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期

林姿吟 「回外婆家」的台化馬青

來自馬祖的青年設計師林姿吟,在家鄉舉辦「回外婆家」夏夜市集的過程中,將過往對故鄉的自卑,轉化為「身為馬祖人」的踏實自豪感。

林姿吟 「回外婆家」的台化馬青

石采宸 報導  2020/11/08

來自馬祖的青年設計師

一副不規則的綠石耳飾點綴簡單的穿著,隨著說話的頻率微微晃動,眼前笑容微微靦腆的女孩,是來自馬祖的青年設計師林姿吟。現擔任台北知名網路公司設計職位的姿吟,工作之餘也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閒暇時的隨筆創作,不特意經營也沒有固定更新,只是純粹想將記憶中、生活裡的發生的趣事記錄下來。

有著靦腆笑容的姿吟。(圖片來源/林姿吟提供)

初次接觸姿吟的作品,是她在Instagram上筆觸簡單卻生動可愛的小漫畫,描述著日常生活或童年記憶中的小插曲,寥寥幾筆就把生活周遭的朋友、家人描繪得活靈活現。即使我從未參與過她的生活,也總是被畫中人物的有趣互動逗得笑出聲來,像上癮般一篇接著一篇看完後,不斷期待著她繼續畫出「#筆墨橫姿」的新故事。

姿吟為「回外婆家」市集繪製的小插畫與募資商品帆布包,可愛生動。(圖片來源/臉書

姿吟的作品可愛、別具風格,但更讓我感到特別的,是小漫畫中時常被做為主題的馬祖童年經歷。「我對童年的事與當下的情緒記憶很深,」姿吟笑著說:「長大後才發現在馬祖的成長經驗是很特別的,隨便一件小事都讓城市的朋友大開眼界。」姿吟的故鄉是馬祖四鄉五島中的第一大島——南竿島,人口最多、資源也較為集中,她因此笑稱自己其實是馬祖的「天龍人」。在南竿島上出生、長大的姿吟,高中畢業後才離開家鄉到台灣本島唸大學。

大學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系、現職美術設計師的姿吟,美學啟蒙自南竿島上的小畫室。當時從西班牙學成歸國的曹楷智與李若梅藝術家夫婦,在島上開辦兒童美術教室,好奇的孩子們一窩蜂開始學畫,小小的姿吟也學出興趣,就這樣一路畫了下來。「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後段班小孩』」,自稱不太會唸書的姿吟,這樣描述自己的成長歷程:「不用非得在考試上拿下好成績,反而讓我有更多時間投注在自己的興趣上,出社會後也能做著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不自信的「台化馬青」

現在透過小漫畫大方分享馬祖生活故事的姿吟,其實也曾經因為「馬祖人」的身份感到自卑,剛到本島唸書時甚至不願意提起自己的故鄉。「小時候過年,拜訪住在台北的親戚時,總是覺得自己很土」姿吟略帶誇張地說:「我連屈臣氏、7-Eleven是什麼都不知道耶!」除了資源上的差異,馬祖的長輩與學校老師也經常將「台灣人」形容得比本地人更加優越、認為年輕人留在故鄉無法發展。上一代透過言語轉嫁的「離島人」自卑情結,無形中對姿吟產生了影響,覺得來自馬祖的自己好像總是矮人一截。即使適應本島生活後,已經不再覺得自己格格不入,但姿吟坦言,這份自卑感並沒有完全消失。

目前在台北定居、工作的姿吟,形容自己是個「台化馬青」,也就是台灣化的馬祖青年,在語言及生活習慣上都更貼近台灣本島而非馬祖。姿吟出生在馬祖廢止戰地政務的隔年,因此不曾體驗過長期軍管下的戒嚴生活,這份深深影響著上一代馬祖人的歷史,在她的生命裡卻幾乎沒有留下痕跡。「我對馬祖的歷史並不了解,」姿吟說道:「即使生長在那裡,也沒有意識到故鄉和自己的關聯到底是什麼。」
 

「回外婆家」市集 回望故鄉的契機

過去姿吟從不覺得自己「身為馬祖人」有多特別,甚至有著隱隱的自卑,在台灣本島生活的她,對故鄉的當地事務與現況幾乎無感,也不曾想要深入了解。這樣的姿吟,進入以製作時事懶人包聞名的網路公司工作後,受到公司性質的影響,開始對公共事務產生興趣。在主動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的過程中,姿吟結識了對馬祖充滿熱忱的劉亦,帶領她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重新認識家鄉。

劉亦是遷台第三代的馬祖人,生長在台北。但和來自馬祖的外婆關係緊密的他,聽著關於馬祖的大小事長大,也自己研究、了解許多關於馬祖的歷史,姿吟因此形容劉亦和自己相反,是個「馬化的台青」。為了代替已屆高齡、身體欠佳的外婆回到家鄉、傳達對馬祖的熱愛,2019年劉亦聯手在馬祖經營咖啡館的董逸馨,在外婆的故鄉田沃村舉辦了第一屆的「回外婆家」夏夜市集。小小的規模,經費自掏腰包,卻得到不錯的迴響。

姿吟遇見劉亦時,「回外婆家」團隊正計畫籌備2020年夏天的第二次市集,這次希望透過募資吸引善款、籌措經費,讓活動能夠更順利地經營。於是姿吟自願加入團隊,在工作之餘親自設計並手工絹印「全世界來學馬祖話」帆布包作為募資商品外,也為活動繪製海報與視覺。姿吟表示:「想用自己的能力,為這個特別的活動盡一份心力。」

「回外婆家」團隊三人,左起為林姿吟、董逸馨、劉亦。(圖片來源/林姿吟提供)

在上班之餘還要無酬為活動付出,這麼辛苦值得嗎?對姿吟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為期兩天的「回外婆家」夏夜市集,集結許多自費機票來擺攤、幫忙的攤主和志工,將整個田沃村染上慶典的氛圍。白天有各種手作工藝與美食的擺攤,還有當地長輩的村落導覽;晚上請來馬祖阿兵哥自組的樂團「舉世無雙」現場表演,帶著大家不分長幼一起同歡。活動中讓姿吟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市集第一天的晚上,從各個島嶼前來參與活動的馬祖年輕人們自發性地圍坐成圈,一起深入談論和家鄉有關的事。「我發現有很多同年紀的人也在關心、討論家鄉正在發生的事。他們很願意回到馬祖,做一些有趣、特別的事,為家鄉盡一份自己的心力。」姿吟說道:「籌辦市集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家鄉真的是個很特別的地方,也真正開始以『身為馬祖人』為傲。」

一個小小的市集活動,讓對馬祖有熱情的人們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享受這片土地上特有的美好。「過往有些廠商,拿著政府標案的資金,卻只是『移植』台灣經驗,辦出不符合當地民情與環境的活動。」姿吟表示:「舉辦『回外婆家』的目的之一,是想讓當地人對『辦活動』有個範本。不一定要多盛大,自主舉辦的小成本活動也可以做得很好,用最貼近馬祖的方式,大家能玩得更開心。」

2020「回外婆家」西莒田沃夏夜市集活動照片。(圖片來源/林姿吟提供)

如果可以,繼續相約田沃

姿吟眼中的馬祖,如同她筆下的小漫畫,簡簡單單卻十足可愛,居民純樸熱情,彼此關係緊密,也願意為了公共事務團結一心。姿吟和夥伴們憑藉一股熱忱與傻勁,成就出讓許多馬祖人念念不忘的「回外婆家」夏夜市集,不僅凝聚起當地的各個世代,也喚醒「出走」到台灣的姿吟對故鄉的認同。明年活動若成功續辦,我也想到馬祖去看看,在充滿美食、音樂與歡笑的市集中,聽聽關於田沃村的故事,真實感受姿吟巧筆下的可愛人情與風景。

 

2020「回外婆家」西莒田沃夏夜市集活動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縮圖來源:林姿吟提供

關鍵字:台化馬青、林姿吟、馬祖、回外婆家、設計

記者 石采宸
先睡覺
編輯 黃新畬
serina,1999,心嚮星光,眼裡有詩。
記者 石采宸
編輯 黃新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