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期

適合「漫漫」築夢的年紀 洪元建

對LINE WEBTOON人氣漫畫《宅男打籃球》的作者洪元建來說,雖然初入漫畫圈時已是個「老」新人,但過去所經歷的每個人生階段,在造就他今日的亮眼表現上功不可沒。 也許,每個年紀都可以是最適合放手一搏去追夢的年紀。

適合「漫漫」築夢的年紀 洪元建

記者 高郁婷 報導  2020/12/20

熱血沸騰的球賽佐以細膩描繪的人生故事,時不時穿插幾句讓讀者噗嗤一笑的幽默哏──2018年於LINE WEBTOON平臺上初閱《宅男打籃球》,不知不覺在一星期內從零追到一百多話的連載進度,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黑白漫畫也能如此引人入勝。

《宅男打籃球》除了球賽及人生故事,其中亦穿插了不少笑料。(圖片來源/Facebook

頂著繡有球隊標誌的老帽、穿著亮眼的球鞋,搭上一件印有《宅男打籃球》角色的帽T,全身上下散發出一股熱愛籃球的氣息──我終於見到了兩年前因為工作繁忙只好婉拒採訪邀約的漫畫家洪元建。

《宅男打籃球》作者洪元建。(圖片來源/高郁婷攝)

在能不顧一切的年紀 妥協了現實

洪元建和多數LINE WEBTOON連載作者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他已經娶妻生子,且年屆四十的他,並非一開始就是職業漫畫家。

小時候喜歡看日本動漫的洪元建唸了復興商工,學美術、學油畫,然而在三年級分組時因為考量到臺灣漫畫市場的發展有限,選擇了當時較能跟業界接軌的視覺傳達設計科。他半自嘲地說現在想想還挺可笑的,在最能夠義無反顧賭一把的年紀選擇了可能比較有出路的科目。畢業後,洪元建踏入了廣告設計的圈子。某次因緣際會下,他因為一篇調侃球員的讀者投稿,誤打誤撞獲得了在NBA雜誌《HOOP》與《DUNK》連載漫畫專欄的機會。收入逐漸穩定的洪元建也在24歲開了個人工作室,承接各種商業設計案,合作對象包括NIKE、中華職棒、台灣啤酒籃球隊等等,從吉祥物設計、MV到節目片頭動畫他都做過。
 

如果可以,我想為自己而畫

2010年,30歲的洪元建花了半年心血做的球鞋設計案在快結案時被廠商的業務代表否決,雖然還是有拿到酬勞,但「那時候就覺得說,怎麼都是在做別人的東西?」成品做得好不好,也是由客戶來決定。心煩意亂的他,決意開始「為自己而畫」,利用工作空檔,將薪水投入獨立漫畫《MIX BOY達陣男孩》的創作,架網頁、印單行本、出公仔⋯⋯洪元建樣樣自己來。

喜歡收藏公仔的洪元建(右)也把自己漫畫中的角色製作成可動式公仔。(圖片來源/洪元建提供)

《MIX BOY達陣男孩》斷斷續續畫了三、四年完結,「一邊創作一邊工作太久了,我覺得好累。」那年洪元建也結了婚、有了小孩,他開始思考也許該正式一點,看是要和朋友合夥立案開家廣告公司,還是專心當個作者?總之必須結束蠟燭兩頭燒的生活。面對開廣告公司的選項,洪元建表示:「其實我不想做這件事,只是這件事好像比較正式、比較穩定,我心裡面是真的還是想當作者。」最後,34歲的他毅然決然選擇正視自己過去不敢說出口的夢想──當漫畫家。
 

一部人氣作品的誕生

受到 J.K. 羅琳一句話:「No story lives unless someone wants to listen.(有人傾聽故事才得以流傳。)」的啟發,洪元建意識到若他想當全職漫畫家,就必須畫出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故事,不能再像創作《MIX BOY達陣男孩》時,自顧自地「發洩」,只畫自己喜歡的風格,忘記訴說和讀者有所連結的故事。他開始思索:「我最熟悉什麼事、我最想畫什麼故事?」最終,他決定讓籃球成為下一部作品的題材──那是洪元建這幾年來始終沒有放掉的東西。

就這樣,《宅男打籃球》誕生了。

然而,創作以籃球為主題的漫畫,洪元建首要面對的是難以超越的經典──《灌籃高手》。不過洪元建沒有因此退縮,因為他並非想挑戰這道檻,他想呈現的,是一群社會人士在臺灣發生的故事。他認為,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發生的故事也會不盡相同,而《灌籃高手》無論如何都還是日本的故事。

另一方面,《灌籃高手》中的球員都是有機會成為國手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根本不太可能打進如此高的殿堂,卻還是一輩子喜歡著籃球。洪元建的故事所要聚焦的便是這些素人籃球員,《宅男打籃球》中一些角色亦是以他的友人為原型。儘管沒有帥氣出眾的外表,這些角色卻散發出一股親切感,因為他們就像會出現在你我身邊的朋友,而其人生故事及漫畫中寫實的悲歡離合,也讓許多讀者感同身受。

《宅男打籃球》中的角色或許不是讀者會想成為的人物,但卻給人如同朋友般的親切感。(圖片來源/Facebook

人生即畫 畫即人生

2015年,為了讓作品曝光,洪元建將《宅男打籃球》上傳到剛進入臺灣的LINE WEBTOON平臺比賽,雖然沒有得名,但作品卻獲得了在平臺上週連載的機會。

一路走來,《宅男打籃球》也邁入了連載五週年,洪元建簡潔的總括了此時的心得:「畫五年,就是:『累』。」對他來說,週連載像是馬拉松,畫完當週的稿件,稍微喘息一下馬上又要著手準備下週的內容。當被問及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洪元建開玩笑地秒答道:「沒有生活。」為了節省通勤時間,他甚至直接把工作室搬到自家,「每天就是畫、畫、畫,畫到時間到接小孩。」

洪元建工作之餘除了打打電動,也會陪女兒玩。(圖片來源/洪元建提供)

儘管生活看似不斷為了稿件忙碌,洪元建並不覺得沉悶:「我覺得跟我年紀有關。」年過三十才踏入漫畫圈對洪元建來說不盡然是件壞事。相比嚮往熱血趕稿的年輕漫畫家,他多了份作畫時的沉著,也體驗了更多能寫進腳本中的人生經歷:「我等於是反過來,我是先生活。」很多讀者表示他的作品「很像人生」,如果今天洪元建年紀輕輕就當了漫畫家,也許就畫不出這樣有味道的故事了。

洪元建深刻描繪主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讀者心有戚戚焉。(圖片來源/Facebook

一步一腳印 成就新高度

《宅男打籃球》至今已出了十六集的單行本,除了和NIKE合作HBL高中籃球聯賽特別篇,也接到了如台灣啤酒等廠商的合作案,此外還出了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並解鎖了臺灣漫畫難以達成的「量產公仔」成就。

《宅男打籃球》漫畫單行本及公仔。(圖片來源/高郁婷攝)

發行實體漫畫並不是洪元建主要的經濟來源,純粹是因為從小看漫畫書長大的他對出書有種特別情懷:「我的出生背景、我的年代,就是覺得作者就是要幹這種事。」《宅男打籃球》不同於LINE WEBTOON上多數作品,為黑白而非全彩漫畫,但洪元建並不擔心它會因此不受歡迎,因為看《灌籃高手》長大的他知道,無論黑白或全彩,「感動是一樣的。」況且由於是黑白漫畫,他也更需要一筆一畫地描繪出細節。

《宅男打籃球》一路從低名次慢慢爬升到躋身LINE WEBTOON人氣排行榜前十名,讀者也給了洪元建許多反饋。這部作品更打破了他曾經認為「畫漫畫無法當飯吃」的迷思。(圖片來源/Facebook

過去做廣告的經驗讓洪元建更了解該如何行銷自己的作品,目前他正規劃將《宅男打籃球》翻拍成連續劇,並希望透過商業合作使這部漫畫成為具指標性的作品,讓人們知道臺灣漫畫也能和產業接軌,繼續努力做出成果,用創作者的力量改變臺灣本土與進口漫畫的失衡比例。洪元建在成長過程中因《灌籃高手》而喜歡上籃球,「對我來說它不太像是漫畫,像是那時候的一段文化。」他預計《宅男打籃球》會再連載兩、三年,也希望這部漫畫能成為本世代讀者們共同的記憶。

《宅男打籃球》動畫短片。(影片來源/YouTube

關鍵字:《宅男打籃球》、洪元建、漫畫、籃球、WEBTOON

縮圖來源:洪元建提供

記者 高郁婷
我運動成癮。
編輯 梁卓然
謝謝閱讀
記者 高郁婷
編輯 梁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