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

外配找工作 養家大不易

1

外配找工作 養家大不易

記者 林潔 報導  2009/05/10

外籍配偶遠渡重洋,原以為來到台灣可以過著富裕的生活,沒想到結果卻是大相逕庭。因為家中經濟問題,通常還必須出外找工作,然而在不識字、文化差異、學歷不被認可的情況下,找工作可謂難上加難,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外籍配偶找工作的處境更加艱困。

外籍配偶自行創業通常選擇開設小吃店,不但可以交流各地美食,店內也成為各個姐妹聚會交流的好所在。圖片來源

新竹市花園街夜市裡,阮太太正忙著做菜招呼客人,來自越南的她,嫁來台灣已有五年。原本在越南開小吃店,初來到台灣時找到一份工作,工作內容與木材相關,削木片、鋸木頭,並且必須搬厚重的木頭,然而這份工作是為了維持家計,這樣的勞務性工作就算再辛苦也得忍下來。

七個月前,阮太太決定要開一間越南小吃店,將過去所學應用,她挑選租金較便宜的花園街夜市來販賣食物,阮太太說:「雖然錢賺的不多,但生活比較自由。」每個月一萬出頭的收入,是辛苦一整天換來的,為了不讓自己被約束住,她選擇了自行創業。

 

內外在原因夾雜 造就工作大不易

假若外配的先生有固定工作,家庭經濟還可以負擔;但有些地方較偏遠,先生不易找工作或是沒有固定的工作時,礙於家庭經濟困難之下,外籍配偶還必須出外謀職來貼補家用。外籍配偶找工作時,經常遇到雇主對國籍及語言的質疑,新竹市外籍配偶服務中心社工李沛穎表示,外籍配偶常只能從事低於勞動條件的工作,如麵攤或搬貨,不識字、語言不通,便不能做行政相關工作。即使在原鄉擁有相關學歷,也多不被本地企業公司所認可, 加上較無專業能力。李沛穎說:「外籍配偶過去幾乎不會用電腦,對科技產品的使用較不熟悉,種種原因導致外籍配偶在找工作時經常處處碰壁。」

除了身份的問題,外籍配偶也常遇到雇主剝削的情況。李沛穎說:「雇主不願為其投勞、健保,為勞工加保是義務,並不因外籍身份有所影響。外籍配偶因為不了解也不懂得運用公部門資源,導致時常受騙,因此得到工作後,還要確認雇主確實有做投保動作。」

 

在外工作 自由衝擊保守矛盾

外籍配偶為了改善家計或幫助娘家,必須積極對外工作,此舉可能引起夫家不滿,李沛穎認為通常夫家觀念較為保守,擔心若配偶出外工作後,結識其他來自東南亞的姐妹,對政府資源和法律會有更多的了解,導致其「變壞」。這樣荒謬的想法確實存在於一些家庭中,因為工作問題加上溝通不良,可能會與家人摩擦更深。

來自越南的阿水,自從嫁來台灣後,就一直在先生姊姊的自助餐店裡幫忙,一個月也有兩萬多元的薪水,但她總認為生活被侷限,時間不能自行控制,因此她之後便離開自助餐店,自己另外去尋覓一份工作。然而此舉卻不被家人諒解,家人認為好心提供一份職業,阿水卻只想逃離開家,但其實她只是希望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在其他餐廳上班一陣子之後,阿水還是回到自助餐店去幫忙。

 

由心靈調適到技藝輔導 開展外配第二春

新移民的工作困境包含了許多無一技之長,因此政府在各地開設外籍配偶服務中心,協助姐妹解決找工作所面臨的問題。李沛穎說:「新竹市外配中心主要針對家事服務和就業培力來幫忙姐妹們。」就業培力是開設一些課程,如:拼布班、異國美食小吃班、生命的故事等,「我們拼布不是使用很貴的布,這樣他們也買不起,我們用簡單的材料來製作包包。」李沛穎認為他們經濟狀況已經不太好,若還要她們花更多錢,反而違背原本的好意。然而這樣培力班的開設,是否真正能達到習得一技之長的效果,還是就只是單純手工藝的教學,仍值得反思。

生命的故事則屬於心靈成長的課程,外籍配偶嫁來台灣後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與原本幻想的生活有所差距,但通常這些痛苦都是往肚裡吞,因此這樣的課程是協助外籍配偶們更了解自己,並且撫癒他們受創的心靈,開朗的迎接著下一段人生。

 

工作歧視 造就外配養家一大包袱

此外,外配中心會針對不同姐妹本身條件與各地就業服務站做媒合,一但有適合的工作,經過面試後,還要等待十四天,確定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後,才能上班。且這些工作多半屬於家事打掃的零時工,工作時間只有六個月。大多移民女性是以超時工作來取得高於基本工資的收入。為了「外籍」原生家庭以及台灣家庭的生計,新移民女性勢必得賺錢養家,但是在現實的就業歧視環境下,許多不得不屈就於低於勞動基準的臨時工作,甚至還要超時工作來賺取更多的薪水。

外籍配偶取得居留證後便可合法工作,然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即使擁有工作權,卻礙於各種不同的因素無法順利找到工作,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的年代,外籍配偶的工作能力又相對處於弱勢,儘管政府已介入協助,但仍然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記者 林潔
大家好,我是JJ,林潔,傳科系大三生 喜歡綠色,喜歡旅遊,喜歡動物,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 喜歡八卦,喜歡電影,最希望可以每天都待在二輪電影院 人如其名,我有潔癖(?) 對於喜歡或討厭的東西,是表現出愛恨分明的 但是對於電子報,則是令我又愛又恨 在每週絞盡腦汁的文字練習下,是很充實的 我會努力讓自己文章進步   我們在電子報這堂課去採訪、寫報導、拍新聞,對於不同媒體有不同的嘗試, 不僅提升我文字報導能力,更學會利用AdobePremiere 影像剪接、Adobe Indesign 版面編輯、和Flash 基本網頁編輯能力, 並且訓練採訪與人應對等能力,一學年總共二十五篇新聞, 其中包括清交梅竹賽的即時報導,以及對外籍勞工、外籍配偶等議題相關訪問, 除了文字報導外,也有廣播、動畫、影音新聞的嘗試。 因為在這一學期的訓練之下有實作的經驗,並加深我對新聞相關工作的興趣。
記者 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