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天註定?拜月老風潮的流行
緣分天註定?拜月老風潮的流行
在今年5月初,YouTuber劉芒在個人頻道上傳了一支標題為《成功率100%最強拜月老之術!手把手教你列出最完美真命天子天女清單》的影片,內容詳盡告訴觀眾,她如何透過拜月老找到自己完美的另一半。社群論壇狄卡上更在影片爆紅後幾天內,掀起熱烈的討論,帶起了一波台灣年輕人拜月老的風潮。而月老究竟是誰?為什麼年輕人會想將自己的幸福交付予祂?拜月老求姻緣的信念,又是如何在台灣年輕人之間被討論的呢?
月老到底是誰?
月下老人的典故出自《續玄怪錄》,一名書生童年時,遇到一位獨自在月下看無字天書的老人,老人說他在讀的無字書,是記載世間所有姻緣的鴛鴦譜,還告訴書生他未來妻子的模樣,而這席話也果真應驗了;還有一說,每年七夕時,七星娘娘會將未婚男女的名冊交給月下老人,而月老會詳盡的編纂每段緣分,再用紅線將兩人繫在一起,而相繫的男女就是彼此的「正緣」。在台灣,專門祭拜月老的月老祠甚少,大多是在主神外還同祀月老的廟宇,而每間月老廟都有各自的鄉野傳說及信眾。

台灣10間人氣月老廟的分布。(圖片來源/施宇蓁製)資料來源:ETtoday東森新聞雲
網路上年輕人對月老的討論
狄卡是台灣的社群網路服務的網站,於2011年上線,初期僅限於台灣大學和政治大學學生註冊使用,後來開放台灣跟海外部分大學的學生加入會員,現在會員數高達兩百萬,已然是台灣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最常用使用的社群論壇之一。而在營運的約9年間,板上發文頻繁,分享和討論拜月老的相關經驗的貼文數量也相當的多。
透過狄卡文章的標籤功能,以「月老」為標籤關鍵字做搜尋,能找到包含此標籤的3243篇文章,且有1592人在追蹤此標籤。最早的文章發布於2014年7月7日,旨在討論台北霞海城隍廟月老,而貼文也獲得63則回應;最新則發布於11月19日晚上(結算於11月20日晚上七點)。除了討論台灣各地月老廟的貼文外,解籤詩、分手後求復合參拜、分享自己拜月老後找到另一半的故事、抒發自己想找到伴侶的心情、詢問拜月老的方式,都是時常出現的內容,而其中不乏異性戀的愛情經驗,也有數篇於狄卡彩虹版(LGBT族群討論版)發布的文章,講述成功在拜完月老後,找到伴侶的經驗。
相關文章的張貼從2014年僅只一篇,到2015年總共有40篇貼文,2016年暴增至131篇,顯示出月老相關的話題,討論度是逐年攀升的,並且發文的頻率越來越高,光是在2020年10月單月就有132則貼文。在閱讀這些貼文的過程中,發現帶動月老話題展開的起點,應該發生在2015年底,有大量貼文寫下在參拜完龍山寺月老後脫單,引爆一波參拜風潮,相關討論一路延燒到2016年年中,這波風潮的興盛,使後續的關注度不減。

月老相關文章發布數量年年上升。(圖片來源/李汎櫻製)資料來源:Dcard
從熱門文章窺探
狄卡上最熱門的前十篇月老相關貼文中,愛心數最高的文章是發布於2018年12月8日的《分些桃花給各位》,內文描述原發文者在拜完台北龍山寺月老後,陸續收到許多表白,桃花朵朵開的故事,並想把這份幸運與廣大的網友分享;在此篇貼文有1366則留言回應,大多是「謝謝妳的桃花 我就不好意思的收下ㄌ~」、「謝謝原po分享桃花」等此類的內容,貼文愛心數高達三萬,而透過底下留言,似乎能歸因出它為何高人氣:「分桃花」抓住了網友們的心情,即雖然想談戀愛,但對於自己的愛情有很高的不確定性,所以藉由按讚這篇貼文或是留言,能得到一些希望或力量。這樣的心理,似乎可以初步了解年輕人在面對戀愛時的心態。之後讚數略少的幾則貼文中,有4篇旨在分享參拜完月老過後,遇到完全符合自己條件另一半的故事;3篇講述自己參拜月老的經驗,但尚未有對象;餘下2篇則是在說自己就像人間月老,身旁的人都能找到另一半的事蹟。
雖然總貼文數有3000多篇,但是從讚數最高的十篇貼文留言中,發現大部分人最感興趣,且與月老相關的話題,多為:詢問參拜地點、怎麼參拜、講了什麼條件等等,也有許多跟著表達自己「也是被月老遺忘的人」。在這些貼文中,可以發現「月老」一詞,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年輕人間,用以代指感情是否順遂的習慣用語。當出現成功案例時,貼文下的留言也會出現許多如:「我也很想去拜」、「好羨慕~」等,而原發文者也會回復鼓勵這些留言的話語,呈現出羊群效應的效果,從眾的心態大舉發酵,拜月老的人們便趨之若鶩,如2015年底的龍山寺月老參拜潮,便是直接的案例。
實地探查
「之前有在網路上看很多文章,說拜月老可以保佑感情順利,所以就來了。」、「我來之前有看網路上的影片介紹,覺得好像很靈就來了!」、「我和女友就是在我參拜後在一起的。」網路上的熱烈討論,實際情形又是如何呢?實地走訪一趟台北霞海城隍廟,假日的參拜人潮眾多,且有七成左右都是年輕人;而詢問他們前來參拜的原因,都提及與網路上看到的資料有關,也提到不論是自己還是身旁親友,都有成功在拜月老後找到另一半的經驗,自己也是受到鼓舞來參拜,或是回來向月老感謝還願。實際情形與網路上的描述相符,從眾心理的影響昭然若揭。
來霞海城隍廟參拜時,一進入廟中,櫃台人員便會詢問是否來參拜月老,而若是回答肯定,就會有工作人員引導參拜流程,且告知注意事項;如果是來還願的,廟方也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帶領前來的佳偶感謝月老的幫忙。廟方說,每天來廟中參拜月老的年輕人相當多,如果遇上七夕或是情人節,廟門還曾一度無法關閉,展現出月老信仰的盛況。

張貼在進廟之處的月老參拜流程圖。(圖片來源/施宇蓁製)資料來源:台北霞海城隍廟
從眾心理的拜月老信仰
在網路論壇上,可以看見年輕人對於愛情話題的高度興趣,而經網友分享,參拜月老後脫單的成功經歷,更成為向月老祈求幸福此事背後,最有力的推手。綜觀網路世界與實地走訪後,兩者都顯示出,年輕人拜月老除了是一種信仰,同時也包含了從眾的心態。在從眾效應中有兩個層次,一是人們為迎合群眾想法改變自身思想,二是當發現群眾的想法與自己相同時,會更加強化這個信念,認為這個想法或作為是「好的、正確的」。而其中,如果談論的話題,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人們會更傾向從眾,以群眾的想法為依歸。因此,為何年輕人喜歡拜月老呢?除了對愛情的追尋外,不論是本來就想拜月老,而來詢問成功者意見的人,或是在看了他人分享後躍躍欲試的人,都可以用從眾心理作解釋,進而理解到拜月老風潮的形成。
不論是否想過要透過拜月老求姻緣,但相信大家都是懷抱著想獲得幸福的心情,拜月老即是種增加信心和希望的行為。但不管如何,想要抓住幸福絕對不能單單指望神明的幫助,也要透過自身積極行動,幸福一定就在不遠處!
關鍵字:拜月老、月老廟、台北霞海城隍廟、紅線、Dcard
縮圖來源:施宇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