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期

不「紙」是搶劫

誰說搶劫一定是壞人?《紙房子》大大顛覆觀眾的刻板印象。

不「紙」是搶劫

記者 李詠濠 文  2020/04/26

《紙房子》是一部西班牙搶劫犯罪影集,榮獲Netflix上最多觀看數的非英語影集。象徵革命的紅色工作服,配戴上達利面具的劫匪,是本部片標誌性的符號。現實世界裡,有人效仿劇中的做法,在公共場合上穿上整套套裝,扮演著抗議的角色,和平理性的跟政府反映民意,「紙房子」從而成為抗議的標誌。鉅細靡遺的設計,不只抓住劇中民眾的心,也撼動現實世界的我們。

2019年黎巴嫩經濟危機,民眾穿著劇中整套服裝在街上抗議。(圖片來源/Twitter

驚天動地的搶劫計畫

劇情主要分成兩個搶劫故事,由心思慎密、計劃周詳的犯罪專家「教授」為主腦,召集八名菁英,每個人的代號以世界各地大城市命名,實行教授父親籌備已久的完美計劃——「馬德里皇家造幣廠搶案」。劇中的搶劫並非傳統與警方對峙的犯罪計畫,而是教授在場外指揮,其餘八名搶匪們劫持人質並將自己反鎖在造幣廠內,開始他們精心佈局的印鈔企劃。雖然途中有超出計劃的突發狀況,但教授都冷靜地把問題逐一解決,最後成功完成計畫並逃離現場。

第二次搶案的起因為團隊中的一名搶匪被警方逮捕,因此教授只好再次召集犯罪團隊,動用教授哥哥和朋友研究的不完善計劃——「西班牙銀行搶案」,威脅警方交出被禁錮的隊員。

《紙房子》第四季海報。(圖片來源/臉書

拒絕隨波逐流的美

《紙房子》綜合了《偷天換日》的完美無缺的計畫、《局內人》隨機應變的能力、《玩命關頭》家人的感情線與無間合作,從智謀到執行、從友情到愛情,集合不同電影類型的元素在一起,成為新一代的搶劫影集。裡應外合的策劃、教授與警員鬥智套路的談判對話,以及搶匪在造幣廠裡和人質互動,皆是《紙房子》吸晴的元素。

同樣是搶劫片的《玩命颶風》,採用現今科技和未來創新技術,把科幻融入搶劫片,是現今犯罪片的基本風向。但《紙房子》不流於世俗,劇中主角一群人採用的都是2000年初的工具和服裝,例如:有線電話,工作服,精緻的服裝和場景佈置,同時也為影集增添質感和復古感。

除了服造以外,導演在教授和警方談判時,都會加入折紙鶴的情節,明明情況緊張,但教授卻能在邊談判時表現從容,同時分析思考,突顯教授格外冷靜的頭腦跟細心觀察的能力。折紙鶴的過程讓觀眾更有臨場感,彷彿和教授一同解除問題,在完成紙鶴前把警方推到難題之中。另外,每當搶匪們完成某些重大關卡跳舞慶祝時,片中都會使用一首代表戰爭反抗的意大利民歌Bella Ciao把劇情串聯一起,將搶匪們的感情和劫案變得環環相扣。歌詞朗朗入口,旋律十分易記洗腦,讓觀眾聽到前奏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跟著一起唱,也讓這首歌成為《紙房子》的象徵之一。

教授與警方談判後露出微笑,桌上佈滿紙鶴和復古有線電話。(圖片來源/截圖自Netflix

充滿人情味的搶劫故事

《紙房子》的兩次搶劫計畫都不是一般搶劫情節中,與警方槍林彈雨、死拼到底的電影情節。教授和他的團隊秉持著不要傷害人質的理念,因為他們不是冷血的殺人兇手,而是為民眾發聲的角色,化身為西班牙版的羅賓漢,挾富制貧。此背景反映在現代社會中存在很多具爭議性的議題,不論是性別歧視、同性婚姻,市民都有言論自由去評擊,向強權反抗,讓觀眾產生共鳴、更貼近生活。

警方談判員蕾凱兒轉投教授的反對派勢力,和新來的談判官艾莉西亞被警方高層出賣的情節,讓我想起去年香港反送中抗爭一事。政府不當的處事方式和消極的態度,民眾以遊行作為行動為自己發聲,卻引發了香港警方的暴力行為。可惜香港沒有幾個捨得放棄個人利益的高官站在中立立場,為雙方說出公道說話,反思問題所在。如果當初有人能犧牲利益站出來,會否減輕民眾和政府之間的矛盾、停止演變成現今僵持的局面呢?
 

從理性變得感性

導演用回憶、搶匪和人質的互動,交代每一個搶匪的性格、背景和心路歷程。讓觀眾在影集中清楚地了解他們的故事和搶劫的理由。經過第一次的搶劫和訓練過程,即使搶匪們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但確確實實對彼此都產生感情。人類對於共患難的兄弟姊妹都有著深厚的感情結,劇中角色也是如此,彷彿有著血緣關係的家庭一樣,連著一條情結線,互相扶持。令《紙房子》不只是一部犯罪片,也是一部充滿愛的劇情片。

女團員們玩在一起,感情氣氛良好。(圖片來源/臉書

劇中不論是「西班牙銀行搶案」教授為了救回愛人里斯本(原警方談判員蕾凱兒)的計劃、礦工專家丹佛和人質莫妮卡愛情故事中的爭執、我行我素的團員東京和男友里約分手的事情,各有煩惱之時,每個角色的行動和語言相比起「皇家造幣廠搶案」變得更感性,判斷和處事能力都比以前的低,弱點慢慢從內裡浮到表面,凸顯沒有當初驚嘆的執行能力,搶劫中大多失誤都因為他們的愛情困擾而改變原計畫的進行。雖然可以說沒了一開始的主角光環,但導演花太多篇幅在各個角色的愛情線上,讓我有一段時間覺得我在看愛情片,缺少了第一、二季的刺激感、變幻莫測的神秘感。
 

百密一疏的巧合

在結局中,萬萬沒想到教授竟然能從深層網站購買軍用直昇機,再駭進警方的通訊,救回愛人里斯本。計畫讓我十分驚嘆,不過我覺得在佈局過程的劇情安排上有些牽強,因為身為重犯的里斯本被獨自困在警方陣營,場景裡只有一個透明的遮布,沒有任何隔音裝置,讓臥底能夠在警方忙碌不慎時,趁機進去給里斯本資訊,交接時間太過巧合。再者,偽造貨幣專家奈洛比命中一槍,經過手術數天後面色卻好好的,還能夠自由行動,鼓勵隊員趕快收拾心情,繼續鑄金,這部份有點超出真實性。

即便劇情不完美,但《紙房子》讓人猜不透劇情的故事還是十分有吸引力,讓觀眾想一集接一集地觀看下去。身為影迷的我,希望第五季會比這季更多推理、懸疑的情節,讓更多的觀眾跌入《紙房子》的深坑裡。

關鍵字:紙房子、人情味、感性與理性、犯罪、搶劫

縮圖來源:臉書

記者 李詠濠
我已經很努力了
編輯 詹庭瑄
我是水瓶座|生在情人節|但沒情人
記者 李詠濠
編輯 詹庭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