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

杜曉松:還檳榔文化清白 

檳榔西施,在臺灣檳榔產業可說是一種具有特色的文化。櫥窗裡的美女,性感的曝露在眾人的目光之下,她們允許眾人用各自的眼光評論她們,而她們眼中的自己卻又是怎麼樣的呢?

杜曉松:還檳榔文化清白 

記者 徐志玲 報導  2010/10/31

榔西施,在臺灣檳榔產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文化特色。她們年輕、貌美、性感、窈窕,穿著清涼,服裝多變,臉妝濃豔,腳踏十公分高的高跟鞋,站在大馬路旁邊,招攬客人,或坐在玻璃櫥窗裡包檳榔。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就算買或不買檳榔,眼光自然地會落在她們身上多停留片刻。心中或許會產生些對白,她們好美,好性感,她們為什麼要這樣穿? 不管寒風或下雨,仍然穿得如此清涼,她們這樣穿真的會賺很多錢嗎? 她們不怕父母、朋友、親人以及眾人的眼光? 大方地讓她們自己的身材展露在眾人面前,其實為的就是三到四萬塊錢的薪資。

 

她看起來只是個普通的女孩,長得不算很漂亮,也沒有濃妝艷抹,簡單的淡妝,用鯊魚夾盤上去的頭髮,身穿露背的黑色長版衣,搭配黑色的花格網狀褲襪,腳上是高筒低跟的棕色馬靴。她正忙於將一顆顆未加工的檳榔果實洗乾淨,動作純熟迅速,她賣檳榔已經八年了,她靠檳榔吃飯,是檳榔在養她,她說自己是憑勞力上班的女孩,她,化名杜曉松。

 


杜曉松說她在靠自己的勞力在工作,檳榔西施不能代表整個檳榔業。(攝影/徐志玲)

 

走樸實檳榔路線 尊重辣妹風格

店外是綠色的螢光燈,相較於附近的其他店,這燈光不算很搶眼。店內的擺設乾淨簡單,只有兩台冰箱、一個洗手台和包檳榔的檯面。冰箱內有分裝好的檳榔盒,盒上的包裝全是爆乳的性感辣妹,冰箱內還有部份是提神飲料和咖啡,檯面上除了檳榔葉、檳榔果和液態的白石灰外,看不到其他多餘的東西,這就是杜曉松的檳榔店,她自己開店,自己做老闆。

杜曉松投身於檳榔業已經有段時間,也有些心得,就算社會上將賣檳榔的小姐,視為不良行業,她還是覺得自己在做一個很正常的工作,沒有什麼好或不好,沒有出賣自己的身體,沒有做違法的事情,全憑勞力在工作,經營一家臺灣傳統的檳榔店。檳榔小姐一定要穿很少,不是她經營這家檳榔店的理念,她也不想為了多賺點錢,減少身上布料的遮蔽面積。杜曉松說:「我可以尊重同業小姐用自己的方式在賺錢,接受有這樣的文化,但不能將所有的檳榔業者,都以以偏概全的方式,只和穿著火辣性感的檳榔西施畫上等號。」她還說:「臺灣有很多很多的人是在靠檳榔為生,檳榔養活了很多的人,臺灣有句俗語說,如果一粒米養活幾百種人,那在臺灣一顆檳榔就可以養活很多人。所以我們不能小看臺灣檳榔。」

 

店家惡性競爭 影響社會觀感

杜曉松解釋,臺灣檳榔店的基本形態,可分傳統經營法和辣妹店經營法,買檳榔的顧客群主要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真的喜歡吃檳榔,另外一種就是喜歡看辣妹,前者在乎檳榔的品質,口味和顆數;後者在乎賣檳榔的小姐好不好看,身材好不好,穿得少不少,要滿足顧客視覺的同時,也要會與顧客聊天,這也形成了臺灣典型的檳榔西施。

杜曉松透露,傳統檳榔店與辣妹檳榔店的小姐所得薪資差很多。前者是固定的新台幣兩萬四,後者可能是在新台幣三萬五到四萬之間,不過有些辣妹店老闆是給底薪一萬五,其他是靠業績抽成,大概占三成左右,因此為了衝業績,西施之間競爭相當激烈。有一次位於杜曉松店面對街的兩家毗鄰檳榔攤,因發生檳榔西施拉客人糾紛,雙方約在咖啡店談判,不料一見面就大打出手,事後更告對方傷害罪。

另外,辣妹們上班不用包檳榔,唯一要做的就是拉客人衝業績,老闆為她們準備工作所需的衣物,但幾乎只遮重點部位。服裝則依當天主題而改變,護士裝,學生妹,水手服等等,都會被修改為超尺度的性感裝扮,就是因為西施為搶生意不惜露點,還可摸胸部等的新聞層出不窮,塑造檳榔西施不良的社會觀感。然而,部分檳榔業者的行為,並不能全然代表整個檳榔業。

 

 
傳統檳榔店(左一)沒有炫麗的招牌,大家目光聚焦在辣妹檳榔店(左二、三)。
(攝影/徐志玲)

 

檳榔業 以客為尊的服務業

她表示:「來檳榔店上班的小姐年齡,會有受到一點限制,就是一定要年滿十八歲,不能超過四十歲,她笑著說也就是不能太老」。杜曉松說:「檳榔業是屬於服務業,就跟一般在餐廳上班或打工的人一樣,上班時,服裝乾淨、整齊,對客人的服務態度要好,具備對客人該有的基本禮貌,懂得應對進退,當然也會要做事,要會包檳榔,一天要包大概兩千顆左右,這些都屬於範圍內的工作。」相較之下,傳統檳榔店少了許多毛手毛腳的顧客,但是偶爾仍會遇到不禮貌的客人,杜曉松認為身為服務業盡量不要得罪客人,懂得以微笑帶過。

 

臺灣的檳榔業不只有檳榔西施。杜曉松希望社會能正確認識臺灣的檳榔文化,尤其是片面了解檳榔西施的外國人。檳榔業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也帶動經濟,養活許多人口,成為一些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

記者 徐志玲
          我的全名叫徐志玲,好朋友們都會叫我玲玲。           我出生在緬甸,我心裡常常會想著緬甸,我熱愛臺灣,我感謝     臺灣給予我良好的教育和環境。傳播與科技學系是我想學好的專業     能力,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為緬甸報導真實而具可看性的新聞,     讓世界認識緬甸,可愛的緬甸,因為我覺得具有豐富資源和地理優勢     的緬甸,人民的生活不應該如此痛苦,無恥貪婪的軍政府搞得讓國家     越來越窮,越來越封閉,讓無反抗能力的人民變得越無知越好,我希望     用我學到的傳播專業能力,為需要幫助以及需要改變的緬甸人民服務。   
記者 徐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