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

四方報 外籍朋友最親依靠

張正《四方報》

四方報 外籍朋友最親依靠

記者 林潔 報導  2009/06/07

張正手中拿著數份泰文《四方報》,隨意地走進一家泰國雜貨店,以簡單的泰文向店員打招呼,並邀請她寫一些文章。《四方報》 自二OO六年發行至今,從一開始越南文版到泰文版,通路從小吃店擴展至便利超商,如今已走過三個年頭,與外籍勞工、配偶社群緊密相依,為台灣注入一股多元 的力量。

《四方報》與編輯張正,以外籍勞工與配偶為主要讀者,為新移民發聲。圖片提供:張正

 

新移民問題 張正感觸深

台灣新移民人數已不容小覷,無論是外籍勞工還是東南亞籍配偶與我們共處,但對於他們的文化、習慣並不了解,反而成為他者或過客不受到重視。但對於遠離家鄉到外地工作的新移民們,面對陌生的環境已承擔不少壓力,工作上不平等的對待,與家人相處間受到的委屈,更是沒有抒發心事的空間。《立報》社長成露茜、《破報》主編丘德真兩人均認為台灣缺乏這種屬於東南亞的報章,於是與張正一同討論辦報的可能性。

張正在就讀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時期,到越南四個月學習語文,並且擁有東南亞研究背景,此外,他在《立報》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對於報社的組織架構十分了解。張正在做記者時曾一度認為很無聊,他思忖著媒體的報導究竟只是個歷史紀錄,還是應有影響力,引起讀者的共鳴。在越南求學之後,與成露茜、丘德真等人一同討論,最後決定以越南和泰國籍居民為主要讀者,發行《四方報》。

張正認為即使主流媒體試著關懷新移民生活,但採訪過程中卻都是說中文,這樣受訪者反而會感到更緊張。他希望新移民用母語說出自己的觀點,如此較能說出真心話,並且藉由這樣發聲的機會,讓更多人了解。曾有讀者投書認為「四方報令他有安全感」,因為全泰文(或越南文)的報刊,讓這些異鄉人有母語刊物可讀,在離鄉背景之後,藉由閱讀報紙和抒發心情一解思鄉之愁。

閱讀四方報,大概分為新聞報導和讀者投書兩部分,編輯尋找與越南和泰國的國際新聞及台灣當地東南亞居民有切身相關的議題,由志工翻譯成越文和泰文。第二部分為讀者寄信至報社,如雪片般的來函接踵而至,有回應文章、感謝或抱怨雇主等等不同內容,抒發情緒供讀者交流,還有讀者登報尋人且找到失散在台灣的朋友,不乏看見有讀者附上精美的圖畫,甚至使用中文書寫,讓有興趣的台灣人也能閱讀。

以本期頭條「救命!我在沙烏地阿拉伯」為例,張正接到來自阿拉伯的越南勞工求救,她曾經在台灣工作五、六年,後到阿拉伯工作受到虐待,求助無門之下,通知越南政府單位和媒體,如今營救行動尚未進展。張正表示,他並無法改變阿拉伯雇主虐待勞工的行為,也無法影響越南政府的態度,目前能做的是登報呼籲外籍勞工在尚未改善當地環境之前,暫時不要前往工作。

《四方報》泰文版,秉持著為弱勢發聲,關注社會公共議題。圖片提供:張正

透過報紙報導 傳播範圍廣

過去外配申請身分證需要四十二萬財力證明,政府原意是確保她們有生活的能力,然而此項政策卻充滿弊端,外配既然能在台灣生活那麼多年,並且扶養孩子,本身即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但為了要證明去像別人借錢,最後引起麻煩,這些問題不勝枚舉。南洋姐妹會在二OO七年走向街頭遊行抗議此政策,《四方報》也在當期內容中動員讀者穿國服,勇敢的站出來。在遊行當天,原以為都是姐妹會召集的人,沒想到有不少的外籍配偶是看到報紙的報導後參加,後來政府也取消這項規定。因為刊物的發展,使得社群傳播更加蓬勃,並顯示尊重、關懷東南亞新移民。

交大傳科系副教授魏玓認為新移民在台灣人數增加快速,多數學歷、經濟較屬於弱勢,就算去學中文也需要一些時間,如此在適應台灣的生活也就較慢。政府專為外勞開辦廣播節目已有一段時間,可以直接聽見聲音是其優點,但製作成本較高,相對於報紙的進入門檻也稍高,報紙費用便宜,且通路較廣,加上《四方報》為非營利組織,十分適合作為一種傳播訊息的方式。另外,魏玓也提到台灣社會十分需要這些小眾媒體的報導,但大眾媒體對於新移民的新聞多持負面或泛於活動紀錄,這並不是件好事,應該公正的報導,尤其第二代也越來越多,不應該忽視這類議題。

張正將辦《四方報》比喻為一個倒在路上的阿婆,經過的路人覺得她很可憐,但卻沒有伸出援手,而他只是先挺身而出,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來參與。異鄉人在不熟悉的環境下,生活中充滿著道不出的苦悶,這些書報的出現,提供需要的人寄託鄉愁,增進心理的親近感;不同文化在台灣展現,或許我們也該停下腳步放下成見,理解他們的家鄉背景和語言文化,跨越社會藩籬。

記者 林潔
大家好,我是JJ,林潔,傳科系大三生 喜歡綠色,喜歡旅遊,喜歡動物,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 喜歡八卦,喜歡電影,最希望可以每天都待在二輪電影院 人如其名,我有潔癖(?) 對於喜歡或討厭的東西,是表現出愛恨分明的 但是對於電子報,則是令我又愛又恨 在每週絞盡腦汁的文字練習下,是很充實的 我會努力讓自己文章進步   我們在電子報這堂課去採訪、寫報導、拍新聞,對於不同媒體有不同的嘗試, 不僅提升我文字報導能力,更學會利用AdobePremiere 影像剪接、Adobe Indesign 版面編輯、和Flash 基本網頁編輯能力, 並且訓練採訪與人應對等能力,一學年總共二十五篇新聞, 其中包括清交梅竹賽的即時報導,以及對外籍勞工、外籍配偶等議題相關訪問, 除了文字報導外,也有廣播、動畫、影音新聞的嘗試。 因為在這一學期的訓練之下有實作的經驗,並加深我對新聞相關工作的興趣。
記者 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