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期

跟大坦誠一起,痛罵這個世界!

因一篇描寫資優生會考考砸的《糟糕故事》而聲名大噪的作家大坦誠,其文章風格與其他的勵志小品有別,在他筆下的主角總以不同的形式痛快的反擊與復仇,讓讀者直呼大快人心。究竟大坦誠如此偏愛「抓狂情節」的原因為何?或許透過此專訪,你能更了解這位「厭世作家」。

跟大坦誠一起,痛罵這個世界!

記者 白茹伊 報導  2021/05/23

「我叫大坦誠,今年24歲,做過搬貨工人、尾牙服務生、作文老師等工作,現在擔任國小代課老師,同時也是一名三流小說家(笑)。」自嘲為「三流小說家」的大坦誠,在Instagram上已有7.2萬的追蹤數,且被網友喻為「厭世作家」的他,今年五月出版的新書《去你的正常世界》卻登上誠品書店「心理勵志」類的前八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位新銳作家,但為什麼他的文章會突然竄紅?他如此「厭世」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就讓我們透過這次專訪來窺探一二。

大坦誠日前出版的首部實體小說《去你的正常世界》,雖是初試啼聲,卻一舉躍上了誠品書店暢銷榜。(圖片來源/取自Facebook

我才是那個大坦誠女孩!

「你在大學有沒有遇過一種人,他們自認大剌剌、有話直說,但其實是喜歡造謠的偽善同學。他們總說自己是坦誠女孩,既然這樣,那我就是大坦誠女孩!」談起筆名的由來,大坦誠略為激動。其實他在大學時期經歷過一段不太開心的時光,當時他被系上的同學無故抹黑,不僅在網路上被公審,更受到謠言的抨擊。「我好像做什麼都不對,連上課背不同顏色的包包都會被他們議論。」莫名遭受攻擊的大坦誠,曾問帶頭的女生這樣謾罵他的原因,沒想到她僅僅說了一句:「可能我就是一個很坦誠的女孩吧。」大坦誠翻了個白眼,又繼續說道:「我後來叫大坦誠女孩,主要是因為我想大聲罵出實話,來告訴那些假裝自己很誠實的說謊者:坦誠的人其實是我!」開始寫作之後,他便沿用大坦誠女孩作為筆名,但生理性別為男性的他,卻常常因此被誤認為女性,幾經考量下,他將女孩二字去除,最終以「大坦誠」的名義在網路上發佈文章。
 

故事的結局只能選擇原諒?

既然筆名決定了,那要寫些什麼故事呢?「其實從小到大我都一直在想:為什麼沒有抓狂性質的故事?」因為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語文與創作學系,大坦誠必須閱讀很多文本,包含勵志小說和童話故事。「這些故事裡面霸凌有到位、欺負有到位、憤怒有到位,但唯獨復仇沒有。他們都會有一個反派來欺負主角,但每次的結局都用愛跟正義化解,我會覺得這不是真實世界的樣貌,也會心疼說:『為什麼主角在被欺負的當下很難反擊?』」

大坦誠不僅質疑童話中的美好結局,對於主角大多被安排選擇原諒的劇情,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好像對任何事情你只能原諒,當面對那些惡意時,原諒似乎不是選擇題,而是是非題。如果你沒有選擇原諒,這題的結果就是叉,你就是全錯。」從小我們都被教育要原諒他人、原諒是一種美德,每個犯錯後的「對不起」,都能換得一句「沒關係」。但其實原諒並不是義務,只是我們多半選擇用自己的善良去包容他人的過錯。而大坦誠故事中的人物,恰好與被現實壓抑的我們相反,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復仇,也可以大膽說出內心的想法。「我想坦誠的跟大家說,其實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麼爛,你不一定要跟著爛,但至少你可以狠狠的痛罵說:『這爛斃了。』然後再繼續向前。」因此大坦誠開始撰寫這些瘋狂的復仇故事,每一篇文章的主角不再忍氣吞聲,從勇敢反擊到大聲咆哮,個個跳脫「愛與和平」的框架,並完成大快人心的復仇。在他創作的故事裡,我們不再只能選擇原諒,而是能痛快的控訴這些不公。

在大坦誠建構的故事裡,原諒不再是主角唯一的選擇,他們可以失控、可以崩潰、可以當一個「坦誠女孩」。(圖片來源/截圖自大坦誠Instagram

跨過質疑 與自己和好

在社群媒體上發佈這些「復仇故事」後,開始有人稱大坦誠為「厭世作家」,但他對此表示:「我也沒有到很討厭世界,我只是勇敢的在我討厭世界的時候,說出那些惱人的時刻而已。」比起假裝一切安好,大坦誠說他寧願承認自己「壞掉了」。「厭世的時候比較像是你發出求救訊號,你在壞掉的時候勇敢的說:『我現在不好、我現在壞了。』這樣才會有真正治好的那天。」即便他書寫的主角在故事中多麼崩潰與抓狂,在發洩完之後,他們的遭遇可能也仍然很不幸,但這些人物都能從中找到一絲絲改變的曙光,如大坦誠所說:「就算故事結局很糟糕,你也要試著跟自己和好。」

繼「小確幸」之後,年輕人開始不再崇尚心靈雞湯,轉而喜歡這類帶有些許厭世感的文章,更興起了「厭世代」的風潮,對此現象大坦誠也表示:「過不去跟質疑自己的人很多,所以才會變成厭世代。」他提及出生於民國80年代的年輕人,剛好介於時代的交替點,我們經歷過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日子,後來它卻無預警的闖入,並且很快顛覆我們的生活;我們也經歷過較古板、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教導我們要好好念書、不要標新立異,然而在國高中時期我們面臨「翻轉教育」,老師開始鼓勵學生多表現自我、嘗試做自己。「我覺得改變是好事,可是大家多少會有點迷惘,會開始質疑之前一直相信的事物,也可能產生被欺騙的感覺。」大坦誠對「厭世代」下了註解:「突然面臨衝擊,你就會懷疑。開始懷疑後跟自己過不去,你就會選擇逃避。」這也是大坦誠開始創作的一大原因,他希望提供身處「厭世代」的學生們一些想法,讓他們去好好思考自己以前堅信的,和未來該堅信的理念到底是什麼,跨過對於現今所處世代的掙扎與懷疑。
 

或許我們都不正常

最後問及大坦誠的新書,還有沒有一些想傳達給讀者的理念?他說:「那些明明沒做什麼,卻被大家莫名其妙說你很奇怪的人,我希望你可以知道自己不是錯的,也不要再自責了。與其強求別人喜歡你,你不如去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樣子。」這也是大坦誠持續寫作的原因,「我很希望曾經被欺負的小孩可以站出來,勇敢的告訴對方,他們也沒有多厲害。總有一天我會離開,但那些小孩還會在,我現在努力創作的這些,就是留給他們的禮物。無論多累、多辛苦,我都會好好的把我的故事說完。」或許我們都不是正常人,但因為某些原因,我們必定得努力的生存下來,即便我們與世界格格不入。在過程中,我們會痛苦、會掙扎、會抱怨、會崩潰,而大坦誠剛好寫下所有我們「不正常」的時刻,並賦予每個不正常的主角,在瘋狂宣洩後與自己和好的機會。

訪談的尾聲,大坦誠笑著說:「厭世只是我愛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在這個大家已經厭倦心靈雞湯的時代,大坦誠用他獨有的風格療癒著世上所有認為自己「不正常」的人們,就如同他在《絕望雞湯》一文中提到:「希望大家在備受摧殘之後,能痛苦又痛快的奮力綻放。」期許身處在「厭世代」的我們,能在某天笑著談起這些悲傷,並成功接納雖不正常卻真實的自己,當一個真正的「坦誠女孩」。

看似「厭世」的大坦誠,其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在書寫世界。(圖片來源/大坦誠提供)

關鍵字:大坦誠、作家、厭世、厭世代、心理勵志

縮圖來源:大坦誠提供

記者 白茹伊
多久沒爬格子QQ
編輯 張蓉菁
小仙女是不會生氣的:)
記者 白茹伊
編輯 張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