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內解除三級?鼓舞還是自大
兩週內解除三級?鼓舞還是自大
5月15日,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後,一名網友發表自己的感想,在推特中寫下:「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週內解除三級。」短短21字在網路上病毒式傳播,被許多藝人分享,一躍進入主流媒體成為發燒話題,然而幾日後,疫情不見改善,大眾開始提高標準審視這個口號,有人抨擊是國人自大的表現,難怪疫情不見好轉,也有防疫第一線醫護人員在網路上直言,達成目標有困難性,究竟一年多的時間,國人對Covid-19的認識如何?
鼓舞還是自大 正反方各有看法
透過問卷調查,詢問將近80位閱聽人對於這則貼文的看法,有63%的閱聽人認為這則貼文帶有鼓舞的情緒,37%的閱聽人則認為這則貼文帶給民眾自大的態度。正方大多如加個零的社群觀察對口號的想法,認為口號凝聚了國人防疫的力量,讓大家更有信心不要恐慌,從醫學角度上來看,兩週內解除三級確實有些天方夜譚,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在貼文中指出,較為實際的目標是「2週內不要上升到防疫警戒第四級,4週後確診人數開始從高原期下降,8週後解除第三級。」由於台灣疫苗接種率低,再加上目前的確診者大部分皆是在三級警戒前遭受感染,病毒處在潛伏期或是病人為無症狀感染者,可預期確診人數還會再攀升或是維持一陣。反方如政治評論員李正皓則認為部分國人在此次疫情中輕忽怠慢,疫情是「首戰即終戰」,如果在前十天無法壓住病例增長,那未來病例就會出現指數型的噴發,恐怕在兩週後升級到第四級封城狀態。也有反方的閱聽人認為疫情不是靠信心就能解決,如果這個口號凝聚了大量認同成為民意,進入政治系統後,會給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帶來很大的負擔。
嚷著封城普篩 是誰搶當公衛專家
在各種疫情相關的新聞、直播中,留言區內總充斥著封城與普篩的聲音,封城與普篩真的就能讓疫情短時間結束了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佈動畫短片說明,簡單來說,所有的篩檢方法都一定存在誤差,被檢測出的偽陽性與偽陰性民眾有可能引發醫療量能崩盤並提高社區傳播風險。以香港為例,疫情初期曾經做過一次普篩,但是因為變種病毒不斷增加,香港在去年九月又實行了一次普篩,這次普篩花了香港將近20億台幣,卻只找到42名感染者,平均每位感染者花了4762萬元台幣,效益之低引來香港議員痛罵,而且普篩僅僅代表篩檢當下是否被感染,無法得知之後會不會受到傳染,注射疫苗或是染病後免疫才是根本之道。

普篩會出現偽陽性與偽陰性的民眾,兩者會對防疫造成重大影響。(圖片來源/陳嶸製)
提到封城,現在的三級警戒下,多數地區已經是半自主封城狀態。許多民眾都想仿效中國式的封城策略,但是倘若強制封城,人力與物力都將花費巨大。疫情初期,馬來西亞成功透過封城來降低感染人數,但是解封後,民眾懈怠的防疫意識反而引發更大的傳染。封城是非常手段,考驗國人的防疫能量,指揮官若將它常掛在嘴邊,反而會引起民眾恐慌、引爆囤貨潮並且徒增群聚感染的風險。以當前疫情狀況,用擴大篩檢以及社區隔離就可達到一定效果。
《華盛頓郵報》在一則如何對抗疫情的報導中,用圖表顯示出不同的隔離政策將會大幅影響疫情。從圖中可以得知,強制封城、保持距離、廣泛保持距離四種不同政策對於疫情有顯著影響。如果僅僅用封城政策來隔離民眾,感染者的趨勢雖然減緩,但是成效有限。若改採自主隔離政策,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能讓趨勢下降許多。可以說疫情的上升與否,考驗每個國人自我的防疫意識。

棕色代表感染者,藍色代表健康者,紫色則代表受感染後復原者不管制。強制封城、保持距離、廣泛保持距離四種不同政策對於疫情有顯著影響。(圖片來源/陳嶸重製)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囤貨擠篩歧視潮 國人重蹈覆轍
疫情升溫之後,新聞屢屢傳出國人掃空商場泡麵、擠滿篩檢站,甚或排擠醫護人員等等情況,這些情形與18年前SARS和平醫院封院相差無幾。囤貨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擠篩耗費原先該給急重症病患的救護資源,讓檢驗量能不足,排擠與歧視醫護人員更使人看見人性之惡。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出新聞稿指出,「因為無知而產生的過度恐懼,這些人性比病毒更叫護理人員寒心!」也有台大急診醫師發文,呼籲民眾在掛號前應先了解正確的新冠病毒常識。新冠病毒是個80%患者皆為輕症,皆能順利康復的感染症,靠的也不是住院或吃藥,是自身的免疫力。防疫更多靠的是民眾嘴上的口罩,以及減少不必要群聚的主動意識。

《穿越和平》紀錄片,講述過去台灣錯誤的公衛政策,讓醫療人員在SARS疫情下平白犧牲。(圖片來源/公視)
防疫新生活 口罩戴上是常態

人類歷史十大流行病,COVID-19從2019年底流行至今,悄悄攀爬上第九名的位置。(圖片來源/陳嶸製)資料來源:TIME、Heho健康、COVID-19 Map、COVID-19 Projections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年多,任誰都看的出來短期內無法結束,並且注定成為人類歷史上重要且深刻的一課。疫情燃燒至今,應該要認知到許多事恐怕會是未來世界的常態,例如:未來每個人在外面經常戴上口罩,我們需要去適應無法再用臉部表情溝通、人與人之間被拉遠的物理距離,然而,透過各種線上會議相聚,相信我們依舊能戴著口罩互通有無,一起好好地面對防疫新生活!
關鍵字:Covid-19、兩週內解除三級、封城、普篩
縮圖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