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期

電子支付能否普及化?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曾在2015年提出電子支付五年倍增計畫,目標在2020年時使電子化支付在台灣比率達52%,然而據統計2020年電子支付比率僅40.37%,離原訂之52%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台灣距離電子支付普及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電子支付能否普及化?

記者 蘇芳威 報導  2021/05/23

如果說1950年代出現的信用卡,以「先享受後付款」的方式在支付形式上造成第一次變革,那麼近幾年出現的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和行動支付則可以被視為支付形式上又一次的改革。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以來,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電子支付取代傳統現金支付,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肢體接觸。
 

電子支付在台發展

電子支付的觀念和施行早已在許多國家普及,而這風潮於近幾年才在台灣興起。電子支付除了可以提升民眾消費便利性以及支付安全性外,也可以降低店家結帳錯誤和現金失竊風險。政府在電子支付推廣前期,因民眾消費習慣、國內金融服務便利和偽鈔少等因素,導致政府在推動上產生困難。為了加速電子支付在台普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成立「提升電子化支付比率推動工作小組」整合相關組織和業者以完備電子化支付的環境,推動電子支付的進行。金管會鑑於電子支付不僅能有效提升經濟活動效率,更可以節省現金支付處理成本,還能縮小地下經濟規模與提升金融透明度,對推動經濟發展極具貢獻,於是在2015年提出電子支付五年倍增計畫,目標在2020年時使電子化支付在台比率達52%。然而據金管會統計2020年電子支付比率僅40.37%,離原訂之52%仍有一段差距。就2020年未能達標,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0年12月17日提出「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遲未達標,各金融機構亦屢傳系統出包與資安事件(如支付、匯款、貸款、信託等)之相關因應措施」的專案報告中,點出六大點作為在2021年推動行動支付的方針:推動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提升行動支付資訊安全、協助中小企業發展行動智慧應用服務、優化交通觀光等相關應用場域行動支付環境、協助醫療機構導入行動支付 ,以及提升學校導入行動支付比例 。金管會又於今年3月4日發布新聞稿重新訂定新目標,其內容為:非現金支付交易新衡量指標為「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及「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並將目標值設為「2023年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成長50%,交易金額達到新臺幣6兆元」。

從統計圖表可以看出台灣在2020年不僅未達成52%的目標,甚至比2019年小幅下滑了0.54%。(圖片來源/蘇芳威製)資料來源:金管會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截至2021年3月底為止,電子支付使用者人數約1282萬人,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92萬人;而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約71.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6.6億元,由此可見台灣的電子支付市場持續增長中。雖然電子支付持續成長,但在使用上仍有許多隱憂,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是資訊安全問題。電子支付公司掌握大量個人基本資料,若有心人士成功駭入電子支付公司,便能肆意使用民眾的個人資料,進而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在未來,若人人都使用電子支付而導致實體貨幣被淘汰,當資訊安全危機發生時,全國人民將因無實體貨幣而無法消費,而造成全國金錢流動停擺。是否應該全面支持電子支付取代實體貨幣支付,仍有待商榷。
 

百家爭鳴 誰將脫穎而出?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1年3月底為止,台灣有28家電子支付可供使用,前四大電子支付業者分別為街口支付、一卡通(LINE Pay Money)、玉山銀行,以及悠遊付。自從街口支付的用戶數於去年4月超過LINE Pay Money後,其用戶數持續呈現成長狀態,目前街口支付在電子支付市場的市占率最高,用戶數已來到432.6萬,而LINE Pay Money則以341.4萬用戶數位居第二,第三名則為玉山銀行的 132.1萬用戶數。

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由街口支付獨占鰲頭,從圖表可以看出目前使用者最主要使用街口支付與LINE Pay Money。(圖片來源/蘇芳威製)資料來源:金管會

起初LINE Pay Money的使用因為不用另外安裝APP、操作簡單、通路廣泛等優勢擁有眾多用戶,但是街口的在地化策略,以「鄉村包圍城市」,將線下支點向外擴張,由夜市店家入手,進而延伸到其他店鋪,剎時間覆蓋了線下許多店家,導致其用戶數日益漸增。

使用街口支付與LINE Pay Money已2年多的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學生黃郁涵認為,街口合作店家眾多,再加上自己是四大超商的常客,相對於LINE Pay,街口支付的店家覆蓋率更可以滿足她的需求。除此之外,她認為比起LINE Pay Money,街口支付的使用者介面更加友善,這也成為他選擇持續使用街口支付的原因之一。不同於黃郁涵的想法,任職於保險金融產業十六年的賴國正認為依照目前的情況看來,街口支付和LINE Pay Money在使用上都沒有特別的優勢。一方面是兩者都可以進行點數的累積與現金回饋的執行,再加上兩者的店家覆蓋率都蠻高的,在沒有特別比較的情況下,作為使用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疫情帶動電子支付成長

現金回饋和購物優惠是許多人開始使用電子支付的原因,賴國正表示,回饋和優惠確實是他今年開始使用街口支付和LINE Pay Money的契機。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進而改變了台灣民眾的生活習慣,許多民眾在防疫考量下,在結帳時選擇以電子支付的方式支付款項。使用電子支付作為收款管道之一的飲料店老闆呂雅萍表示:「從去年至今,愈來愈多前來買飲料的客人使用手機付款」,防疫儼然成為電子支付盛行的幕後推手。

疫情期間有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電子支付來付款。(圖片來源/蘇芳威攝)

與此同時,在疫情期間,電子支付的龍頭街口支付推出許多活動期許吸引更多民眾使用街口支付。去年,民眾不僅可以透過振興券綁定街口支付享現金回饋,同時還能獲得抽獎資格抽取街口幣和街口券。近期,街口支付校園大使邱靖雯提到,街口支付推出1250元街口防疫津貼、街口會員快速實聯制,以提升民眾使用街口支付的意願。以上策略優惠不僅可以促使街口支付的使用者增加,同時也能促進電子支付的使用率。
 

電子支付的下一步?

隨著人類歷史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也一直在進化,隨著貨幣演變進程來看,人類使用的交易工具越來越方便,同時也越來越輕便。賴國正認為,電子支付在未來將會成為支付工具的主流,一來是出門不需要帶一堆東西,只要把錢跟信用卡都放在電子支付裡;二來是消費的同時還享有回饋。街口支付校園大使邱靖雯也表示電子支付應該要擴大業務範圍,增加使用者在支付上的便利性,例如跨平台轉帳。只要未來與電子支付的便利性提升、合作的店家越來越多,大家會漸漸從現金走向電子支付。

政府雖然未能達成在2020年使用率達到52%以上的目標,但仍然持續推動電子支付的發展,行政院更於「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中將普及行動支付視為增進數位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期許在2025年使行動支付普及率達90%。希望能透過擴大整合支付工具,讓不同電子支付平台,能夠相互轉帳,藉以提高民眾的使用率。期許透過加速推動電子支付的普及,早日成就國家發展委員會所提出「一機在手,樂活台灣」的未來。

關鍵字:電子支付、無現金交易、支付方式、交易、疫情

縮圖來源:Unsplash

記者 蘇芳威
喀報讚啦
編輯 徐曼妮
所謂歷史就是從無數的假設之中所帶來的,一件殘酷的現實。
記者 蘇芳威
編輯 徐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