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梅竹賽前特刊

梅竹創意後援:場外戰績

梅竹賽始於1969年,到今年已是第53屆,又名辛丑梅竹。這些年,梅竹賽項目不斷更新,因應比賽而生的各種活動也越顯新奇、有創意,兩校在賽場外也頻頻較勁,開發新戰場。

梅竹創意後援:場外戰績

記者 胡書瑜 報導  2021/02/28

不只是運動 雙方場外創意角逐

梅竹賽自1969年正式舉行,比試的項目包含各式球類運動、田徑,早期甚至有中、英文演說及辯論等。近幾年來,兩校學生不只在場內熱血開打,場外也開闢新賽場,學生們以各種形式為自己的學校加油,或表達對梅竹賽的熱情。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2018年戊戌梅竹,由前交通大學學生(以下稱前交大或陽明交大)Kyrie J所發起的diss事件,他號召其他五個饒舌創作者(阿富、劉睿翰、豐Leo、日安可可、 C.C.T)寫了一首〈宰熊貓〉,發佈十個小時便有兩千多人次的瀏覽量,現已在YouTube上累積超過十一萬的觀看次數。歌詞內容結合時事,包含清華大學(以下稱清大)與竹教大併校、清大校長撿票爭議等,火藥味濃厚且每句歌詞都正中要害,留言區一片好評。而清大的David Chang也不甘示弱,迅速在隔日也釋出〈熊貓又贏真舒服〉來diss back,且對比於交大是六人合作、花費時間也很長,此首rap全由一人創作,且一天內就完成,更引起網友大力讚賞。而隔年Kyrie J繼續創作〈交大的驕傲〉,清大也以〈交大MC只會烤香腸!?〉反擊,點閱次數雖不如前一年,仍引發一陣熱議。

前交大學生所創作的〈宰熊貓〉。(圖片來源/截圖自YouTube

除了饒舌創作,兩校的競爭也蔓延到手機遊戲。由於2020年的梅竹賽因疫情停辦,陽明交大資工系團隊特別開發一款線上手遊「梅竹攻防賽」,讓兩校學生能夠透過線上對戰參與不一樣的梅竹賽。該遊戲玩法類似寶可夢,梅、竹兩方陣營必須行走各處,蒐集虛擬的梅竹幣。其實,開發與梅竹賽相關的手遊已有先例,在2016年,前交大梅竹後援會就曾設計一款線上對戰遊戲「Pandakill」,希望激發學生的「梅竹精神」。

前交大梅竹後援會開發手遊「Pandakill」。(圖片來源/截圖自國立交通大學新聞網

戰火延燒場外 挑釁行為不斷

梅竹賽成立宗旨為「增進兩校間感情交流,發揚合作精神,並培養兩校學藝與體育活動的風氣」,初衷立意良善,梅竹賽也一直是兩校校友心中珍貴的回憶,甚至有校友舉辦「老梅竹」,一同回味當年的滿腔熱血。

然而,有些惡意事件卻頻頻發生,例如2016年的丙申梅竹,清大系館被掛上寫著「三日亡華,殺清」、「給我三天,攻下清華」的紅布條,學生可能認為只是好玩的助威行動,校方仍在發現後緊急撤下,並呼籲雙方不要過度挑釁。

此外,兩校在梅竹賽前有「夜襲」的傳統,曾經發生過互丟沖天炮、塗鴉等事件,不過,引發最大爭議的是2018年的「氨水事件」。當時,前交大校友帶頭到清大工業一館潑灑氨水,雖沒有直接對著人噴灑,仍對清大師生造成非常大的困擾,而五人遭制止後,也坦承其行為不當,並立即致歉。
 

梅竹已死? 竹梅賽話題性十足

由於發生選手資格爭議、covid-19疫情等各種因素,梅竹賽已連續兩年沒有舉辦正式賽,2019年的己亥梅竹友誼賽,更由於項目稀少、缺乏熱門運動而為人詬病,有些人在賽程貼文底下留言「梅竹已死」、「少了一堆比賽」等等,以表達不滿。因此,兩校學生自發性組成「竹梅籌備委員會」,希望讓兩校的交流不間斷。他們不但舉辦許多有趣的比賽(啃甘蔗大賽、辦公椅錦標賽、環校Ubike等),也發行了一款「一徑各表,沒有共識」的T恤,將兩校長久以來對於「交清小徑、清交小徑」的爭議做成商品販售,頗受兩校學生喜愛。

竹梅籌備委員會設計的「小徑t」。(圖片來源/截圖自Dcard

梅竹賽是陽明交大與清大的優良傳統,學生們熱情參與,並以此創造更多相關作品,期待未來有更多精彩的內容,並且雙方能夠保持理性,良性競爭。

縮圖來源:胡書瑜製

記者 胡書瑜
喀報,你是個成熟的網站了,該學會自己寫文章囉。
編輯 孫國璽
我已在盡力把稿打完啦啦啦?
記者 胡書瑜
編輯 孫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