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期

3C時代,你網路成癮了嗎?

人人都有網路成癮?自從智慧型手機的出現、科技發展的便利,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離不開手機和網路,一聲「叮咚」,就能獲取我們的注意力。

3C時代,你網路成癮了嗎?

記者 周容萱 報導  2020/04/26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在108年的統計,台灣手機族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從100年的35.3%大幅上升到89.8%。然而,50歲以下的手機族,透過資訊設備上網的比率已經高於九成八。值得注意的是,20世代的年輕手機族們,上網比率幾近100%,且20歲以下的手機族每天使用手機逾5小時之多。

如今,我們對網路的需求愈來愈高,使用網路的時間也愈來愈多。但是,使用網路時間長就等於網路成癮嗎?究竟網路成癮的標準為何?
 

網路成癮怎麼定義?

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了《國際疾病分類》(ICD-11)的第11版。其中,將「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

遊戲成癮症的特徵在於,成癮者無法控制的玩遊戲,而提高了遊戲優先級。儘管已有負面影響,生活中仍愈來愈以玩遊戲為優先,忽略了其他日常活動,甚至影響了個人日常生活的運作。然而,大家可能會困惑,有所謂「遊戲成癮症」,卻沒有「網路成癮症」嗎?

精神科醫師楊仲豪說:「『成癮症』一詞是對社會有負面影響的,而網路本身是許多人工作、社交的工具和平台,對人類有所幫助。所以,網路成癮並不被列為一種疾病。」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並未將網路成癮納入精神疾病,但是在DSM(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診斷準則中,有將「網路成癮」納入觀察名單,是臨床上需要特別注意的精神狀況,但並非一種疾病。

楊仲豪也提到,網路成癮雖然沒有一定的標準,但仍有一些現象可以作為參考,例如:無法控制的上網衝動、不使用網路會感到身體或心理上的不舒服、上網時間愈來愈長,以及影響其他生活興趣與人際關係等。然而,會出現網路成癮的人,大部分在現實生活的社交較少,人際關係或家庭功能較差等。因此,可以透過家長、老師引導,尋找其他興趣、建立正確人際關係,幫助其提升現實生活中的成就感,來預防網路成癮。
 

幼兒也淪陷 網路是育兒幫手?

從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開始,常常會在大眾交通工具、餐廳等公共場合,看見許多家長為安撫孩子,讓孩子看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漸漸的,連不滿周歲的嬰幼兒,都能輕易的「滑」起手機。甚至,曾聽過家長無奈的說,孩子沒有手機沒辦法專心吃飯。

接觸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年齡已愈來愈低,網路也可以算是許多兒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年的調查,12歲以下兒童對於網路的需求排序第一名為「看線上影音」。然而近來影音創作平台YouTube艾莎門事件(Elsagate)引發社會關注。當幼童在使用網路時,家長若是沒有加以注意,可能會讓孩子看到血腥暴力的卡通影片。兒童發展專家徐瑜亭說:「家長在內容審核把關上絕對不能偷懶,一定要先陪伴孩子確認這個頻道內容是適當的。如果真的很難篩選,家長可以從某些較知名幼教平台的多媒體教材著手。」

徐瑜亭也提到,現在網路世代很難完全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但是,家長的陪伴和介入還是不可或缺的。應該教導孩子安全地使用,而不是擔心孩子成癮。網路是一個工具,但不該超過父母陪伴孩子共玩共學的時光。

不單是成人,兒童也離不開手機。(圖片來源/周容萱攝)

上課專心!學校保管手機?

手機是每個人的私人財產,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上網,該被制止嗎?而上課時學校該不該「暫時保管」手機?還是應該讓學生自主管理,提升自制力?這樣類似的問題已經被討論了非常多次。

世新大學三年級的陳盈均同學分享,國中時,每天早上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手機置於保管盒,最後交由班導師保管。這樣的方式確實有效的讓大部分學生在上課時不碰手機,但也有一些學生們開始鑽漏洞,帶兩支手機到學校,只交出一支,因此「學校暫時保管學生手機」一舉,顯然逐漸失去效用。若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讓學生提升自制力,那麼,不論以任何方式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皆無法達到最高的功效。

2011年9月,教育部公布各學校能夠自行訂定手機管制的相關校規,因此,教育部無法審核各校訂定的規則。然而,這樣的規範可能會造成一些灰色地帶而影響學生權益。國教署青少年諮詢代表板橋高中三年級的張玳瑋同學說:「高中生將手機交由學校保管是不合理的。高中生對升學壓力已經適應一段時間,也較為成熟,手機是查詢資料相當方便的工具,小老師與任課老師需要聯絡也比較方便。」

高中教室設有手機置放袋,讓學生上課不滑手機。(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網路是天使也是惡魔

網際網路自發明以來,非常快速的發展,至今仍持續進步。打開手機、電腦,只要一連上網路,網路上數以萬計的資訊能夠任由我們搜尋瀏覽,舉凡學術知識、生活常識等,都隨手可得。

價格便宜、技術成熟、取得容易的網際網路,雖然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在資料訊息透過網路快速的散播與流竄的同時,駭客入侵攻擊、色情網站氾濫等,網路犯罪事件卻也層出不窮。不論是法律上抑或道德上的問題,都不是能輕易透過任何法規完全杜絕。所以,在享受網路帶來的便捷之餘,也應該要正視因網路而產生的問題。

網路,無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幫手,聯絡、查資料、觀看影片、社群經營等,為日常帶來許多樂趣及好處。然而,手機的輕巧加上網路的快速,造成有愈來愈多的「低頭族」。所以,當使用手機上網時,不僅要注意安全,也別忘了在被訊息綁架的時代,抬起頭關心周遭的人、事、物。生活中除了電子產品外,也有許多值得體驗的事情,或許當我們在「低頭」時,美好的事物就與我們擦肩而過了。

關鍵字:網路成癮、遊戲成癮、手機成癮、校園手機管制、艾莎門事件

縮圖來源:STOCKFEEL

記者 周容萱
KKBOX校園大使|快找我買學生專案!
編輯 黃順愉
魚兒水中游,也許嚮往藍天也說不定呢?
記者 周容萱
編輯 黃順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