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風華 浮世繪之美
江戶風華 浮世繪之美
記者 徐曼妮 文 2021/03/14
江戶風華五大浮世繪師展,於2020年1月18日至4月19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1展廳舉辦。為了紀念浮世繪國寶級大師葛飾北齋逝世170周年,本次展出以葛飾北齋的作品為主要展品,輔以東洲齋寫樂、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歌川國芳等大師一同呈現,透過上百幅經典作品,讓大眾能近距離體會浮世繪之美,進而了解浮世繪。
何為浮世繪?
浮世繪中的「浮世」,在古語辭典中也被表記為「憂き世」,最初的意思是「苦生的現世今生」、「痛苦的男歡女愛」。隨著日本的時代演進,到了室町時代(1336-1573),日本社會中開始出現包含現代、社會、人生、此世等等概念,而這時的「浮世」則被進一步解讀為「飄飄欲仙的享樂世間」。不過此時浮世繪已逐漸普及,不再只聚焦於幕府貴族的奢迷生活,更是開始著眼描繪城市居民的日常起居,當時的浮世繪大約可以理解為現今的輕小說封面插圖或漫畫。
而浮世繪起先一度是只屬於貴族與上級武士間的小眾藝術,惟有位高權重的有錢人才有能力雇用私人畫師為自己作畫。直至江戶時代,天下統一,治世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商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於是一夜暴富的商人們開始在如何花錢上動了心思,而當時因為商人是被禁止言政的,這些巨大的財富也就自然地流向了追求享樂上,因此,對抗貴族文化的「大眾文化」登場,屬於庶民日常的浮世繪版畫也由此誕生。
五大浮世繪師
本次展覽的五大浮世繪師依照展區順序依序為: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以及歌川國芳。喜多川歌麿為美人畫界的泰斗;身分神秘的東洲齋寫樂則擅長繪製演員的上半身畫,也就是俗稱的「役者繪」;畫狂老人葛飾北齋深深影響著東西方藝術創作;以《東海道五拾三次之內》而聞名的歌川廣重;最後則是一提到「武士繪」就會聯想到的繪師歌川國芳。江戶風華將透過上述五位浮世繪大師的經典作品,讓觀眾更進一步地感受浮世繪之美,而展場中除了展出五位大師的版畫以及一些手繪真跡作品外,亦有介紹浮世繪版畫的印製過程,饒富趣味。

本次展覽將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系列中之《大橋驟雨》實體化,利用黑色棉線展現出雨的流動感。(圖片來源/徐曼妮攝)
此外,本次展出最大的亮點之一為展區中一處特別的聲光空間,展演最廣為人知的浮世繪作品:葛飾北齋《神奈川衝浪裏》。藍白相間的燈光不僅映照在觀展者身上,更佈滿整個空間,再加上海浪拍打的聲音,就彷彿身歷其境一般,身心靈也都跟著平靜了下來。

將葛飾北齋《神奈川衝浪裏》用燈光投影在整間房間,輔以一些簡單的動態,再加上海浪的聲音呈現。(圖片來源/截圖自時藝多媒體)
浮世繪宛若一面明鏡
浮世繪不僅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縮影,更可以說是人生的一面明鏡。浮世繪的繪畫內容如萬花筒一般包羅萬象,不僅富含了歷史的色彩,也帶有宗教的禪意以及人的本質,它代表著大江戶時代時期的日本文化,同時兼具歷史描述性與藝術性,而「浮世」一詞亦本指生死輪迴、虛無飄渺,在日文中又帶有厭世與放蕩生活之意,也包含豪華放蕩卻又心靈空虛的意思。
浮世繪便是描繪世間風情以及浮生塵世之作,它試圖保留這些轉瞬即逝的美,並將它一筆一畫或是刻印在木板做成版畫,又或是以畫筆蘸取墨水,讓它溫柔在紙上綻放做成肉筆畫,作畫的主題包括了寧靜且沉穩的日本國山富士山、北海道的市場景色、表情誇張以彰顯性格的役者繪、溫柔婉約又清透如水的美人畫、色彩鮮艷且構圖鮮活的妖怪畫、外向奔放地展現肉慾之美,或繪出壓抑的情慾湧動之春畫,以及描寫戰爭與怪談等宛如地獄般血腥景象的無慘繪。
捕捉死亡的瞬間——無慘繪
浮世繪中畫風最暗黑的無慘繪,大多描繪鬼怪殺人與戰爭殺戮的血腥畫面,每一幅無慘繪都豪不避諱地揮灑鮮紅色的血液,細緻地刻畫每個死亡的瞬間,從構圖到色彩都充滿了暴力血腥美學。而提到無慘繪就一定要介紹《英名二十八眾句》這本家喻戶曉又饒富趣味的無慘繪合輯,《英明二十八眾句》出版於江戶時代(西元1866年),並由浮世繪大師月剛芳年以及落何芳幾共同繪製而成,主要的內容主題多為歌舞伎的劇情或是神話相關的畫面,包括了蛇蠍毒婦妲妃於百以及歌舞伎《夏季浪花艦》中的一幕《團七九郎兵衛》等。
而後到了昭和時代(西元1988年),近代浮世繪大師花輪和一以及丸尾末廣一同繪製了《新英名二十八眾句》。雖然同樣屬於血腥的無慘繪,繪製的內容卻不同於原版的傳說與歌舞伎,而是以近代發生的社會事件以及西洋故事為主軸,兩人各司其職,丸尾末廣的繪畫題材橫跨東洋與西洋的犯罪題材或童話故事,花輪和一則多描繪日本古今的知名社會事件人物與怪談,其中包括了希特勒自殺、蛇少女、日本犯罪史上的奇女子阿部定以及弒父少年一柳展也等經典故事。
《新英名二十八眾句》畫中的人物表情、構圖以及色彩的搭配使用都充滿巧思,透過觀賞這些描繪殺戮現場的畫面就彷彿可以感受到畫中人物的情緒,同時也讓人思考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會導致人們如此瘋狂地揮舞手中的武器,沐浴在鮮血之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彩蛋是櫻桃小丸子中的小少爺花輪以及班長丸尾就是用這兩位無慘繪大師的姓氏來命名的。

新版與舊版的《英明二十八眾句》被合編為一本,輔以英文與日文的講解介紹以及講評。(圖片來源/徐曼妮攝)
浮世繪之藝術價值
除了繪畫的內容之外,浮世繪的版畫功夫也極具藝術地位,從印製的手法到顏料的調配都有很深的學問值得去專研琢磨。製作一幅浮世繪需要繪師、雕版師、刷版師之間互相配合、分工合作,首先由繪師畫出圖樣,雕版師接著在指定的木板上雕刻出繪師畫的原圖,刷版師再進行著色工作,將圖案轉印在紙上才算完成。而浮世繪也許就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為金陵十二釵所寫的最後一隻套曲:《收尾飛鳥各投林》中所說的那樣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當有天超脫這些紅塵紛擾、當頓悟一切也不過就是「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之時,浮世繪之美才真正被理解。
關鍵字:浮世繪、日本、江戶、暴力美學、無慘繪
縮圖來源:Siebold h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