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無奈 《不能沒有你》
黑白的無奈 《不能沒有你》
記者 賴合新 文 2009/09/27
|
◎為了爭取監護權,李武雄(陳文彬 飾)帶著女兒妹仔(趙祐萱 飾)來到台北車站的天橋上,揚言社會不公平,並割腕自殘。與警察、媒體、社工僵持了近兩個小時,警察才救援成功,但也就此讓兩人承受著分離相思之苦。(圖片來源:《不能沒有你》無名官方網站) |
戴立忍執導的新片《不能沒有你》,在2009台北電影節囊括了百萬首獎和媒體推薦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獎,未上演就已經造成轟動,今年也將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部廣受各界愛戴與備受討論的作品,是一部夾雜溫馨親情與小人物悲哀的黑白寫實改編故事,它放大了台灣冷漠制度下受害者的無奈,以及父女間的相偎相依。
六年前天橋事件
大螢幕重現《不能沒有你》取材自2003年台灣發生的一起社會事件。一名阮姓男子為了爭取親生女兒的監護權,不惜割腕自殘,抱著五歲女兒跨坐在台北車站的天橋邊,手裡握著美工刀揚言社會不公,要與女兒同歸於盡。持續僵持一個多小時的「天橋事件」最後雖平安落幕,卻使得這對相依為命的父女被迫分開,即使有一千萬個不願意,仍抵不過國家機器的一句命令、一個眼色。
六年前新聞媒體爭相轉播的這起「天橋事件」,有多少人了解到阮姓男子背後真正的動機?在大多數的觀眾眼裡,這不過是一起當時在茶餘飯後可以搬出來討論的話題,「一個瘋子父親帶著女兒自殺,還選在熱鬧的北車街頭,根本是想紅。」事發隔天,這齣驚心動魄的戲碼想當然耳就不再被提起,父親的傷心無奈也沉沒在媒體與政府機關的螺旋之中。六年後天橋事件重新上映,戴立忍導演用黑白的色調與角度,帶領全國觀眾重新省視監護權與法律的議題。
黑與白的敘述 最真切的情感
本片的最大特點之一在於它是黑白製作。或許有人會質疑,為何非得是黑白的不可?彩色當然可以,甚至可以想像,彩色不見得會比黑白缺乏渲染力,但為了保留「人」最純粹的情感,讓觀眾全心全意融入事件的起承轉合,或許,這樣是恰到好處。處於現在這個商業色彩的市場中,《不能沒有你》用「真情」當作主角,取代了俊男美女傳統的地位。
在黑白的世界裡,看不到海波的藍、草木的綠,更尋不到陽光灑在臉上的那種喜悅,彷彿在武雄與妹仔這對父女之間,連僅存的色彩──親情,都被無情地抽離;然而在這個黑白鏡頭底下,父女兩人對望的眼神卻成了最令人觸動的焦點。電影中有一幕是父親下水工作,妹仔就趴在船邊朝著混濁的海水深處望著,武雄在水裡也朝著海面那模糊的殘影看著自己的女兒。這幕經典的畫面與對白,成了走出電影院後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武雄:「海那麼深,你怎麼看得到?」
妹仔:「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
高雄港口碼頭邊破舊狹小的違章建築雜亂地堆著討海人的家當,對於武雄跟妹仔而言,這卻是一個任誰都捨不得離開的「家」。儘管外面的世界多麼五彩繽紛,殊不知那些才正是真正傷人的刺。在灰階的畫面中,一切都顯得純樸,卻也處處變得現實與冷酷。法律那把尺黑跟白對立著,忽視了其中的灰與人性,這樣的模糊地帶,正是本部片想要傳達給觀眾那聲嘆息。
![]() |
◎港口邊破舊又雜亂的屋子,不能避風、不能擋雨,不時還會有警察來敲門,但這卻是武雄與妹仔任誰都捨不得離不開的「家」。(圖片來源:《不能沒有你》無名官方網站) |
千萬票房,政府,你看了嗎?
在真實世界中,阮姓父女至今仍然不是合法的關係,因為這個體制從來沒有因為六年前的這起天橋事件而受到重視,究竟應該是「法理情」還是「情理法」?至今沒有一個定論‧但能夠感受到的是,在《不能沒有你》的劇情裡會了解「法」是多麼令小人物厭惡與不解,他們不但沒有受到法的保障,甚至對他們而言還是一種理所當然、光明正大的剝削。
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武雄跟妹仔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個縮影,明明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卻因為「窮」與沒有結婚證明而被迫拱手讓人,這種社會事件通常只會被當成一場鬧劇來處理,如果沒有「天橋事件」、如果沒有武雄這種「瘋子」、如果沒有電影工作者的「雞婆」,誰會發現在抗爭的背後都有不得已的動機?電影中,武雄為了女兒監護權奔走於公部門之間,立委推給地方,地方又丟給社會局,這樣的人球在社會體制中被踢來丟去已成為常態,但問題解決了嗎?回到現實,「人民公僕」看似熱絡的殷勤與虛偽常常才是傷人最深。對不起,因為你是社會最底層的人。電影中這段高潮呈現地相當緊湊,直到看著女兒被警察從自己懷中奪走的同時,天橋上最後一聲怒吼,又有誰聽見了?媒體、立委、總統,你們聽見了嗎?政府,請你聽一聽吧!
《不能沒有你》今年八月十四日上映,累積超過一千萬的票房,許多觀眾笑著進場,哭著出電影院,但這部戲應該不只是為了賺人熱淚。戴立忍導演將這部電影拍攝的很簡單,因為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不巧的是,這部電影上映不久前台灣發生了一件更重大的事件──「八八水災」,否則《不能沒有你》原本可能造成社會的回響可以更加強烈、更具有攻擊性。不論這部片發聲之後能否為社會帶來改善,但總是有人期待著,至少許多觀眾相信、戴立忍也相信。
若不依法行政 結局如何重演
電影中,自從武雄與妹仔被迫分開後,就再也見不到她一眼,每天放學時總是守在小學門口,一天一所,只為找到自己的女兒。做為一個父親,這種煎熬誰受得了?武雄不僅喪失了監護權,連應有的「探視權」都受到禁止,因為他從來都不曾是一個父親的身分。
監護權法制訂之初衷無非是保障親子關係,但在這場事件中,法律對武雄來說卻是剝奪意志的黑道,社會底層的人似乎沒有權談法律。武雄曾經跟妹仔說:「妹仔,去跟媽媽住啦!」妹仔用力推了老爸一把,憤怒地白了他一眼,為何連小孩選擇父母的權利都無法受到尊重?客觀地就此事件看來,法律有其職權的正當性,但如果不依法行政呢?
如果不依法行政,武雄跟妹仔就可以是一對感情令人稱羨的父女;如果不依法行政,妹仔不會在離開父親後的生活都不說話;如果不依法行政,武雄可以在每天睡覺前唱歌給妹仔聽;如果不依法行政,兩人就不用每天承受夜夜加深的相思之苦。又如果警察跟公部門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如果真的不依法行政,妹仔現在可能還睡在破舊的漁港邊不曾上過小學、武雄與妹仔每天仍得戰戰兢兢度日以防警察來敲門、妹仔每天都得跟著父親到海上從事違法又危險的工作……。如果是我們,會選擇哪樣的未來?
法律是由人創造出來管理人、保障人的,然而法律的制定者往往都不是法律的適用者,「依法行政」這句話聽起來理所當然,但法律真的能保護到所有人嗎?立法的人經常是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制定出來的法律往往也都只是在保障這些既得利益者,他們擁有法律的修訂權、解釋權,而社會底層的人無權就只能接受,或者抗爭。難道,這永遠無法被改變嗎?
回到電影的結局,社工人員將久久不說話的妹仔帶回港口邊,武雄工作歸來的船隻緩緩靠近,妹仔憂鬱的眼神似乎得到了一點光明,兩人就這樣持續對看直到畫面黑掉、戲院燈光亮起為止。導演大可安排許多相擁而泣的感人畫面來取代這段「無言的結局」賺人熱淚,但這種灑狗血的感情真實嗎?戛然而止的結局看似突兀,但卻在每位觀眾散場後的心中留下不同的結局分別進行著,《不能沒有你》。
![]() |
記者 賴合新
哈囉~ 大家好!! 我是喀報小小小記者"小新"~ 雖然很少人這樣叫我,但我覺得只要聽到這個稱呼就會感覺很窩心 我不太擅長將自己的想法用適當甚至是美妙的文字表達 但總希望,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能夠傳達給每一位你和他 不管 以後是否會當個記者 但學習當個有獨立思考以及有影響力的傳播人 是現在很享受的事囉! 路 走對了 就不怕遙遠 喔耶 喀報加油~~~!!! PS.我很喜歡洗澡,因為這是一天24小時唯一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幾分鐘,沖下來的冷水、熱水,都是靈感的來源 My working pl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