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朗讀 讀出德國自我救贖
為愛朗讀 讀出德國自我救贖
記者 張雅晴 文 2009/03/22
凱特溫絲蕾終於在六次與奧斯卡擦身而過之後,靠著詮釋《為愛朗讀》中那個謎樣的女主角,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為愛朗讀》描述一段發生在德國戰後的故事。身為前納粹的女主角Hanna在三十六歲時與十五歲的少年Michel發展禁忌之戀,本片利用這段不能公開的戀情,帶出德國社會對於二戰時納粹事件的羞愧與掙扎,也以另外一種來角度解讀戰後德國的去納粹化。
![]() |
不願互相正視,也不願開口訴說。真正需要被傳遞的,他們說不出口,所有被壓抑的情緒只能躲藏在一個個被大聲讀出的故事之中。圖片來源:《為愛朗讀》官方網站 |
無法跨越的差距 傾吐不出的愛情
在Michel十五歲的一場大病中受到Hanna的協助,兩人進而相識並交往。雖然當時Hanna已經三十六歲,年齡的差距卻無法阻擋兩人之間的愛情。每每在激情開始之前,猶如一個儀式一般 ,Hanna都會要求Michel先朗誦書本給她聽。面對外界的眼光與自我掙扎,Michel開始困惑於這段感情的真實性。就在這時候,Hanna離開了,沒有留下任何訊息。
時光飛逝,Michel已經是法律系的高材生,在一場審判納粹的聽證會中發現Hanna就是庭上的被告。她被指控主導某次殺害猶太人的陰謀,並撰寫造假的切結書。Michel拼湊過往的記憶後發現Hanna根本就不識字,不可能獨自寫下此切結書。但是Hanna卻不發一語的接受同伴所施加的罪名,不願意透露身為文盲這個讓她感到羞恥的事實。一方面為了顧全Hanna的面子,一方面無法背負庇護民族罪人的惡名,Michel在掙扎後還是沒有伸出援手,眼睜睜地看著Hanna被判終身監禁。
距離審判十年之後, Michel在收拾書本時發現當初朗誦給Hanna聽的書,勾起了無限甜美的回憶。他開始對著錄音機朗讀,一捲又一捲,並持續寄往監獄,維持了長達十年的時間。Hanna獄中在聽到熟悉聲音的時,無法克制的流下眼淚。但昔日戀情在經過時間的摧殘後,兩人的差距日益顯著,只能依靠Hanna簡短生澀的信籤和Michel溫醇的嗓音來維繫這段難以介定的情誼。十年後,白髮蒼蒼的Hanna忽然接到獲准出獄的消息,她對未知的新生活產生了極大的恐懼,Michel更不知該如何面對Hanna的重新出現。拖延了二十年,兩人終於面對自己的內心,為這段感情作出了各自的詮釋。
交錯的時代背景 流暢的敘事手法
Hanna的眼神永遠是憂鬱而嚴肅的,不識字的缺陷更是讓她感到自卑。即使知道兩個人之間有著極大的差距,在Michel面前她還是不自覺的卸下心防,流露出女人的姿態與深情。圖片來源:《為愛朗讀》官方網站
本片導演史蒂芬戴爾卓(Stephen Daldry)同時也是電影《舞動人生》與《時時刻刻》的導演,善於描繪女性與年輕男性細膩的情緒轉折。本片一開始就用倒敘的手法,以男主角人生中三個不同時間點相互交錯,成功而流暢的敘述出這個故事。此一手法承襲了「時時刻刻」中,導演將三個不同年代的故事放到同一條時間軸敘述的作法。除了敘事方法外,《為愛朗讀》綜合了導演前兩部作品的許多要素,將小人物與大時代作連結,賦予電影在故事之外更深一層的涵義。
除了時代背景之外,「人」成為此部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超越了故事情節。導演利用自然光影所營造的各種氛圍,強調每個角色的心境轉變。例如Hanna在鄉村的小教堂中受到聖歌感動時,陽光正巧灑在她的臉上,非常自然地形成了一股神聖的氣氛。演員們即使一句台詞都沒有,靠著巧妙的構圖、光線輔佐以及演員本身的表演功力,依然能夠在畫面中呈現出強烈的情感與戲劇張力。拜導演獨特的表現手法之賜,女主角凱特溫絲蕾的演技在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此奪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大獎。
舞台劇導演出身的史蒂芬戴爾卓,一向喜歡挑戰文學改編的劇本,利用攝影機呈現作家筆下那些纖細敏感的角色,與隱藏在文字中波濤洶湧的感情。本片改編自同名(The Reader,中文譯名:我願意為妳朗讀)德文小說,除了表達男女主角糾纏的感情之外,也呈現出大時代下不平等的悲劇。Hanna與Michel之間始終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從社經地位、性別、年紀到知識水準,在在顯示出女主角弱勢的一面。男主角的朗讀聲也許可以跨越藩籬,使他們的愛意滋長,但Hanna身為納粹的這段過去,卻註定她和Michel之間的差距永遠無法被填平。
大時代下的悲劇 殘缺不堪的愛情
作為納粹時期極為邊緣的成員,Hanna甚至不太確定這段歷史所代表的意義,她只是為了謀生而闖入那個世界,成為集中營的警衛。這群在當時被視為盡忠職守的人,在戰後卻必須要承擔整個民族所犯下的錯誤,甚至被自己的同胞無情批鬥。德國人民如何在情感上與納粹切割、設法逃避良心的譴責,都在這部電影中以自然地呈現出來了。
影片中所描述的年輕一代德國青年,在當時並沒有經歷過二戰時的風風雨雨,所有的知識來自書本與學校。在審判納粹的聽證會上,Michel和其他同為精英的法律系學生們,毫無預警的接受了這段真實歷史的衝擊。面對這群被控為邪惡份子的同胞、面對受害的猶太人,這群年輕人在內心承受了無比的壓力。Hanna在接受法官質問為何沒有解救猶太人時,忽然反問:「要是你,你有其他的選擇嗎?」這句話讓在座所有人都啞口無言,法官在靜默了幾秒後,低下頭迴避了這個問題。
Hanna只是一個不識字的女工,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加入納粹是為了生存,對納粹盡忠的態度則是典型德國人面對工作的態度。Hanna一直不斷的強調,看守集中營是她的責任,這份責任感高於道德倫理等各種情緒。但是這樣的行為在力圖去納粹化的德國社會看來,可以被解讀成貪生怕死、蓄意殺人。事後有位同學激動的說:「如果這就是法律,未免也太狹隘了吧!」但是法律就是狹隘的,教授回應他的憤恨。鏡頭下,是這群曾心高氣傲的學生們迷惘的眼神。
Michel在自尊與社會道德的壓力下,一直試圖忽視過去的記憶。但是當他年老後停下腳步轉身時,他發現他的人生早已經和Hanna細密的交織在一起了。圖片來源:《為愛朗讀》官方網站
The reader,可以是透過各個不同角色「聽」書的Hanna,也可以是朗誦了無數的書本給Hanna聽 的Michel。Hanna就像是舊時代的德國,她渴望文字卻一直怯於觸碰文字,驕傲的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缺陷。Michel則像是現代的德國,他被迫在法律與情感中做出抉擇,雖然站在社會正義的一方,但是內心還是放不下過去的愛情,並深受其影響。整整二十年的時間, Michel和Hanna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贖罪,為了過去的錯誤,也為彼此那段不為人知的愛戀。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Michel才對女兒訴說這段他始終怯於承認的愛。他終於明白,唯有面對,真正的救贖才會隨之而來。
![]() |
記者 張雅晴
大城市的各個角落裡 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Miles Davis的激昂到現在仍存在 村上村樹那冷僻的文字也會長久流傳 我想拿起筆和相機 記下這一切一切 可能會被人遺忘的事物 不管是好是壞 讓留下來的人知道這個世界曾經發生的事 會是一件多美好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