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期

多雨之島 為何面臨缺水危機

台灣年降雨量高居世界前十名,但為何今年仍然深陷缺水困境呢?跟隨本期文章,讓我們一同探討台灣水資源問題。

多雨之島 為何面臨缺水危機

記者 劉智誠 林禹丞 報導  2021/05/30

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19年台灣氣候分析,台灣2019年降雨量約為22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降雨量可說是非常的豐沛。然而,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的文章卻指出,台灣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降雨量大,能用的水卻不多呢?以下提出三個關鍵問題。
 

降雨強度與分布嚴重不均

台灣的降雨主要集中在五到十一月的梅雨季與颱風季,其他月分降雨量少,因此全年度的用水皆需依賴雨季。然而,並不能保證梅雨與颱風年年都提供穩定的降水,時而也會出現一年沒什麼颱風的情形。因此,台灣雖然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510毫米,但其實每年降雨量的變化極大,時而缺水時而豐水。另外,受到季風方向影響,東、北部地區降水量長期下來都高於西、南部地區,所以缺水問題也屬西、南部地區較為嚴重。 
 

山高、河短、流急,不易儲水

台灣的山脈高度高、地勢陡峭坡度大,造成河流的長度普遍不長、流域面積較小,河水很快就流進海洋,所以不易將水資源保留下來。此外,地勢陡峭也造成河流挾帶大量泥沙,使水庫淤積,蓄水量下降。立法院強化水庫集水區管理以減少水庫淤積之研析指出,台灣淤積嚴重的白河水庫,蓄水量只剩不到30%;主要的幾座大型水庫,如:曾文水庫、石門水庫、南化水庫、烏山頭水庫,蓄水量都剩不到65%。
 

水費太便宜 人均用水量大

台灣的水費26年來沒有漲過價,每立方公尺(也就是1度)的水大約只要10元左右,約是鄰國日本的四分之一、也遠低於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區,便宜程度排名世界前五名。國際水協會曾在2018年發表每人每日耗水量的統計資料,在一百多個城市中,台北市竟然高居第八名,顯示出台灣人用水量之大。便宜的水費讓大家得以用水不手軟,不僅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也導致自來水公司一直處於賠錢的窘境。

各國每度耗水費用,以新台幣計。(圖片來源/劉智誠重製)資料來源:台灣自來水公司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台灣水資源運用可大致分為農業用水、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三大類,其中農業用水占最大宗,達到七成;民眾的生活用水與工業用水則分別占兩成和一成。然因農業用水對於水質容忍度較大,並多數引河水或溝渠灌溉,七成中僅有13.9%是使用水庫供水灌溉,並無占用大量民生及工業用水。

限水政策 農業首當其衝

為因應今年枯水期的缺水危機,政府先後對農業用水實行了多項措施,首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去年10月首度宣布桃竹苗地區二期作物因為缺水停灌,12月底又陸續宣布今年嘉南地區、台中、苗栗和新竹地區使用水庫灌溉的一期作物停灌。

今年1月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則再宣布桃園地區一期作物停灌,面積高達2.8萬公頃,總計今年一期作物累積停灌面積超過7萬4千公頃,是20年來最大的停灌面積。雖自去年起政府已補助農業損失超過4億新台幣,但這金額仍然遠遠不及農民已付出的心血與實際損失。

針對工業用水,各地工廠因水庫蓄水量不同也分別被告知了不定程度的減量需求,彰化以南的地區政府要求企業的工業用水節水7至13%,台中至新竹地區的工業用水則是被要求節水15至17%。為了因應節水需求,新竹科學園區各廠商也紛紛與水車公司簽約載水,其中傳出今年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載水預算將從2億倍增至8億新臺幣,雖實際支出還有待後續揭露,但這也顯示獲取水資源的成本將成為今年半導體產業的額外負擔。

民生自來水方面,目前除北北基、宜蘭、屏東和東部地區水量充足外,各地區都亮起了「黃、橙、紅」不同顏色的水情燈號,其中台中、苗栗部分地區於4月6日亮起紅燈,表示水情最為吃緊,已開始採取供五停二的方式限制民眾用水,共影響106萬戶居民。

若水庫降雨未達100毫米,限水新制6/1日將上路。(圖片來源/劉智誠製)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因應極端氣候 加強水資源建設

面對未來可能更加常態的缺水,台灣該如何應對與發展可行的措施呢?水利署於4月1日表示,除加速辦理目前主要的四大穩定供水策略:「開源、節流、調度及備援」等水資源建設,另再提報「長久水資源建設行動計畫」,以強化河流治理、西部走廊區域調度管網、自來水檢漏、海水淡化及廢水再生等策略。期望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面提升台灣的水資源利用與保存,並預計於民國120年前增加10億噸儲備水量(相當於全台3個月用水),以因應未來春雨、梅雨季節若無降水,仍能確保供水穩定。

水利署四大穩定供水策略。(圖片來源/劉智誠製)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長遠來說,是否調升水費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太便宜的水費容易造成水資源大量的消耗。未來若能利用價格控制供給與需求間的平衡,可以有效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另外,全台灣民眾都應該加強節約用水的觀念。生活在台灣的我們,由於基礎建設完善,水資源的取得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謂易如反掌,正常情況下根本不會沒水可用。然而,台灣的水資源沒有想像中的充足,必須倚賴國人平時的多多珍惜,才能在乾旱來臨時度過難關。

關鍵字:缺水、限水、旱災、水資源、節水

縮圖來源:林禹丞攝

回到【「乾」著急 台灣陷入缺水困境】專題

記者 劉智誠
喀報打喀報
編輯 蘇芳威
喀報讚啦
記者 劉智誠
編輯 蘇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