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婚姻夢
異國婚姻夢
記者 林潔 報導 2009/04/05
外籍配偶對台灣而言,究竟是扮演何種角色?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東南亞女性離開自己的家園,選擇到台灣定居。然而在媒體的建構中,這些人卻成為社會問題製造者或劣等人民。跨國婚姻並非想像中的幸福美滿,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經驗衝擊和傷害,不斷挫折著這群新移民女性。
公視拍攝「別再叫我外籍新娘」期能透過戲劇手法及電視媒體的傳播力,讓社會大眾共同看到這群台灣「新移民」的縮影。圖片來源:公視
社會弱勢 忍受暴力
台灣媒體對外籍配偶的負面意義建構通常與台灣對東南亞的歧視有關,台灣在經濟、政治方面都優於東南亞國家,此觀念便形塑出台灣人對東南亞的認知與想法。除此之外,「買賣」婚姻更加強化一般人對「外籍新娘」的偏見。以金錢交易換得美人歸,導致男人總會認為自己是幫助老婆脫離窮苦生活,若對她有所要求也是應該的;同樣地,對外籍配偶而言,嫁到台灣來除了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外,也希望能照顧到家中的親人,因此就算受到委屈,礙於法律缺乏妥善保障,通常就忍一口氣,當作事情沒發生。以蔡崇隆《中國新娘在台灣》一片為例,擁有高學歷的張秀葉來自中國大陸,自從嫁來台灣後不斷受到丈夫的毆打,怕離開他後會被遣送回國─這也就意味著得離開女兒,因此她只好咬緊牙根,忍受丈夫婚後的暴力行為。後來她歸化取得身分證,與丈夫離婚,帶著女兒離開了,「我感覺鬆了一口氣」張秀葉說。她終於可以過著平順的日子,不必活在暴力陰影下,也不必受到丈夫的擺佈。
大量的外籍配偶在台灣,為台灣注入一股更多元的文化。但是這群離鄉背井的女性來到一塊陌生的島嶼,面對未知的生活無疑是比一般台灣新娘有更大的壓力。外籍配偶所遇到的問題大多由認知、觀念、文化差異而延伸出來的衝突居多,加上法令不合理的限制而產生。娶外籍配偶的台灣男性多以年長者、身心障礙者或收入較低者為主。屬於婚姻弱勢的他們,本身就有生活上的問題。而外籍配偶一到台灣後便要馬上適應一切,照顧公婆、先生,並且很快就有了孩子。事情接踵而來,卻因和丈夫感情薄弱、語言不通、文化風俗不同,造成彼此間誤會產生,也就成為媒體所說的「社會問題」。
語言代溝 問題重重
《我的強娜威》中,黃乃輝與強娜威年齡的差距甚大,因此價值觀已有所不同。而黃乃輝儘管是十大傑出青年,卻也掩蓋不了身為身障者的事實,身體的缺陷使得工作較一般人困難。加上他還要給強娜威娘家經費蓋房子、追求物質更美好的生活,這些問題夾雜在一起,使得他們常常由於經濟問題而爭吵。
結婚在夫妻關係之中,「語言」是決定能否溝通的重要因素,也是外籍新娘來台後,適應上最重大的考驗與壓力。語言問題直接影響了外籍新娘與夫家的相處關係,由於她們缺乏和社會之間的互動,較難和台灣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加上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使兩國文化鴻溝更深。我們可以發現跨國婚姻中的許多問題皆源自於語言的障礙,一但夫妻語言無法順暢溝通,擴大了原先的文化、家庭背景和觀念上的差異,夫妻的感情也會有所折扣。在《黑仔討老婆》一片中,黑仔與阿鑾儘管都對婚姻抱有期待,但回到現實後,以比手畫腳方式實在難以了解對方想表達的想法。因為不能溝通,導致阿鑾想回越南,黑仔嫌麻煩想要和她離婚,語言影響兩人關係甚巨。若作為婚姻中最簡單的溝通也無法達到,那這樣仍然可以稱作是要相互扶持一輩子的夫妻嗎?
外配困境 社會責任
「外籍新娘」來台灣之後的適應不僅是男方及其家人的問題,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從身邊的人對外籍配偶的態度便能影響她們在台灣的適應情形。在台灣生活面臨到的挫折,沒有娘家可以依賴;經濟、語言受到雙重挑戰,甚至被社會孤立,被標示為落後的人民。如此困境由來已久,原先的寶島婚姻夢因無法獲得尊重,備感孤寂與隔離。
目前台灣社會型態漸漸改變,外籍配偶帶來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去省思的。對於與語言溝通方面,雙方應該都要去學習,而非一味的只要求她們學習台灣的語言。男方也應建立平等的想法,認識女方國家的風俗文化。在法律嚴苛的考驗中,外籍配偶更顯弱勢,導致她們受到傷害的時候無法受到相當的保障,在這一方面,立法機關應給予他們更大的保障。雖然這些新娘來自不同地方,但是她們同樣是普通人,我們應捫心自問,若今日這些男性娶的是台灣女性,那她們這樣還會受到如此不公的對待嗎?
![]() |
記者 林潔
大家好,我是JJ,林潔,傳科系大三生 喜歡綠色,喜歡旅遊,喜歡動物,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 喜歡八卦,喜歡電影,最希望可以每天都待在二輪電影院 人如其名,我有潔癖(?) 對於喜歡或討厭的東西,是表現出愛恨分明的 但是對於電子報,則是令我又愛又恨 在每週絞盡腦汁的文字練習下,是很充實的 我會努力讓自己文章進步 我們在電子報這堂課去採訪、寫報導、拍新聞,對於不同媒體有不同的嘗試, 不僅提升我文字報導能力,更學會利用AdobePremiere 影像剪接、Adobe Indesign 版面編輯、和Flash 基本網頁編輯能力, 並且訓練採訪與人應對等能力,一學年總共二十五篇新聞, 其中包括清交梅竹賽的即時報導,以及對外籍勞工、外籍配偶等議題相關訪問, 除了文字報導外,也有廣播、動畫、影音新聞的嘗試。 因為在這一學期的訓練之下有實作的經驗,並加深我對新聞相關工作的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