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期

該不該丟?內衣迷思世紀大解密

內衣的功能自20世紀初期以來,就被認定為集中、托高、防止下垂。但現代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質疑內衣的實際功能。穿內衣反而會導致下垂? 少了鋼圈支撐的運動內衣真的能保護激烈運動中的乳房嗎? 透過瞭解專家學者的研究,讓我們重新認識內衣,了解內衣。

該不該丟?內衣迷思世紀大解密

劉凡瑜  2020/11/01

內衣的緣起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4世紀,隨著歷史與各年代的流轉與價值的轉換,到了20世紀初的內衣樣式最接近現代內衣,同時女性對於內衣功能的認識也在此時大致定型:集中、防下垂、雕塑完美體態。

到了近代,運動內衣崛起成另外一大市場,走進運動用品店,運動內衣的款式竟然也超乎想像:中強度運動或是低強度運動?有無襯墊?背部是平直設計還是U型設計?這些少了傳統內衣的鋼圈,真的有辦法支撐女性在各種激烈運動的乳房嗎?

內衣支撐與防下垂的功能,到底是世紀以來的迷思,還是真有其根據?透過專家學者的研究,我們一起解密!
 

認識乳房

在討論內衣的功能性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內衣裝載的對象──乳房。人類的乳房是一種懸掛型的器官,位於胸大肌的表面,主要由乳腺組織與脂肪組成。以女性來說,臀部與胸部是全身上下唯二沒有骨頭支撐的部位,但是不同於臀部有相當多的運動機會與肌群支撐,胸部沒有太多自主的運動(主要都是活動時,因為重力及慣性產生的震盪),也沒有肌群來做支撐。因此,固定乳房的重責大任主要落在外部的皮膚與內在連接皮膚與胸肌筋膜的乳房懸韌帶(Cooper’s ligaments)上了。

乳房剖面圖(圖片來源/劉凡瑜繪製)

乳房的固定與支撐僅仰賴這兩大部位,就像是裝滿肉圓的塑膠袋,只靠單薄的筋膜與皮膚支撐,乳房是無法抵抗重力與因運動而產生的晃動。國外運動期刊《Runner’s world》在1990年就曾提到,當運動產生的晃動過大,容易導致支撐乳房的懸韌帶漸漸鬆弛,造成胸部變形或是永久性的下垂。
 

運動內衣hold住運動員嬌嫩的夥伴

初步認識乳房的支撐構造之後,我們知道女性的乳房是脆弱的。學者Joan Gillette在期刊《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刊登的研究中表示:有將近70%的女性有乳房疼痛的感受。乳房是懸吊型的器官,日常中的運動會造成乳房組織的位移,而缺乏肌肉支撐的乳房與佈滿神經的乳頭容易受到刺激與拉扯,進而產生疼痛。

因此,穿合適的內衣是一種保護與支撐。 今年八月刊登在《Journal of Biomechanics》的論文即是在探討內衣與鞋子的種類在運動時支撐乳房的差異。研究發現,鞋子的差異對於穩定乳房沒有太大的影響,保護足部與提供舒適的運動感受才是運動時穿著適當鞋履的主要功能;然而,內衣的差別對於乳房的穩定度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撇除鞋類的差異之後,在實驗中受試者分別穿著一般鋼圈內衣、運動內衣以及不穿內衣在跑步機上走路、跑步或是快跑,做出一系列的比較。所判別的依據除了有受試者主觀的疼痛舒適量表之外,還有透過運動捕捉攝影機系統所做的3D建模,進而得到在3種不同速度的行走時,乳房的位移數據。研究發現,運動內衣所造成的乳房疼痛及乳房垂直位移量都是最少的。

穿著運動內衣運動時,乳房晃動的垂直分量比穿著一般鋼圈內衣減少43%;與不穿內衣相比更是減少了56%。換句話說,運動內衣的包覆性高,能夠在各種運動情況都保障乳房有足夠的支撐,減少乳房的晃動,進而降低不適感。

此外,實驗結果支持了研究的假設:增加乳房的支撐能有效減少運動學的變量。在論文《跳躍運動時穿著不同內衣對乳房支撐度的影響》(郭宥汝,2011) 中也有類似的研究,其結論與之大同小異,箇中原因就是運動內衣透過擠壓乳房,縮短乳頭到胸骨中點的距離,壓縮乳房活動的範圍──也就是減少乳房組織可以晃動的空間,進而給與包覆與支撐。因此女性在運動時,穿著適當的內衣不僅能給予乳房足夠的支撐與保護,也確實能改善胸部的晃動與疼痛,進而減緩因劇烈運動而加速的乳房下垂,創造更自在、舒適的運動體驗。

運動時穿著運動內衣能減少乳房晃動的不適(圖片來源/Pexels
 

法國教授籲丟掉內衣!?

透過研究得知,一般內衣確實能提供乳房適當的支撐,但真的能防止乳房下垂嗎?集中、托高、水餃墊與高排釦……這些都是內衣設計上所強調的功能,「穿內衣防下垂」深植多數女性內心,更成了對於女性完美乳房的崇拜和追求。

然而在2013年,一位於法國的貝藏松醫科大學(University Hospital of Besançon)任教的教授──尚-丹尼斯·魯永(Jean-Denis Rouillon)吹起了不穿內衣的革命號角。

「從醫學、生理學及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有東西支撐乳房對於胸部是毫無益處的。」

在接受當地電台France info專訪的節目中,魯永教授指出:以運動學及動力學的觀點來看,長期穿著胸罩會弱化支撐乳房的組織,久而久之使乳房本身的支撐力隨之萎縮,導致下垂。
 

內衣vs地心引力  誰輸誰贏?

這番爆炸性的理論一出,隨即引起全法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激辯。對於本身就將內衣視為束縛的女性來說,這無非是一個解放乳房的自由宣言。不過,在把內衣丟進回收桶前,請緩緩!首先,魯永教授強調這份結論只適用年輕的女性,況且他的研究基數(300名年齡介於18-35歲的女性)太小,他並沒有十足的信心能代表全世界的女性人口。另外,這番引起廣大迴響的研究本身並沒有付諸於論文,魯永教授僅僅就他多年的研究經驗於當地的電台節目上進行分享,研究的專業性與可信度仍須被打上問號。

事實上,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抑制乳房的下垂。地心引力、缺乏支撐做激烈運動、懷孕、抽煙…..都會導致乳房的下垂。 其中哺乳是最容易被誤會的一點,研究員Alfredo Pisacane與Paola Continisio於2007刊登在醫學月刊《ACTA Paediatrica》的論文提到,其實女性在懷孕的過程中乳房會因為體內激素的影響而增大,為之後嬰兒出生的哺餵母乳做準備,經過增大、脹奶、哺乳、退奶之後,乳房的體積有所改變而皮膚還沒恢復彈性才會造成所謂的下垂。 所以哺乳並非導致乳房下垂變形的元兇,而是整個孕期的激素所導致的。

懷孕也是加速乳房變形的一大因素(圖片來源/Pexel)
 

To wear or not to wear, that’s our choice.

幾個世紀以來,內衣給予女性支撐包覆,同時也綑綁住了女性自在活動的機會。追逐完美的身形曲線成了社會加諸在女性身形的沉重教條,而內衣成了鞏固教條的工具。

社會的進步與意識的覺醒,再加上科學的實證,讓我們能重新認識內衣、定義內衣,把選擇自由還給女性。內衣的存在,或許更像是女性的朋友,給予支持,保護嬌嫩敏感的夥伴。

內衣的穿與不穿,都是我們自己的決定。最重要的是,在每個活動的瞬間,都感到自在快樂。

關鍵字:內衣、乳房、運動內衣、乳房懸韌帶、庫柏氏韌帶

縮圖來源/劉凡瑜製

記者 劉凡瑜
需要配備一隻避雷針。
編輯 王亘筑
老是跟截稿時間賽跑的拖延症患者,也是完美主義者。
記者 劉凡瑜
編輯 王亘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