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押井守新作《空中殺手》

暫定

押井守新作《空中殺手》

記者 陳妙寧 文  2009/03/15

 

 電影宣傳海報。(圖片來源/天空殺手官方網站)

在O八年的動畫電影中,讓人期待的除了宮崎峻的「崖上的波妞」外,還有押井守的「天空殺手」。兩位都是日本動畫大師級的導演。雖然押井守的名聲沒有宮崎峻那麼為人熟知、但他的作品每次都令人期待。較為熟悉的作品有「攻殼機動隊」、「人狼」。此作更是押井守為了對時下年輕人傳達某些訊息而籌畫的作品。

重複的宿命 永恆的歲月

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現實中,雖然沒有戰爭的存在,但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戰爭的種種追求,所以由兩家戰爭承包公司負責戰爭秀,讓人知道戰爭的可怕性。參與這些戰爭秀的是「永恆之子」,就也是這部作品的主角們。他們不段重覆參與空戰,並從中尋找他們活著的意義。在故事開始時有著很多謎團,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漸漸了解到故事中的真實面,謎團也漸漸解開,很多隱藏在其中的關係慢慢變得明朗化。

DVD封面。(圖片來源/官方網站)
「永恆之子」是停止長大、永遠活在十七歲的青年。他們介於在小孩與成人之間,永遠維持在十七歲的原因只是不想長大,但在做事上又受到大人的限制,即使他們的見識再廣,且經歷過了一些認為是大人才會面對事情,仍舊沒有人會覺得他們是大人。因為他們的存在,大人與小孩的界線變得模糊。一般人認為隨年齡的增加,經歷變多,人在各方面都會變得成熟。但在現實的世界中,還是會有小孩較早熟,有著如大人般的思考模式,反之,也是有成年人在行為舉止上像個小孩。在大人與小孩的定義上,並沒有一個確實的定義來區分兩者。而十七歲的青年偏向那一面較多也沒有一定的答案。

另一方面,「永恆之子」看似脫離了人生所必經的事,但在故事中卻重覆著另一種宿命,不斷地出現、消失、以新的名字再出現、再消失。不想長大正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但不長大又要面對怎樣的事物呢?沒有人真正想過接下來會發生的事。而在故事中主角們的人生沒有所謂的過去、也沒有將來,他們所能掌握的只有現在,因為一旦錯過了,所有事情就會不一樣。也因此,他們只能在空戰的過程中尋找存在的感受,雖然一次又一次的重覆著相同的事,他們卻在這當中享受著不同的變化。因為即使面對相同的事物,只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與觀點上,就會得到不一樣的體會。在生活上,不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會有著我們必須重覆做著的事情,有些時候我們因為習慣而適應這些事物的存在。有些時候,則是因為這些事對我們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在愛情中,到底要給予對方什麼才是最好的呢?在片中女主角答應男主角的要求,親手殺了男主角,讓他可以忘記自身的命運以新的身分開拓另一段人生,自己卻得獨自承受當中所帶來的痛苦,最後迷團解開男主角才知道事情的始未,這次男主角給了女主角不一樣的回答,讓女主角有勇氣的面對命運安排,而非獨自承受傷痛。

虛構的矛盾 真實的體會

這是一部內容有點沈重的電影,雖然故事的主線並非以空戰為主,但押井守在此作運用精美的2G跟3G鏡頭的配合,以不同角度呈現細緻而逼真的空戰鏡頭,令空中戰鬥的場面與真實的場面相近,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覺享受。而電影的配色更深深影響觀眾的情感,在電影中除了戶外的影物是較明亮外,在室內的景物都較為灰暗,讓人有種化不開的沈重感。另一方面,電影中的配樂在聽的時候會讓人有種舒服的感覺,但隨著電影的故事進行卻有著淡淡的哀傷在其中。在編劇的部分,為了更迎合年青人的品味,押井守找來「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編導伊藤千尋幫忙,因此,在故事中兩名主角的愛情線便類似現在日劇中所表現的方式,淡淡的但又不太明顯。

雖然故事的空戰是虛構的,但在故事中所報導的戰爭新聞與及空戰所使用的戰機型號,卻都跟二次大戰時的戰事相關。而在影片中有一次大規模的空中作戰計劃,那麼龐大的空襲不禁讓人聯想到二次大戰的關鍵,日本空襲珍珠港的事件。可以想像雖然二次大戰已經結束半個世有多,但對於老一輩的日本人而言印像還是很深,雖然電影沒有很明確的表示出來,但還是看出導演對於二戰以及西方人的一些看法,如電影中外國人參觀總部時透過角色的話便可知道,而片中角色所用的戰機可以看出導演對於國家的推崇。

總結而言,這部電影的內容充滿著很多的矛盾,一個和平的世界,但卻為了讓人記住戰爭所帶來的種種影響,而要「永恆之子」參加戰爭秀;明義上是戰爭秀,但實際上卻跟真實戰爭沒分別,死傷還是存在著。雖然沒有活在戰爭的可怕生活中,但生活卻被各戰事所佔領著。難道人不能在錯誤中學習,而一直要有切身的體會才能改過嗎?另一個矛盾是「永恆之子」存在,他們雖然活著並逃離了原有的生、老、病、死這些經歷,卻有著另一個定律等著他們,終究還是逃不開命運的旋渦,必須在其中不斷浮沈。

記者 陳妙寧
  我是阿妙 誤打誤撞的來到這個系 即使自己是讀傳播,當有人問起還是不懂該怎麼解釋自己讀什麼 而且兩年參加義工的經驗讓我覺得自己選錯系 但已成事實的事不能改變 只好認命地在這個系中奮鬥 幸好有一班不錯的同學 所以待在這還算蠻快樂的  
記者 陳妙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