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田維正 科技茶農的峨美紅茶

田維正 科技茶農的峨美紅茶

記者 蘇芳威 報導  2021/05/26

四十歲那年,在鴻海集團任職的田維正決定卸下高壓力、高工時、競爭大的職務,回到位於新竹峨眉的家鄉接手家業──獅山茗茶園。

除了繼承前兩代傳承下來的茶葉種植技術,田維正也帶著科技人的嚴謹態度及做事情的步驟與方法,將家中茶葉製作的方式量化,讓往後製茶時能有數據供參考,因此研製出獅山茗最具特色的「峨美紅茶」。

 

回鄉繼承家業 從零開始

2012年經過世界金融海嘯,臺灣的景氣並不好,田維正當時任職的公司有許多人選擇西進到大陸發展。但這與田維正的人生理念不同,除了認為自己的身體無法再繼續操勞下去外,他也顧及到家庭因素,不願與家人分隔兩地,因而選擇轉換工作跑道。

在思索下一份工作該做什麼時,田維正列出了三點條件:健康為本、能夠照顧家人、收入能維持家庭開銷。起初田維正並沒有馬上決定回鄉種植茶葉,但後來想到家中父母年事已高,且家中茶葉生意在當地耕耘已久,已有相當規模的客戶群,加上經營茶葉的生意能細水長流,且茶葉對人體的健康助益也非常大,因而認為回鄉接手家業是個好選擇。

決定回鄉接手家業前,田維正甚至還做了SWOT分析,將經營茶園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通通列出,由此可看出科技人在做決定時嚴謹的態度。 

▲ 田維正喝著剛泡好的峨美紅茶,從種植、製作、採收到包裝銷售,他都親力親為。(圖/蘇芳威攝)

剛回到家鄉時的田維正一切從零開始,人生前十七年工作所運用的技術,在茶園的工作幾乎派不上用場。然而田維正仍然勤奮地向父母學習種茶、製茶技術,將上一代的工藝、經驗傳承下來,也到農委會的茶業改良場上課,從種茶、製茶理論的角度切入,雙管齊下讓家中茶園的經營步上正軌。

此外他也將以前在科技業工作時的態度與方法整合到茶園的工作中,將能數據化的條件都記錄下來,如茶葉萎凋前後的重量、溫度、濕度,這為改良茶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茶葉的種植、茶菁的採收和製作,一直到成品的包裝和銷售,田維正都親力親為。正因為如此,他在面對客戶時,才能保證茶葉品質而不會感到心虛,維護了獅山茗茶葉傳承三代的名聲。

 

歷史獅山茗 新創峨美紅茶

獅山茗是間位於峨眉六寮古道入口旁的小店,從1919年就開始經營,傳承至田維正時已第三代,經過兩代人的努力耕耘,獅山茗茶葉獲獎無數,小小店舖牆上掛滿茶葉獲獎的匾額。 

▲ 位於六寮古道入口處旁的獅山茗,是傳承三代的老店。(圖/蘇芳威攝)

▲ 獅山茗店內牆上掛滿茶葉獲獎匾額。(圖/蘇芳威攝)

而沿著六寮古道向上走大約三公里,便能看見獅山茗種植茶葉的茶園。由於茶園地處獅頭山獨特的丘陵地形,春冬雲霧繚繞而夏秋炎熱濕悶的季節特性,非常適合小綠葉蟬繁殖生長,早期便以東方美人茶聞名於世。

如今的獅山茗每年依照四季節氣的轉換製作茶葉,春天適合製作綠茶,而在春天中、後期適合製作烏龍茶;而需要小綠葉蟬叮咬的東方美人茶則是在夏季與冬季製作,因為這兩個季節的小綠葉蟬密度較高。

另外在七、八、九月時適合製作紅茶,因為此時的日照較為強烈,其中獅山茗生產的紅茶較為特殊,因為它是用東方美人茶的茶種所製的紅茶,田維正將其命名為「峨美紅茶」。 

▲ 獅山茗茶園中東方美人茶的茶花,頗有隱逸君子之美。(圖/蘇芳威攝)

田維正說,他剛開始經營茶園時,臺灣各地都在推小葉種紅茶,因此他也跟上此波浪潮,開始研製紅茶。他將峨眉從古至今最有名的東方美人茶茶種,拿來製作出峨眉在地獨一無二的「峨美紅茶」,並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註冊商品名稱。「峨美紅茶」不但有小葉種紅茶之香醇回甘,更具有東方美人茶之底韻,成為獅山茗最具特色的商品之一。

 

製茶業的困境與未來展望

接手獅山茗至今,田維正認為製茶所面臨到最大的困境,是採茶工老化以及人工短缺的問題。當被問起接觸過最年輕的茶農是幾歲時,田維正無奈地笑道:「我媽最年輕啊,都快七十一歲了。」當一個行業最年輕的工作者竟然是七十歲的長者,不禁讓人思考再過兩個十年,山上的茶產葉該何去何從?

田維正強調,採茶是個「技術活」,採茶工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判斷出能採收的茶葉是何種外觀,尤其是東方美人茶的採收標準相較其他茶種更難判斷,而且採茶時也要考慮茶葉被小綠葉蟬叮咬的程度夠不夠,因此是門非常需要經驗積累的工作。

田維正也提到,其實「採茶工」這份工作的確很難吸引到年輕人,除了工作時非常辛苦之外,採茶工的工作不穩定,只有在茶園要收成時才有工作做,因此一年之中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工作做的,因此很難吸引到年輕人來做這份職業。

在未來,田維正希望採茶工老化的問題能以科技的力量去解決。此外在獅山茗經營的部分,田維正將繼續秉持科技人的嚴謹態度,製作好每一批茶葉並注重品質。

他樂觀地說,一旦茶葉的品質好,現有客戶就會向其他人介紹獅山茗的茶葉,透過客戶的口碑行銷是最有力也最有效的宣傳方式,讓更多人喝到獅山茗獨一無二的峨美紅茶。 

▲ 獅山茗茶園中東方美人茶的茶樹,在寒冷的冬天仍屹立不搖。(圖/蘇芳威攝)

如今田維正經營獅山茗茶園已將近十個年頭,在經營茶園的這些年裡,他為老茶園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展望未來,具有科技人精神的他,仍將持續研發新的茶葉產製方式。 

採茶機器人 茶產業的未來?

在接手家傳的獅山茗茶葉後,田維正發現採茶工老化問題已漸漸浮上檯面。由於採茶工的工作性質,較不易吸引年輕人加入,現在的採茶工逐漸凋零後,未來茶園裡的茶葉該如何採收?

曾在科技產業工作的田維正認為,採茶工老化的問題能以科技的力量解決,研發可以克服茶園高低起伏地形的機器人,裝上機械手臂及偵測器,結合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判斷茶葉的顏色、大小、形狀是否符合採收標準,接著運用機械手臂以適當的力道將茶葉「摘下」,以保留茶菁的完整。

田維正表示,採茶機器人所需的技術,當今的科技都已能做到,若真的有人研發出採茶機器人,這將會是一個解決採茶工老化問題非的解方。

不過他也指出,採茶機器人的成本是一般茶農負擔不起的,且一般茶農也不具備操作的知識,因此在未來若有採茶機器人的出現,應該會有專責提供服務的公司,讓有需求的茶園向這家公司租賃機器人以供採茶,這也會是茶產業全新的商業模式。(蘇芳威)

記者 王乃安
嚴肅又大喇喇的女子。 會散發莫名的威嚴感令人難以親近。 最親民的時候是迷妹上身的時刻~
記者 王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