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戀愛關係好壞的,什麼因素最重要?
決定戀愛關係好壞的,什麼因素最重要?
記者 黃新畬 報導 2020/10/18
你現在正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有一位相愛的戀人或是配偶,生活的煩悶與壓力總讓你們吵架,你感覺到彼此的關係不太好。於是開始猜想,這究竟是對方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抑或是另有原因?再試想一個情況,你跟你的戀人相處了很久,後來分手。當思念起對方時,你想到什麼?你想起的應該不是他有多優秀、條件是否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而是相處時的點點滴滴,一起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共同養成的默契或習慣,和只有彼此才懂的笑話和秘密。對吧?
雖然每個人經歷的戀愛故事都不一樣,但針對上述情況,研究者有話要說:決定戀愛關係好壞的,不是每個人自帶的特質,而是兩個人構建出來的關係。

雙方的關係行為模式是浪漫愛情的關鍵。(圖片來源/BuzzFeed)
一段好關係不是選擇,而是建構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Western University)關係與選擇學程的總指揮官莎曼莎喬伊(Samantha Joel)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戀愛關係科學的研究, 整合 43 項研究分析並以機器學習揭示了戀愛關係中最重要的指標(Machine learning uncovers the most robust self-report predictor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across 43 longitudinal couples studies)——詳盡探討影響戀愛關係中最重要的因素為何,為關係科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論文以 43 項縱貫的研究報告為基底,總體調查了 11,196 對戀人與夫婦,並且有將近一百多位研究者共同署名。
研究者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將所有戀愛關係中的情侶會遇到的獨立因素都納入研究。種種因素自動分化成兩種類別:個人特質(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與關係中的行為模式(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個人特質如:收入、年齡、受教育程度、對自我人生的滿足感、同理心等;關係中的行為模式則像是親密感、是否支持對方、是否滿意對方、兩人權力關係、性愛的滿足感等,說明兩個人建構出的戀愛關係有什麼樣的特質。
莎曼莎喬伊(Samantha Joel),此研究的第一作者,同時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關係與選擇學程的總指揮官,為自己的研究下此註解:「真的,這告訴我們,人與人共同建構的關係比我們選擇了誰更重要。」此一研究告訴我們:人在挑選伴侶時時常注重對方的個人特質是否合乎我的標準,但影響戀愛關係好壞的,其實是兩個人關係中的行為模式。
為什麼交友軟體大機率是錯的!
無論是以前的人去相親,還是現代人玩交友軟體,這兩種方式通常是設定好每個個體的硬指標,也就是只看得到對方大概是什麼樣子,如:學歷、性格、年齡、興趣、身高等等,並以此審視對方特質是否符合自我的期待。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好的人在特定關係中未必會有好的行為模式,一個朋友眼中的好好先生,回家可能也會冷落妻子;反之,一個條件不怎麼樣的人,也可能對自己的戀人很好。由上述舉例能看出,若單就對方的個人特質擇偶,並不能確認對方的關係行為模式是否適合自己,也未必能確保一段關係的和諧。
首先,研究者在論文中比較各項戀愛關係「指標」與「人在愛情中的幸福程度」的相關性,並將其相關性稱之為「預測強度」。舉例而言,以「同理心」為戀愛關係的其中一項指標,若一個同理心強的人必定讓他的配偶感到幸福,而較無同理心的人一定讓他的配偶不幸福,那便可以認定「同理心」與「人在愛情中的幸福程度」的預測強度是 100%;反之,如果該指標不太影響幸福程度,那此因素的預測強度為弱。
研究中對於「幸福」的定義是將戀愛關係的幸福分成兩個維度計算,一為「滿意度」,另為「忠誠度」。研究結果顯示,對滿意度影響最大的是配偶的「回應性」,對忠誠度影響最大的是兩人關係的「親密感」。回應性是你一叫他,他會馬上回應你,如果你叫他,對方卻不理你,那就會對此段關係很不滿意。而親密感則是兩人關係越緊密,雙方都不會與第三人發生什麼關係,這樣對於彼此的忠誠度就會有所提升。
研究者將各項因素匯總分析,得出以下數據:伴侶的個人特質,對兩人關係好壞的預測強度只有 5%;但兩人關係的行為模式,對兩人關係好壞的預測強度則高達 45%。換言之,伴侶是什麼樣的人、有多麼好的條件都不重要,真正讓你感到幸福的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下列為受試者認為影響戀愛最重要的幾項關係因素,重要性由高到低是:我理解的對方的忠誠度(Perceived partner commitment)、感激並幸運能與對方在一起(Appreciation)、對性的滿意度(Sexual satisfaction)、我理解的對方的滿意度(Perceived partner satisfaction)、衝突(Conflict)。

決定戀愛關係好壞最重要的關係行為模式與個人特質。(圖片來源/黃新畬重製)
所以說,人們看的交友軟體、相親裡提供的擇偶條件、徵婚標準,不管是軟指標還是硬指標,其實對戀愛關係的好壞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人們真正在乎的是關係因素,是兩人相處起來的感覺。
比起關注他人,我們更在乎自己
研究中還提到,其實你怎麼看自己,比你怎麼看你的伴侶更易影響一段戀愛關係的好壞。伴侶的個人特質,對兩人關係好壞的預測強度只有 5%;但自己的個人特質,對關係的預測強度則達19%,這個結果說明戀愛是自我主觀的判斷,對你而言這個關係好不好,更多的是取決於自己,而不是對方。下列幾個影響戀愛關係的個人特質,影響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自我對生活的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抑鬱或無助感(Negative affect)、負面情緒(Depression or feelings of hopelessness)、擔心這個關係的焦慮感(Attachment anxiety)、不願意總依附對方(Attachment avoidance)。研究結論告訴我們,戀愛關係成功與否的影響因素中:雙方的關係行為模式>自我個人因素>對方個人因素。談戀愛是談一段「關係」,不是談條件、不是一種選擇,就算要關注個人因素,我們也總是先關注自己。

此圖表統計戀愛關係中受哪些關係行為模式影響。(圖片來源/PNAS)

此圖表統計戀愛關係中受哪些個人特質影響。(圖片來源/PNAS)
談一場好的戀愛吧!
由此研究可得結論:一段好的關係不是選擇、或是配對出來的,而是「建構」而成的。美國政治和文化評論家戴維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在紐約時報的專欄發表《你屬於哪個浪漫體制》(What Romantic Regime Are You In?)中也曾提到,美滿的感情不是選擇、更不是命中注定好的,而是一種「契約制度」,強調的是「我們」的意識。契約制的發展是基於這樣的想法:「人的戀愛是一個令人不快樂的東西陰謀。愛情實際上是一種比自我利益更強大的力量。在此,冷漠的計較是感情自我扼殺的第一步。當人們懂的妥協、屈服於某個神聖的承諾時,最深的快樂會從後門偷偷溜進來。」反觀生活中的戀愛關係,當我們與伴侶產生衝突,若只一昧與對方談是非、講道理,的確會讓衝突的局面越演越烈。但當我們以包容的心,更願意為了「我們」而妥協的心態在面對感情,似乎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其實戀愛不是你與你的伴侶,這「兩方」之間的事情,而是你、你的伴侶、你們的關係,這「三方」的事。比起做出一次正確的選擇,或許更重要的是身處在戀愛關係中的兩人,願不願意不斷努力、試圖為這段關係服務,並且建構它最完整且美好的樣子。
關鍵字:交友軟體、戀愛、人際關係、關係科學、契約制度
縮圖來源:GLAM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