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

自由寫手 放牛班生命故事

一群被世人遺棄的劣等生, 在閱讀與日記裡頭重新找回自己, 再次看見這世界。

自由寫手 放牛班生命故事

記者 林穎瑄 文  2009/09/27

「我們班就像一盒蠟筆,即使蠟筆的邊緣有點粗糙,中間或許已經斷裂,他們仍試著把碎片拼湊在一起,磨平粗糙的邊緣,甚至變得比原先更為鋒利。」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替她203班的學生找到一個適切的比喻:不是單一的色彩,而是一支支歷經風霜的彩色蠟筆。

◎203班就像一盒蠟筆,雖然粗糙,但開始用心繪畫生命以後,將越來越平滑。
(圖片來源:Flicker)


作者艾琳.古薇爾從1994年開始擔任美國加州長堤伍德羅‧威爾森高中的英文老師,起初,她以為自己要面對的是全社區最多元化的班級,然而實際上,她的班級卻是一個以種族、幫派劃分教室區域的「放牛班」。「我們幹嘛要讀那些穿著緊身褲死白人寫的書?」一個滿嘴粗話的十六歲學生大聲的問,這是夏勞德,一個傲慢又敵視所有人的麻煩人物,但當班上同學取笑他的厚嘴唇時,夏勞德卻啞口無言,眼眶逐漸浮現淚水,刺蝟般的堅硬外殼開始崩潰 ……因為對這群成天與街頭混混為伍、早就被老師放棄的學生來說,外表的狂妄,不過是種防衛機制和遮掩自信新缺乏的假面具。

威爾森高中203班的150位高中生,從小就與幫派群聚,生長在飽受暴力威脅的敗壞環境,他們親眼看見親人在無情的幫派鬥爭被殺害,也目睹了朋友遭受種族欺壓的凌虐而死亡,還得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死亡名單上的字母串。在他們的回憶裡,沒有一件事是快樂而且溫暖的,沒有玩具汽車或芭比,也沒有天真微笑的權利,時時刻刻揚起下巴,準備迎接敵人。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遭社會遺棄,除了面對親人離異的無奈、朋友的背叛與失去,連師長都對他們置之不理、放棄管教。

然而,古薇爾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靠著美式足球和繞舌歌手史都比狗的歌曲努力拉近她與學生的距離,並陪伴學生觀看他們從未聽見與看過的《辛德勒名單》,一同見證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真的很難想像身上盡是刀疤、彈孔與縫線的他們,竟然不知道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頁,究竟是教育體系是出了問題,還是老師根本不曾打算教育他們?眾所皆知,教育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擁有好的教育,才會有良好的國家發展,但是,台灣的教育到底如何?老師體罰學生、非常態編班的分別教育、M型社會造成的貧富落差以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仔細想想,我們到底為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而社會又為教育做出什麼改變過?

◎自由寫手用生命寫出的日記故事。( 圖片來源:《自由寫手的故事》官網)

放牛班的自由女神
《自由寫手的故事》中,每一個學生都很獨特,他們並非天生就是壞小孩,只是欠缺自信與放棄希望。曼尼因為古薇爾老師的鼓勵,寫出自己用生命體會的大學申請書,他不僅要克服種族歧視的障礙以及好友被害的痛苦、讓母親接受他那傷痕累累的過去,這一路上佈滿辛苦與艱難,但曼尼依然順利考上加州柏克萊大 學,成為一個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力的人。一個好老師,勝過一百個警察,一旦放棄了管教,等於也在和現實社會說放棄!教育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只要肯用心付出,藩籬自然會破除,問題學生也會有所改變,而且,是影響一生的改變。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敘述一個法國輔育院的故事,一群快要被放棄的孩童,在馬修老師愛心、耐心的管教下,透過音樂與唱歌逐漸找回自己,高唱生命的樂章。然而,我們是否想過,如果沒有馬修老師的出現,如果沒有古薇爾老師的堅持,這群孩童的人生是否會有極大的改變?也許他們會繼續沉淪,對生命絕望,只能一輩子在禁錮裡哼唱悲歌小夜曲。電影《春風化雨》裡的凱汀老師說:「活在當下,就是做,別想太多。」很多事都是這樣,身旁的人都勸你千萬別這麼做,連自己也很不確定到底該不該做,但你一旦投入,就會永無止盡的做下去,因為只有實地去做才能體會感動。

我相信古薇爾老師也曾經內心糾結過,也曾經失望缺乏信心,但在這段過程中發現她的付出與努力是有回報的,203班也幫助找她到了自己的定位,不需要做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但要做一個能發揮影響力、能陪伴150位桀傲不馴的學生重新找回人生希望的家人。

◎一切都將過去,因為古薇爾與她的學生們已經準備好重新出發。
(圖片來源:電影《街頭日記》官網)

永不放棄的夢想之路
在自由寫手成立的道路上,古薇爾老師與她的學生飽受種族歧視和旁人不尊重的眼光,但她持續透過《安妮的日記》、《莎拉塔的圍城日記》等二戰時期文學作品,鼓勵她的學生勇敢面對 過去,幫助學生看見自己,成為一個個獨特的自由寫手,寫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當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
這段過程或許艱難,但仍然有一群人默默在背後支持著古薇爾老師與203班: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曾經讚嘆過他們的日記故事,金士頓科技公司的總裁也資助過這群學生,連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得主希拉蕊‧史旺也頌讚古薇爾老師及這群學生所帶來的改變。這群曾被放棄的自由寫手,用親身的經歷換出生命的故事,以自己嶄新的人生寫出美好的見證,那我們呢?

我們所能做的,絕對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多,就算只讓某個人快樂一個小時也很值得。讓許多的不可能,變成無限的可能,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陰暗地窖裡的一道亮光。

但願今日的我們,可以一起大聲的說:「我們在改變這個世界。」

Teach With Your Heart . 

記者 林穎瑄
這裡是林穎瑄 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無限幻想 的交通大學傳科系學生 一分一秒都不願意放棄 接觸這個世界的機會。  旅行,是我的愛人之一 願意花上所有的時間拜訪整個世界 因為還想要更接近這個世界; 寫作,是走向新道路的過程 因為還有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執迷不悟的喜愛畫畫、創作 拿到紙筆就拼也似的動起手來 誰也別想勸我停止 因為我還在持續的前進 可以與我聯絡:itisme719nctu@gmail.com
記者 林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