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期

邱福源 活在藝術裡的男人

對邱福源來說,畫圖已經無法滿足自己創作藝術的慾望,因此開始從事木工。對於他而言,木工不只是製作家具、器具,而是把藝術融入生活中的一種方式。

邱福源 活在藝術裡的男人

記者 許峰睿 報導  2020/04/26

在彰化縣二水鄉的小巷裡隱藏著一間設計典雅、富有獨特藝術風味的「大衛工房」。不少路人都會被這間工房獨特的木造外觀所吸引並駐足拍照留念。這間工房的主人邱福源曾經在郵局服務,在上班之餘,也投注了很多心血和時間在自己最感興趣的繪畫上,並產出很多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作品。幾年前,他為了個人的理想提早退休,遠赴太太的故鄉——中國桂林,開設一棟雅致的旅館。此旅館結合了他的藝術創作並獲得當地遊客的好評,在得到一筆不錯的收益之後,他回到台灣的二水老家,開啟了他夢寐以求的藝術創作天地——大衛工房。

大衛工房的藝術創作作品,皆出自邱福源的巧手。(圖片來源/許峰睿攝)

在藝術面前 安全至上

邱福源當初為了追求他對藝術的興趣與熱情放棄了穩定的工作。這樣的決定在外人眼裡既不符合現實面且賺不了大錢,因此家人一開始並不支持,更不用說做木工是一份辛苦且具有高度危險性的工作。然而,邱福源用堅持及實際行動獲得家人的支持。

邱福源清楚木工的危險性,所以非常注重每個安全配備的環節。曾經有幾位對木工有興趣的年輕人想跟著他學習,他給他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安全課程。除了要全程佩戴護具之外,也要熟記所有施工的注意事項。由此可見,做木工不單只是製造出產品,「安全第一」的觀念也是非常重要。

邱福源創作時以安全為第一原則。(圖片來源/許峰睿攝)

將藝術融入生活的創作者

從一開始的繪畫,到後來邱福源對設計也產生了興趣。他發現木工產品可以結合設計及繪畫,把視覺藝術的概念融合在木工的產品裡。他手中所做出的每一樣產品不但精緻美觀、物盡其用,也讓人賞心悅目,更值得被當成藝術品加以收藏。

因為邱福源把木工當作一種創作,加上個人的熱情,能夠隨心所欲地創造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在作品產出之前,他的腦海中都會先呈現出一個頗具雛型概念的設計圖,運用現有的材料跟工具,配合產品設計的尺寸大小、比例,加上美學的統一感,予以評估並執行,最後完成精美的作品。邱福源說:「生活中的大小器物都可以用木工來呈現,連我自己用來創作的工具也可以與木工結合。」邱福源不僅是製造藝術的木匠,更是將藝術美學融合在生活中的創作者。

生活中的任何小物品都可以融入藝術的元素。(圖片來源/許峰睿攝)

木頭是一種有溫度的東西

曾經,邱福源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價值10幾萬的木搖椅,他覺得那張椅子非常具有美感,近乎於一個雕塑的作品。他覺得一塊木頭裁出來是方形的,要把它磨成一個既定的型態又具有相當的美感是非常不容易的。木頭是一種有溫度的東西,就如同那張木搖椅一樣,雖然其功能看似平凡,但它創造出舒適優雅,且富有的藝術價值是難得可貴的。他為了學習如何製造出同等價值的搖椅,花了7、8萬的學費拜師學藝,也因此習得了一些技術。邱福源說這些技術不但可以應用在製造其他器物上,還可以讓自己的技法更上一層樓。

談到一位創作者如何發想新產品,邱福源表示他並沒有特意去思考,只想把日常生活的器物加以美化應用而已。例如:陶瓷的碗可以用木碗來呈現;杯盤也可以用木頭來製造;在工廠生產的椅子大部分都是用鎖螺絲的方式,他覺得這樣不僅不夠美觀而且也更容易損壞,因此邱福源的木工大多都是用榫接的方式來固定。榫接指的是將榫頭插入榫槽的一種接合方式,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任何釘子或黏膠即可達成。但榫接非常考驗木匠的技術,因為木頭必須切割得非常精準,才能達到既美觀又有高強度的固定效果。 現在的家俱通常用個10年左右就壞掉了,如果家俱可以傳家傳代,不但經濟耐用也更加環保。因此,家俱材料的選擇、榫接的成熟技術、加上雕花藝術的美感,都是他製作新產品時的發想。
 

木工的多元性

邱福源說人很難預料未來,因此對於自己的未來並沒有特別的期許。身為木工製作者當然是希望可以做更多更好的產品與人分享。然而,因為自己的創作屬於藝術品,產品通常都不會量產,所以曲高和寡。最近為了增加收益,開始提供居家木工產品維修的服務,例如維修日式障子門、門閂或門把等。二水鄉目前沒什麼人從事這方面的服務了,所以木工的工作項目其實是很多元性的,既可替顧客量身訂做產品,也可以滿足客人的需要。

邱福源本身是一位熱愛藝術的木工達人,從他的日常生活及作品當中無不煥發出藝術氣息與挑戰創作的個性和品味。他也分享了最近為客人量身訂做的一台餐車,運用自己的創意及技術打造出客人夢想中的那台餐車。這台餐車的設計精美又實用,不但結合了木工與電工的巧思,也算是現代難得一見的文創作品。這台餐車非常符合且滿足了邱福源本身對於設計創作及挑戰新產品的欲望。對他來說,它不僅僅只是一台餐車,而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

邱福源與他設計的餐車。(圖片來源/許峰睿攝)

美的傳承

邱福源的小兒子最近著迷於纏繞畫,才十幾歲的小學年紀就做出了幾樣作品,讓他刮目相看。或許是因為他對工藝的熱愛讓兒子也能耳濡目染,進而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達到美的傳承,增加了孩子長大後對於工作選擇的多元性。邱福源說:「我並沒有想要刻意地將技術傳承給他,只要他能在這個環境中學習到『美』就好了」。

在這次訪談中,我可以感受到邱福源對藝術的熱愛。對他而言,木工只是幫助他實現理想的一種工具。為了追求更高的目標及增加實用性,他也自學了電工跟鐵工,完美詮釋對藝術的渴望及挑戰。

在大衛工房裡,「美」無所不在,從木製階梯到桌上的小飾品都出自於邱福源的巧手,而他不僅是一位創造者,更是一位活在藝術裡的男人。

關鍵字:大衛工房、木工、家具、藝術、邱福源

縮圖來源:許峰睿攝

記者 許峰睿
Minecraft很好玩
編輯 李而
汪汪汪!好好過生活。
記者 許峰睿
編輯 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