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期

大馬香飄台灣 池家瑋

為了讓大馬人在思念家鄉味時能夠品嘗到最正宗的家鄉美食,「池先生KOPITIAM」不惜成本,將大馬的原汁原味搬到了台灣。

大馬香飄台灣 池家瑋

記者 黎奐雲 報導  2020/11/22

出國留學的遊子們常有吃不到家鄉味的困擾。當時在台灣的大馬料理店不算普及且單價偏高,為了一解鄉愁,只好到泰式餐廳尋找相似的味道。在台灣找到正統家鄉味是「池先生KOPITIAM」創始人的初衷,也是促使他創立大馬傳統料理店的原因。
 

從護理師到廚師

池家瑋,「池先生KOPITIAM」的創始人,來自雪蘭莪州巴生,是馬來西亞華人。2007年,池家瑋離鄉背井,以僑生身份來台就讀輔仁大學護理學系。護理系畢業的4、5萬的高薪生活是那個年代令許多人稱羨的鐵飯碗生活。但骨子裡流淌著與父親一樣對商業的熱忱,他毅然放下這份神聖職業,從零開始創業。

從護理師轉變為廚師,池家瑋成功創立大馬料理店「池先生KOPITIAM」。(圖片來源/黎奐雲攝)

創業初期,只有一輛小餐車,就擺攤在輔大後門的巷子裡。面對父母的勸阻與成家的壓力,他答應自己用兩年的時間去完成這份創業夢想;如果失敗,就會乖乖回到護理行業中。池家瑋從2014開啟這條美食道路,就這樣經歷了六年的考驗,成功拓展兩家「池先生KOPITIAM」店鋪。

即使成長速度並不如預期,但他更希望專注於料理的推陳出新,給予客人們更高層次的味覺享受。當初選擇以大馬美食創業的初衷,就是為了讓馬來西亞人在想念家鄉味時,不會一籌莫展。再者,他也曾是留台生,希望提供學生們一個吃得起家鄉味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希望「池先生KOPITIAM」能為大馬人與台灣人提供文化分享的聚餐之地;在這裡,大馬人是主角,分享著屬於自己國家的口味與文化。
 

堅持原汁原味的大馬味

當年東南亞料理在台灣市場較為陌生,普及度也不高,因此創業需要一定的勇氣與智慧。池家瑋秉持著「原汁原味」,初期為了為了製作大馬正宗口味的「參巴醬」(sambal),在台灣各地奔波,花了好大力氣才找到願意合作的大馬廠商,把一切原料生產線移回馬來西亞。廚房內95%以上的醬料、茶包等等都來自馬來西亞,池家瑋堅定地說:「原汁原味是我的堅持,我就是想讓台灣吃到最道地的馬來西亞料理。」他深信,真正用心的美食才是生存之道。

台灣是個不愛吃辣的國家,很多店家都會迎合台灣市場而捨棄辛香辣的口感,但「辣度」在池先生是無法調整的,也因此收到許多意見與投訴;前幾年,池家瑋也曾因飲料「去冰」文化和客人拍桌大吵;一位台灣客人說:「不去冰是你們不好的文化,為什麼要帶到台灣?」

池家瑋堅持原汁原味呈現大馬風味。(圖片來源/黎奐雲攝)

對於大馬人來說,吃辣、飲料不去冰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比起一味遷就,他希望藉此讓台灣人認識大馬飲食文化。他改變市場定位,將客群鎖定在愛吃辣、愛接觸他國文化的顧客身上,沒想到因此成為他的經營亮點:「台灣人還是會喜歡有特色的餐館。」這個經驗也讓他曉得更多經商之道:在堅持美味的同時,學會與客人的溝通,才能真正達到宣揚大馬美食特點的目的。
 

身在國外不忘本 政治藝術都支持

身為大馬華人,池家瑋依然時刻關注大馬政治動向。2018年大馬政府選舉時,池家瑋帶著一家老小回國履行公民義務。那年大馬迎來立國61年來的首次政黨輪替,他毫不避諱地展示政治立場,在店內舉辦一系列優惠活動,為的是與所有在台大馬人歡慶歷史上重要一刻。

「池先生KOPITIAM」配合大馬政府選舉祭出優惠活動。(圖片來源/池先生官方臉書

池家瑋自認肩負著宣揚大馬的責任,他在粉專上宣傳不同種族的佳節,或在店鋪掛上應景的吊飾,讓台灣人也能感受到大馬多元本土氣息。此外,池家瑋的哥哥——池家慶是一名導演,也造就他在大馬藝術推廣上的不遺餘力:像是協助售票或發放免費票券,或給予出示大馬電影票根的客人優惠。池家瑋表示,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非常樂意為大馬藝術做任何形式上的宣傳。

此外,「池先生KOPITIAM」公館店內一幅幅壁畫,乃出自大馬文化部壁畫家Vanessa之手。池家瑋希望通過壁畫呈現出濃濃大馬風情,如:文化遺產建築、茶餐室風貌等等,除了獲得大馬人的共鳴,也希望引起台灣人更深入了解的興趣。值得一提的是,池家瑋聘請的員工大約70%都是大馬人,深知在外留學辛苦的他希望透過兼職機會,造福來台留學的莘莘學子。

店內滿是大馬風情與文化的壁畫。(圖片來源/黎奐雲攝)

店內滿是大馬風情與文化的壁畫。(圖片來源/黎奐雲攝)

與大馬人的異鄉緣

營業上了軌道,生意逐漸好轉,也吸引更多大馬人聞名前來。這讓池家瑋結識許多在台的前輩與學長姐,甚至和多年未見的朋友恢復聯繫,成為知心好友。對他而言,這是創立「池先生KOPITIAM」收穫的額外感動,也特別珍惜同為異鄉人的緣分。同時,他期盼能讓僑生們在這裡得到歸屬感:聽著熟悉的口音、品著熟悉的味道,也許能給予他們的不適應些許安慰。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事業剛起步時,一對定居台灣的大馬中年夫婦前來作客。兩位一開口便是:「大家都是大馬人勒,有沒有折扣啊」之類的話語,他只好委婉拒絕,並說明小本生意的情況,怎知那對夫婦事後卻向大家評論其待客之道不佳。池家瑋當下感到錯愕且憤怒:「難道同鄉不應該支持同鄉嗎?」深知異國料理在台經營不易,他也會到不同的家鄉料理店表達支持,互相鼓勵,期盼大家也能以實際行動對同鄉給予支持。

池家瑋(左四)因料理店結識不少在台大馬人。(圖片來源/池先生官方臉書

家人的支持是最大動力

談到家人,池家瑋眼神稍顯黯然。以往的他,一年至少回老家八次;但受到疫情的影響,過年返台後,就再也沒有見過母親。他苦笑說,連孫子都快忘了奶奶長什麼樣子。回憶起過去,兒時夢想其實是當個飛機師,因為看起來很帥;而「周遊列國」也是願望之一,無奈家庭經濟無法負擔。

池家瑋表示,父母觀念較傳統,希望簡單踏實過生活就好。當初創業,家人雖不反對,但因為心疼創業的艱辛,母親曾勸他放棄,並回國繼承家業,但他的堅持終究打動母親。除了互相討論菜單以外,母親甚至不辭辛勞飛到台灣,親手製作娘惹糕點(nyonya kuih),與兒子一同為在台大馬人送上最新鮮可口的大馬味。

若說起離家多年的遺憾,就是少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時間。五年前爸爸患了骨痛熱症,還來不及看見兒子事業的成功,便在短短四天內病逝。父親的離去使家庭氣氛陷入低迷,但也同時提醒著池家瑋要更努力向前進,才能不留遺憾,成為父親的驕傲,也成為母親的依靠。

「池先生KOPITIAM」店內一隅。(圖片來源/黎奐雲攝)

「池先生KOPITIAM」是池家瑋一步一腳印的心血。對於一個外國人而言,在台生活已屬不易,更遑論是創業,所幸都已苦盡甘來。他最自豪的是,來台留學的大馬人都曾為吃上一口家鄉味來過這裡,彼此交換故事,留下屬於自己的回憶。多年以後,當大家談起留台回憶,也能想起有那麼一家「池先生KOPITIAM」。

關鍵字:池先生、池家瑋、大馬傳統料理、創業、椰漿飯

縮圖來源:池先生KOPITIAM官方臉書

記者 黎奐雲
萬物都有裂痕 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編輯 陳艾潼
背對月圓月缺,密封period
記者 黎奐雲
編輯 陳艾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