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 視障陪跑員陳梅菊
你是我的眼 視障陪跑員陳梅菊
記者 黃博暄 報導 2020/04/26
「因為跑步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它能夠讓我們的心靈更純淨,讓社會更和諧。」從陳梅菊的話裡,聽出她對跑步的熱愛和理念。2013年第一次接觸馬拉松運動,自此之後她就愛上了跑步,養成每天慢跑的習慣。某次在參加馬拉松的賽道上看到身穿橘色背心的視障跑者,意外開啟了她的視障陪跑員生活。
一條繩繫著你和我
「你是我的眼,這句話完全就是在說我們視障陪跑員。」陳梅菊笑著介紹自己的工作。視障陪跑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協助視障跑者配速、導引方向和注意路況,宛如視障跑者的眼睛,而聯繫兩人的,僅是一條短短40公分的陪跑繩。

陳梅菊(圖右)展示陪跑繩的用法。(圖片來源/黃博暄攝)
「我們常說,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溫暖的繩子了。」陪跑繩給予了視障跑者在黑暗中奔馳的勇氣,因為在另一端牽著他們的是他們最信任的人。在人多的時候,陪跑員會捲起陪跑繩,把兩人的手靠在一起,讓視障跑者有人在陪伴在身旁的踏實感,也不用擔心會不小心與人碰撞而受傷。對於他們而言,聯繫兩人的不再是一條短繩,而是彼此的信任。
賽場上如同無形的跑者
在馬拉松賽事上,陪跑員就像是無形的跑者,必須陪同視障跑者跑完全程,卻不會有實質的獎勵,成績也不會被採計。許多人可能無法接受努力跑完全程卻毫無收穫,但對陳梅菊而言,視障跑者的進步就是最大的收穫。
陳梅菊提到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協助視障跑者冠冠,挑戰個人的最高紀錄。陪跑過程中,尤其感動的事,還有和他在雨中跑完大賽。通常一般人遇到雨天便會棄賽,但他卻堅持參賽,完成連普通人都很難達成的目標。這種喜悅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地在成長,成就感自心中油然而生。

彰化埔心馬拉松的雨中賽跑。(圖片來源/臉書)
陪跑員既像父母又像教練,從旁呵護的同時也不忘給予激勵,當感覺到他們有些疲憊,但又快要突破個人成績或在大會規定的時間內完賽時,陳梅菊會用助跑繩慢慢地牽引,藉此告訴他們加把勁別放棄,突破極限、爭取佳績。對陳梅菊而言,這場比賽不是個人賽,而是團體賽,贏得的是兩人的默契和成就。
他們和我們並沒有不同
不管是練習還是比賽,視障跑者們都必須穿著橘色的背心,來讓其他人注意到這群特殊的跑者、小心避開不要跟他們有碰撞。然而正是因為太特殊,許多跑者經過時,以好奇之名,投以異樣眼光於視障跑者們,或是想測試他們是不是真的看不見而有不恰當的舉動,但這些行為很可能會無意間傷害到他們。
陳梅菊也說她希望社會可以給他們多一點鼓勵,畢竟視障人士願意踏出家門跑步,甚至是參加馬拉松,都是相當不容易的。有時賽場上也會有跑者經過時會說一聲加油,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對於視障跑者們卻是莫大的力量。
交「心」是我們認識的第一步
「沒有真正用心去體會的話,會不能將心比心。」陳梅菊說與視障跑者相處最重要的是多去感受,當一個人喪失視覺時,其他感官會變得相當敏感。她記得有次帶冠冠跑步時,冠冠突然說:「這邊是上坡」,然而她卻沒有發現,因為用眼睛看還是平地,可是仔細觀察後會發現確實是微微的上坡。與視障跑者不同,視覺經常欺騙一般人的感官,看起來是平的就認為是平地,但在黑暗中的他們無法用眼睛判斷,只能透過身體碰觸來感受,他們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是不能與之相比。
陳梅菊說第一次陪跑前,一定也要先「偽盲」跑看看,體會視障跑者上樓梯、走下坡等,才能夠設身處地的來陪跑。她形容在黑暗中跑步,即使是一個小台階,都像要掉下懸崖的恐懼感,因此陪跑員需要很細心地給視障跑者指引,他們才能安心的跑下去。
「他們曾經跟我說,妳知道嗎?不同地方的空氣聞起來是不一樣的。」陳梅菊笑著說道,言語間可以聽出她覺得這群視障朋友相當可愛。即使他們看不到,但和一般人相同的是,出去玩依舊會感到新奇、開心,只是他們是用心來體會這個世界,而不是用眼睛記錄。
相輔相成的成長著
「雖然我們都是無償志工,但與他們相處的同時,我們也在成長。」陳梅菊說在新竹路跑團裡面,有相當多人不是先天失明,而是後天失明。她最佩服的是他們在面對人生巨變,仍舊能樂觀面對的心態,願意走出房間和外人正常互動。她說自己相當害怕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變成跟他們一樣時,沒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每當遇到困難時,只要想到這群朋友們,她內心就又充滿了力量,他們不是只有帶著他們跑步,而是在過程中互相交流和學習,兩人一起成長。

陳梅菊(圖右)與跑者參加通宵馬拉松。(圖片來源/陳梅菊)
陳梅菊始終相信著跑步能帶給人的力量,她覺得跑步不只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滿足,讓人同時保持身心愉快。因此看到這些視障朋友,因為跑步而活得更快樂,這份感動促使她繼續堅持她的陪跑人生。也希望透過推廣跑步運動,把理念推廣給更多的視障朋友,讓他們走出家門,重新擁抱社會群體的溫暖及歡笑。
陪跑的傳承
「只要有人有需求,我們可以幫忙就會過去陪跑。」從陳梅菊的話語中聽到了一位陪跑員熱情的宣言,也透露了陪跑員人力短缺的問題。陳梅菊目前所待的新竹團是在2019年4月成立的,但在這之前新竹並沒有其他陪跑團體,視障人士若是想要運動,也很難有機會跟資源。
陳梅菊呼籲對跑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當地的視障陪跑團體,幫助這些想運動但很難做到的視障朋友。她也表示若家中有視障人士,家庭成員可以多多和他們出去跑步,只需接受一些專業訓練,和擁有一條繩子,像是兩人三腳般前進,並注意他們的安全就可以了。

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合照。(圖片來源/臉書)
陪跑員不只是扮演視障人士的眼睛,還是朋友跟家人。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並不要求有所回報,因為繩子一牽起,他們就不是個體,而是心連心的最佳夥伴。其實陪跑員的人力相當短缺,有意願加入他們的行列,可以詢問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或是用臉書搜尋當地的視障陪跑團,帶領更多視障朋友走出家門,認識這世界的美好。
關鍵字:視障、視障陪跑員、馬拉松、視障陪跑繩、路跑
縮圖來源: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