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外籍婚姻《我的強娜威》
現外籍婚姻《我的強娜威》
記者 林潔 文 2009/03/15
![]() |
《我的強娜威》是一部紀錄台灣與柬埔寨夫妻結婚後的故事,圖為強娜威自繪兩人的速寫。(攝影/林潔) |
「幹嘛拿我的錢?那你為什麼要拿我的錢?」含糊不清的男聲奮力地嘶吼著,另一方則是一口不流利中文的女聲反抗著。他們是黃乃輝和強娜威,台灣人和柬埔寨人,四十歲與二十歲。導演蔡崇隆的紀錄片《我的強娜威》為移民新娘三部曲中的首部曲,真實紀錄商品化跨國婚姻的形成與問題,且看這群人如何在婚姻與家庭中,迎向文化、年紀、性別等挑戰。
相愛不易相處難 跨國婚姻的真實呈現
小時候因感冒發燒,一場大病改變黃乃輝一生的命運,但從此患有腦性麻痺的他並不因此自甘墮落,反而對生命抱持更樂觀的態度,一九九七年獲得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的肯定。千禧年透過仲介公司,娶了小他二十歲的柬埔寨新娘強娜威,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女,將婚姻視為對原鄉家庭的保障,選擇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強娜威為黃乃輝生下女兒,原本是期待著共組幸福的小家庭,卻因為經濟問題,兩人爭吵次數越來越多。
影片一開始,兩人因爭論著要給丈母娘多少錢而大吵,後來導演以倒敘手法,將時間拉回從前,強娜威因護照到期等因素必須回柬埔寨一趟,此行黃乃輝與紀錄片劇組一行人浩浩湯湯的從台灣出發。到了柬埔寨可以強烈感受到當地與台灣文化存在相當大的鴻溝,強娜威在影片中提到:「柬埔寨比較重視錢,如果你來到這裡,大家會期待你給一些錢;但是台灣就不一樣,對朋友比較重視的是關心。」因此在這一趟「回娘家」之旅中,兩人也少不了因要決定給誰多少錢而爭吵,最後黃乃輝帶著女兒先回台灣,強娜威則留在柬埔寨等著和母親一同回國。
回到台灣後,兩人的爭吵日益嚴重,起因是黃乃輝認為丈母娘看不起他,並且對於他的所作所為視為理所當然,而強娜威也認為黃乃輝並沒有對母親做到應有的尊重;除此之外,加上經濟的不景氣,黃乃輝晚上在酒店的賣花生意每況愈下,最後兩人爭吵的導火線便是片頭的呈現。
然而兩夫妻間的相處,偶爾也能看出可愛的一面,兩人在坐車時,窗外的露水使得玻璃充滿霧氣,強娜威在上面用中文寫道「不要你了」,黃乃輝也在一旁嚷嚷著:「很開心你不要我,這樣我鬆一口氣」,姑且不去猜測兩人間的真實感情,但這樣的鬥嘴讓旁人會心一笑。
此外,影片中有一段是強娜威和其他柬埔寨太太在家中聚會的情形,旁白在這時候說道:「只有在這時候,強娜威的笑容是最綻放的。」如同於外地留學的學子,在他鄉遇故知時更顯得感動,外籍配偶也是如此,在受到長時間的剝削與壓迫後,好不容易有一時間可以暢所欲言,道出心中苦悶。黃乃輝十分歡迎這樣的聚會,但他也表示有置身於國外的錯覺。
族群偏見議題熱 外籍形象新建構
跨國婚姻原本就會有文化上的衝突,更不用說是經由仲介且具有買賣關係的婚姻。在台灣社會中外籍配偶已經佔了很大的比例,其後嗣也被冠上「新台灣之子」的名號,家庭教育、經濟等問題早已不容忽視,然而在媒體報導裡卻少見相關的討論,大部分仍停留在「外籍新娘」未受過高等教育,來自貧困家庭,並為台灣社會問題的製造者。種種的不公顯現出對外籍配偶的偏見,並扭曲女性在婚姻地位的卑微。
黃乃輝與強娜威的結婚照,看似幸福的背後似乎帶著一些生澀,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圖片來源/公視)
《我的強娜威》中,不斷有夫妻倆的爭吵畫面,全部都是由錢而起:男方有自己的經濟壓力,女方有家庭壓力,每一次的爭執都是為了要加碼而談不攏。黃乃輝之傳記作者提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由於強娜威經常寄物質性的東西回家,導致娘家欲望會越來越大,加上語言的隔閡,溝通金錢之事顯得困難重重。
女性面對婚姻遭遇到的問題,外籍配偶也必須面對,然而相較於台灣女性,「外籍新娘」又多了離鄉背井、族群文化的問題,因此除了得面對嫁做人婦的焦慮之外,更要面對台灣人對她們的歧視。內在與外在的雙重壓力,終究造成「外籍新娘」的反抗,再多的反省也掩蓋不了事實,不過社會上也出現一些基金會,做為組織運作的實踐。在片中提到黃乃輝向仲介「買」新娘時,付了二萬美元的聘金,但娘家最後卻只收到極少的錢,大部分的錢都被仲介給騙走了,雖有不甘但也莫可奈何。黃乃輝因此成立外籍新娘關懷協會,希望藉此讓更多台灣人注意此一議題,並形成一溫暖的屏障,保障外籍新娘、爭取其應有的權利。
而導演蔡崇隆拍攝「外籍新娘三部曲」是希望不要重複既有刻版印象,忠實呈現跨越國界而結合的人們,面對挑戰如何解決。而希望觀看的人們看完後能夠有所反思,至少不再是停留於媒體所建構的「外籍新娘來台騙錢」、「假結婚真賣淫」等形象,而是去了解在每個外籍配偶的背後不但都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殖民經驗,且受限於台灣的法律條文,這樣我們才能以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新移民的女性。
![]() |
記者 林潔
大家好,我是JJ,林潔,傳科系大三生 喜歡綠色,喜歡旅遊,喜歡動物,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 喜歡八卦,喜歡電影,最希望可以每天都待在二輪電影院 人如其名,我有潔癖(?) 對於喜歡或討厭的東西,是表現出愛恨分明的 但是對於電子報,則是令我又愛又恨 在每週絞盡腦汁的文字練習下,是很充實的 我會努力讓自己文章進步 我們在電子報這堂課去採訪、寫報導、拍新聞,對於不同媒體有不同的嘗試, 不僅提升我文字報導能力,更學會利用AdobePremiere 影像剪接、Adobe Indesign 版面編輯、和Flash 基本網頁編輯能力, 並且訓練採訪與人應對等能力,一學年總共二十五篇新聞, 其中包括清交梅竹賽的即時報導,以及對外籍勞工、外籍配偶等議題相關訪問, 除了文字報導外,也有廣播、動畫、影音新聞的嘗試。 因為在這一學期的訓練之下有實作的經驗,並加深我對新聞相關工作的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