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

當手機有了智慧...

網路的普及與科技的高度發展,人類的生活在近年來有了重大的改變。除了手機、相機的發明讓生活多了不少娛樂,網路的快速擴張,也落實了人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習性。智慧手機包辦了所有功能,因此飽受愛戴,但這樣的發展究竟會對社會造成什麼衝擊?值得眾人一同深思。

當手機有了智慧...

記者 張瑜庭 報導  2010/10/31

現代社會裡,手機、數位相機等 3C 用品可以說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備品。科技的發展之迅速,不僅網路、電腦在短短幾年內成為人們生活的重心,手機的發展也很迅速。十幾年前,家裡若有一兩個人擁有手機就已經很稀奇了,但反觀近年來的社會趨勢,若是有人沒有一兩支手機,反而比較奇怪。
 

 

相機網路Facebook  愛記錄越忙碌


以相機來說,在數位相機成熟發展以前,相片都是以底片的方式呈現。因此,若不是真的很特殊、很值得紀念的場景,一般人不會隨便拿著相機到處拍,畢竟相片張張都是用錢換來的。但經過數位化後,現在的人無時無刻都在照相,因為照不好,只要刪掉就好了,既可以記錄每一個珍貴的當下,也不怕技術不好會浪費錢。不僅出門旅遊,不拍個幾千張相片回來好像對不起自己似的,還有很多人迷上自拍。除此之外,自製影片也變得更加容易。過去,要能夠拍攝影片,還得要有 V8、DV 等設備,但現在,數位相機、手機也都包辦這些功能,讓影像記錄不再是專家的專利。

 

隨著科技持續進步,網際網路的連線速率比以前快上好幾倍,透過網路,人們不再僅以簡單的文字溝通,也可以輕易的上傳、發佈照片,和好友們分享。從網路相簿、網誌一直到現代流行的微網誌、社群網站,每一項流行的興起,都是科技進步的一種象徵。比起看網誌、逛相簿,現在當紅的 Facebook 直接結合兩種功能,讓用戶可以輕而易舉的向親朋好友們「報告」近況,且不單單是文字,相片,或是幾秒鐘前在 YouTube 看到的有趣影片,都可以透過一個按鈕,同時分享給幾百個好友。

 

相機與手機的結合,更是讓這樣的文化帶向高峰。出門不必再擔心忘了帶相機或是相機沒有充電,因為他們已經和手機緊緊黏在一起。為生活中的大小事做記錄,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習慣。而且,光是記下歡樂的當下還不夠,還要上傳至網路平台,和更多人分享。或許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忙碌,而需要這些細小的生活點滴,讓人暫時放慢生活腳步;也或許是這些生活瑣事,增添了現代人生活的繁忙。

 

生活靠手機 手機靠智慧


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原本是上班族最佳的工作夥伴。不僅可以以電話通訊,也可以收發電子郵件,讓這些人隨時隨地可以更新資訊、跟上進度。然而隨著這樣類型的手機越來越普及,量產下的結果,HTC、SamSung 等品牌也推出較為平價的智慧手機。比起黑莓、iPhone等價錢昂貴的手機,這種相較平價的很快受到市場愛戴。現在,走在街上,看到的不再是一個人有幾支手機,而是他的手機有沒有觸控界面、有沒有高畫質相機、能不能上網。曾經紅遍年輕族群的 Sony Ericsson 也不再是大家爭相想要的品牌。現在的學生,若是經濟許可,很多,會選擇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手機。
 


但是,一支手機要這麼多功能做什麼?對於年長一輩的人來說,電話的功能就是通訊,加了一大堆功能「不划算」,因為不但價錢必須提高,那些功能用到的機率也不高。但對大多數現代的年輕人,甚至中年人來說,這些科技的發展,已經和生活緊密結合,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如果有相機可以拍下那塊有趣的招牌該有多好?」
「他們又在耍白癡了,真應該帶小 DV 來的……」

 


以前忘了帶相機的遺憾,因為有了照相手機,問題不再;以前因為手機只能照相而錯過的片段,隨著手機升級,問題也煙消雲散。但是,人們要的,不只是這樣,這年頭,時效性也是很重要的。
 


「國文老師寫錯字的證據!真想趕快分享給大家看!」



智慧手機正好包辦了所有功能。照片、影片隨拍隨傳,因為觸控界面而換來的超大銀幕,讓使用者輕鬆瀏覽網頁、拍照。朋友間的聯繫、互動更加頻繁、有趣,因為無時無刻,他們都可以像在身邊般,隨時「通報」最新消息。在噗浪上,可以看到高三生抱怨剛剛的考卷很難,或是「快下課了!」這樣的內容。也許對於其他人來說這些平凡的內容沒有意義,但若將自己想像成考生,就可以發現,這樣的互動不僅可以立刻得到回應,而且還可以紓解壓力。在最近火紅的社群網站臉書 Facebook 上,時常可以發現又有哪個同學裝上手機版介面的功能,也會看到有學生發文請大家推薦手機,甚至指明要有無線網路功能的,因為對於學生來說,電信公司的月租費負擔較大,因此,若是可以,還是會希望可以登入學校的無線網路,這樣不僅可以達到上網的目的,還可以節省一筆開銷。

 


大學生在 Facebook 上討論手機選購的問題(攝影/張瑜庭)

 

迷你電腦隨侍在側 有效率更輕便


在網際網路重度使用的時代,要離開電腦、離開網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智慧手機的出現替大家解決了這個問題。社團活動通知、新聞系學生連絡受訪者等,因為網路的普及,可以由手機通訊改為電子郵件。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大幅減少手機所需要的通訊費用,也可以避免課堂間漏接重要電話的可能性。而電子郵件,若可以透過智慧手機立刻回復,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外人眼裡,也不會覺得這個人做事拖泥帶水,而且倍感重視。

 

另外,智慧手機的小體積也是他廣受大眾愛戴的原因之一。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筆記型電腦或是小筆電,但若只是收發信件,電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不便攜帶與使用。台灣的大學生,不像西方國家的學生有帶筆記型電腦去上課的習慣。一方面,是因為老師們的不信任,認為學生開電腦一定會做自己的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從國小起一路的教育,並沒有讓我們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樣的結果,讓不少學生在筆電與手機間選擇了手機,因為體積小,比較不會引起老師的注意。
 

科技始終考驗著人性?


然而,學生族群帶著可以上網的手機到學校,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一方面,當學生對於上課的內容有疑惑的時候,可以透過網路立刻找到更多資訊幫助自己了解,但另一方面,當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的時候,同學在做什麼?聊天?看臉書?逛網購?這些現象雖可以說是少數個案,但也可以讓我們反省究竟是教育體制讓學生選在在課堂上做自己的事,還是科技的普及讓學生沈溺而無可自拔?


網路上的搞笑照片以智慧手機當作惡搞對象,表示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他放心的在課堂上玩手機(圖片來源/ Facebook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智慧手機固然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一向重要的里程碑,顯示出科技的發展,又開創了新的局面,然而隱身在其後,可能造成的社會文化改變,甚至是社會議題,都值得專家學者與大眾,一同去觀察、體會,讓這項科技的出現,是幫助而非破壞人類世界的進步。

記者 張瑜庭
我是張瑜庭 曾被說為「非時下大學生」的我 現在沒有太多夢想 只想戴上耳機,到處去旅行。    
記者 張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