時,不能表現出慌張的情緒,否則會讓客戶懷疑自己的實力,也會影響客戶日後回顧率。所以他總是提醒自己要能沉住氣,慢慢解決掉各種瑣碎的小問題,因為知道自己能夠辦到。
不管是在兵營裡接受著單一重複的指令、擔任學徒時日復一日從事基礎工作,到現在不厭其煩與客戶反覆調整作品細節等,戴志光認為一路上的成長讓他學會了耐心與溝通,不同的人生經歷帶給他不同的改變,也讓他以獨特的態度經營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工作室,順利得到今日的成就。

戴志光的努力付出換來了自己的公司。(圖片來源/吳政陽攝)
如何讓畫面活起來 音效是關鍵
戴志光說道:「配樂跟音效能讓畫面增添質感,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現在音效庫的整理已經非常發達,只要購買版權就能隨心所欲使用,但音效呈現方式會依照不同情況而有所不同,比如美國跟台灣的救護車音效不同,又或者是風吹拂樹枝的力道有所不同。好的音效表達取決於影像細節、或是不同民風文化的理解。畫面外的音效也能提升整體畫面的感染力,以士兵打仗的畫面為例,若能加入馬匹的哀號聲,會提升觀眾對畫面敘事的感受度,達到更震撼的效果。
在這個大量應用動畫與虛擬攝影棚攝影的時代,戴志光認為配音比以往更加重要,很多的音效沒辦法用現場收音,其他不存在或是科幻的音效,都要由錄音師發揮創意進行後製處理。比較可惜的是台灣的影視市場預算較低,所以發展也受到了限制,剩下一些私人公司和廣告商比較願意額外花預算在音效整理上,而他會以專業作回報,透過合適的音效來昇華影片的質感。
面對科技革新 創意才具競爭力
戴志光提到了現代科技對於音樂製作相關的技術運用,比如硬體轉移到軟體之中,讓混音器的操作變得更加簡單而且穩定性更高,再加上各種軟體的簡化,使得任何人都能輕鬆上手。除此之外,影像產業對配音的需求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的趨勢下,一個製作人的想法變得格外重要,只要有點子和想法都能讓自己比別人更獨特。他表示想要在錄音師之中展露頭角,除了要有基本的技術之外,擁有獨一無二的想法才是獲勝的最佳利器。
從一名非本科生的學徒,走到如今擁有一間自己的錄音公司,戴志光的成功除了歸功於他一路上累積下來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對聲音的喜愛與想像。
關鍵字:配音、錄音、影像音效、錄音師、戴志光
縮圖來源:吳政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