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

大學生養寵物 知易行難

大學生養寵物 愛心多難處大

大學生養寵物 知易行難

記者 趙祿平 報導  2009/03/22

大學生離家外宿,人在異鄉為異客,總是希望能有人作伴,但如果無法遇見臭味相投的室友,不少人會選擇養寵物的方式替代。隨著飼養寵物的大學生愈來愈多,大學生養寵物的選擇已不再侷限於貓、狗這類活潑、好動的大型寵物,加上學生住宿空間的限制,寵物的選擇更是有偏向小巧、可愛且適合養在宿舍的小型寵物的趨勢,如老鼠、兔子、魚、烏龜等。然而,大部分的學校宿舍禁止養寵物,租屋處的房東也大多不歡迎養寵物的房客,有些甚至在租屋條件上註明不接受寵物,要怎麼達到人畜共存又不干涉他人,又要怎麼妥善處理自家的寵物,是當今大學生一大難題。
 

 

許多大學生改以體積較小的寵物為主。    攝影/謝聖輝

 

 

養寵物 得來容易費工夫 

大學生寵物的來源,多是從夜市或寵物店購得,其中許多本來無意養寵物的人,因為在路上遇見流浪動物而心生不忍將牠帶回去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有的男學生為向女朋友表示心意,會向其贈送小狗之類的寵物。無論是用何種方式獲得寵物,養寵物都是大學生紓解壓力、得到陪伴的好方法,許多人養寵物最常見的原因是為了獲得陪伴。他們表示,沒有寵物陪伴將會感到孤獨;其次則是養寵物可以讓人充滿活力;第三個原因則是寵物往往能陪他們度過艱難時期。英國甚至有大學允許患精神病的學生帶狗上學。學生養寵物者大多從大一就開始飼養,因為大學新鮮人正處於過渡時期,也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社會網路和資源來應付新的環境,故轉而向寵物尋求慰藉。但是,在大學生養寵物風潮刮起的同時,也滋生不少問題。

養寵物首先需要的就是足夠的空間。然而多數大學宿舍禁止大學生養寵物,認為大學生養寵物有許多不利因素,例如人與寵物共處一室,寵物容易傳染病菌;養寵物的學生在寵物身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容易影響學習;養寵物需要一定經濟支出,這對於還沒有固定收入的學生們來說,產生了一定的經濟壓力;養寵物影響了別人的正常生活,也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引發舍友的矛盾。也因為如此,許多養寵物的學生大都外宿。以養狗來說,一頭成年大型犬所需的籠子至少長寬就要四尺多,這對坪數決定價格的外宿生來說是一大開銷,也因此大學生以養小型犬居多。為了省空間,更有許多人養兔子、貓、老鼠等小型動物,既不佔空間又不容易吵鬧,排泄物的清潔也比較方便。除了空間外,許多人養寵物更要避免吵到鄰居和房東,也因此許多爬蟲類和魚類成了新寵。 另外,寵物的獨特性也是大學生們選擇的一項重點。根據《文化一周》對北區九所大學的大學生做「養寵物之看法」數據顯示,三成九認為現在人養寵物注重品種是虛榮心心態;另外近四成大學生覺得近年養新奇寵物風潮是流行的產物。


 
爬蟲類寵物體積小又安靜。                                  圖/flickr  

 

養寵物考驗多  責任心最重要

大學生養寵物,除了空間與環境的問題之外,時間與金錢也是一大考驗。寵物並不是買來就會自己活,尤其許多人買寵物都是從幼犬、幼貓等需要密切照顧的時期開始養,小貓小狗活動力旺盛,一方面要花更多時間相伴左右,另一方面寵物用品並不便宜,籠子便盆食品隨便加總都破千元,更不要說寵物疫苗以及預防針等比人還貴的動物醫療費用,這些對養較大型寵物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沈重的負擔。然而如果不太要求與寵物互動,許多大學生則會選擇老鼠、魚等小型生物,雖然不向貓狗類需要花較多精神與時間,但是所花得金額卻也不可小覷。美國獸醫協會統計,全美寵物飼主每年花在帶愛貓看獸醫的平均開銷為179美元,愛犬平均開銷為211美元,相當於台幣近兩千元。另外,飼主也要有替寵物送終善後的準備,通常安樂死與火葬等約需五百至一千元。

但是,就算在空間足夠、金錢環境也能維持的情況下,一到假日或是較長的假期,如動輒一兩個月的寒暑假,大學生若無法待在住宿處,勢必得把寵物待回家或是交由寵物寄養所託管。由於寵物寄養所的費用昂貴,故大多學生都會將寵物帶回家中,但是家中的接受情況,卻也是另一大隱憂。在bbs上的寵物版就時常出現發文者尋求在寵物與家人間相處的疑問,內容無非是帶回家的寵物在家不討喜,或是父母長輩對寵物的觀念和態度不好導致家庭紛爭等情況。面對這種問題,大多需要飼主與家人盡一步的溝通,但是由於許多大學生吃穿都依靠家裡,故立場較為薄弱。

雖然大學生養寵物會遇到許多生活尚無可避免的難題,但是並不減大學生養寵物的熱情,寵物風潮仍然盛行,且越來越風行,可見許多大學生已經找到平衡時間金錢與空間的方法,並在這中間學會獨立自主的照顧寵物並獲得心靈伴侶。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飼養寵物之前務必三思,養一隻和多養幾隻是不一樣的,投注的心力與開銷只會多不會少。寵物也是一個生命個體,飼主應該要把寵物當成是自己一輩子的責任,不是拿來玩或陪伴自己的玩物,就算大學四年畢業,也要繼續照顧寵物們一輩子。

記者 趙祿平
很多時候我們的定位都在隨著環境而改變 在家中我們定位是好孩子 在學校我們定位是好學生 在團體我們也各自有各自的定位 不同的時空 不同的人物 不同的氣氛 不同的環境 我們對於我們自己有著不同的定位 今天在這裡我可以是很開朗的開心果 下一個場合我或許就必須版著臉孔見人 這個團體裡我可以是領頭者 下一個團體我可以只是默默的執行者 沒有人可以永遠擔任同一種腳色 也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大學 一個自由的聖地 一個過於尊重妳個人意志的地方 有時候反而使許多人困住了 在這個校園的象牙塔內 今天在這裡寫下的報導 不一定能完全表達出的我想法 也不一定能得到完全的認同 而眼神交會就能懂的形容  是只存在於小說的理想交流 不過 人都是這樣不是嗎  自以為是的評論著對方 用自己認為的方式喘測對方的心理 不管對與錯 我們自己幫對方作了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分析 然後盡情的延用這個公式 不管錯誤有多嚴重 不管有多可笑 這就是悲哀  但這也是文字的動力 我要表達出我想表達的 盡我的可能 讓你懂。      
記者 趙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