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

走向國際 徐正賢推動網壇

愛網球成癡,工程師變球壇推手

走向國際 徐正賢推動網壇

記者 楊雅筑 報導  2009/06/14

九歲的蕭筠順利代表台灣,六月六日在法網與網球名將阿格西夫婦球敘,表現不俗。然而,此次能推出優秀小選手出賽,「蓬勃運動」的執行長徐正賢正是幕後推手,過去曾獲青少年大賽亞軍,更幫助過台灣網球好手盧彥勳到美國參賽的他,看見網球在台灣的困境,於是在七年毅然決然地放棄在美國工作的優渥待遇,成立蓬勃運動事業有限公司,將自己無法成為職業球手的遺憾轉化,希望能幫助更多有潛力的選手,突破台灣網壇目前的滯礙。
 
 

徐正賢熱愛網球,戮力將台灣網球推向世界,期待透過自己的推動,能使台灣運動環境好轉,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圖片:民生@報

 

徐正賢的網球夢

徐正賢從小喜愛網球,14歲那年更榮獲全國青少年大賽亞軍,原本想要踏入職業選手領域的他,卻被曾身為網球國手的父親反對,以國內網球運動發展不健全,除了選手本身的良好天賦,更需要穩定的經濟支持為由,制止他繼續未完的網球夢,要求回歸「正途」。

在被迫放棄夢想的掙扎情緒中,徐正賢與父親冷戰了一年後,才真正放棄了想打職業網球的念頭;不過,不甘與網球絕緣,他在逢甲大學仍參加了網球校隊,代表學校出征各種比賽。放棄職業網球後的徐正賢在大家眼中的正軌上行走,從工業工程系畢業,到進入園區當工程師,如預想的一切一帆風順,直到進入了漢民被外派到美國後,徐正賢與網球之間才又熱絡了起來。

徐正賢說,零二年曾在盧彥勳的留言板上留言,說若要到美國參賽,自己可以協助住宿等相關事宜,不料零三年就有了盧家的回應。當時因盧彥勳打算要到美國參賽,透過兄長主動聯絡徐正賢,希望能夠協助從美國購買較便宜的機票,「當時他(盧彥勳)連這一點點錢都要我幫忙,可見他有多省,」徐正賢在那時候看到這種狀況,便打定主意要幫忙,甚至安排盧彥勳接受世界日報採訪,在美國協助募集了三萬美金支持他繼續打球。

有了異地幫助現今網球一哥的小插曲,徐正賢再次回到台灣重新申請簽證,卻意外的成為徐正賢生命的轉折點。回台的日子裡,他到交大科技管理所應試意外上榜,因此決定放棄美國的工作留台深造。在研究所時參加了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YEF(Young Entrepreneurs of the Future, )的比賽,啟發了他創立蓬勃運動事業的意念,由於擁有國外工作經驗,讓他體會到國家的重要,會希望自己的國家很強大,讓大家都能夠認識,徐正賢說:「我知道台灣不可能很大,但她可以很特別」,因此才想結合自己深愛的網球,幫助更多的台灣球員免除金錢的後顧之憂,順利踏上世界的舞台,更期待能改善台灣體壇的生態,讓優秀人才長留台灣,為台灣爭光。

 

徐正賢也在雅虎運動新聞擔任專欄作家,讓網球新聞有更多的曝光量。圖片:雅虎運動新聞

批評台灣的網壇生態

徐正賢在進入蓬勃、深入的觀察台灣的運動環境之後,發現跟國外培植選手的環境比起實在是天壤之別,居然還能夠有世界排名百大的球員出現,簡直是個奇蹟!他大嘆政府官員都在做秀,每年的經費補助都不知道撥哪去了,而經費資源分布不均亦是非常大的問題。「台灣SBL最有名的陳信安、林志傑,這些人是排入世界百大的嗎?但是台灣的網球和高爾夫都不乏世界頂尖的選手,在國外的知名度遠比籃球、棒球高但只因為媒體曝光量較少,就拿不到資源,真的很可惜!」徐正賢對媒體只關注已成名的球員以及政府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感到不滿。

前幾年在台灣舉辦台維斯杯,也邀請了世界好手前來比賽,儘管台灣選手表現亮眼,接近世界級的水平,但比賽場地卻離世界標準很遠,這樣的硬體設備和後勤支援展現在世界面前,確實是讓人看笑話了。徐正賢舉例說,一個專業的網球訓練中心應該要有相當數量的球場,有重量訓練室、按摩室、選手休息室等等設備。除了硬體設施,也必須有教練、防護員、體能訓練師以提供優質的訓練。但目前國內網球訓練分工不明確,往往一個教練訓練10位以上的選手,並且身兼保姆、各式訓練、管理等責任,無法針對選手的特性提供不同的訓練方式,因此無法有效的激發選手的潛力,反而為了追求短期的績效而揠苗助長,形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窘境。

台灣的國手待遇也是令人望之卻步的地方,徐正賢以奧運跆拳道國手蘇麗文為例指出,「像她(蘇麗文)這麼努力的選手,最後得到了什麼?他的母親只要求政府能夠讓他女兒回學校當教練,能夠有個教職穩定收入。」過去的10年,台灣陸續有陳威儒、鄭為仁、盧彥勳、王宇佐、劉泰瑋、易楚寰、李欣翰等選手在國高中時期就在世界青少年男子網壇締造佳績。可是,陳威儒在高中轉赴日本發展後就放棄職業之路;鄭為仁在當年亞青盃決賽被他以兩個6:0擊敗的泰國好手烏東查克闖進世界百名內時,早已經放棄職業之路,在靜宜大學當體育講師。劉泰瑋、易楚寰、李欣翰雖然在青少年時期威名遠播,但是台灣不成熟的環境也讓他們的職業之路至今仍走得相當辛苦。

這樣的結果不免讓人替這些選手感到心酸,因為台灣的體育環境無法支持選手持續發展。再不設法挽救,選手勢必得要尋求國外支援而出走。唯有和民間企業結合,辦幾場世界級的好比賽,證明台灣選手的好實力,才能給體委會官員當頭棒喝,讓政府了解,體育確實是一個值得投資,並能讓台灣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良好途徑。

表示會將網球當作一生志業的徐正賢也說明自己的理念:「要將網球當作Industry來操作」,他表示除了球員的培育之外,也要提升觀眾的水平,培養觀眾看球賽付費的概念,有營利才有辦法讓台灣網壇持續發展。

記者 楊雅筑
                                                                             在乎我所在乎的 在這裡                                                                              憧憬我所憧憬的 在這裡                                                                  假文青也好真牛B也罷      你說                                                         我決定  笨拙也可以精彩呀    在這裡                                                ..................   嘟嘟嘟嘟答答答  ...................                                                                 最討厭20世紀少年的爛結尾了!                                         以上      我是氣球      還有      這篇自介會更新
記者 楊雅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