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

一代劍豪 宮本武藏

一個日本人的國民偶像,讓大師押井守都出手推出動畫電影。「一乘寺松下」武藏究竟以一擋幾?巖流島對決小次郎下場又是如何?名滿天下卻是謎一般的人生,宮本武藏,參上!

一代劍豪 宮本武藏

記者 蔡少安 文  2010/10/31

本武藏可說是日本人的國民偶像之一,但是他的人生卻留下許多謎團百年來關於武藏人生中的高潮迭起,有數不盡的電影小說探討,甚至許多電玩遊戲也看得到武藏的身影。動畫大師押井守替《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一片進行腳本工作,片中提出了許多新解,究竟武藏有何等魅力

 

大師互換職位 再續莊周禪意

1981年出道後,押井的動畫大都是日本國內導向的作品,比如奠定他個人風格的《福星小子》;《攻殼機動隊》是他揚名海外的重要作品,推出後同時在東方和西方、動畫和電影,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押井的作品「禪意深遠」,看完總是擔心是不是遺漏了什麼?雖然感受得到影片不知到地下幾層的深度,但一時又無法摸透。比如《攻殼機動隊》吧,主旨是在說人機融合的未來,任職公安九課的少校,全身義體化生化人草薙素子的旅程;探討「何謂人?」的議題是整部動畫的大哉問,但電影裡的各個段落,是不是隱含了其他的意義呢?例如《攻殼機動隊》劇場版的第二集,公安九課的Batou與Togusa前往駭客的基地調查時,反覆多次的同樣橋段、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禪話」,到底想傳達的是什麼呢?

 

西久保利彥,或是西久保瑞穗,是押井長年仰賴的左右手。押井的經典作品,例如《機動警察2》、《攻殼機動隊》都是由他擔任演出一職。雖說是左右手,西久保不只做過許多大作,他和Production I.G的淵源關係密切,押井很多作品也是以Production I.G為大本營。而這次位置交換,西久保利彥作為監督,押井守只在第二線負責腳本,本作該說是西久保的作品。表現手法而言的確是Production I.G等級的手法,不過主菜的劇情稍嫌悶了點。

 

日本亞瑟王的謎樣人生

武藏生在動盪的戰國時代末期,此時的足利幕府搖搖欲墜,毫無實權可言,只能任憑割據一方的大名彼此爭戰、擴張實力。武藏小時候便長得很與眾不同,不符年齡的人高馬大、面如惡鬼,另外因為父親的緣故對劍術很有興趣。不如說是小男孩對武士的嚮往,扔下木刀直接進入肉搏戰的打架居多吧。不過武藏十三歲便開殺戒,打死了在村子裡找人比試的新當流劍客。而後武藏便踏上了長達一生的飄泊,此後武藏的人生有文字記錄的部分不多,大多是雪泥鴻爪般,無從追查的流浪生活。


武藏晚年的自畫像(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武藏和同時代的上泉信綱,兩人皆為一流的劍客,境遇卻大大不同。上泉信綱創立了流派-新陰流,後來擔任幕府將軍家的劍術師範,在封建時代的日本領有不錯的俸祿,流派一直傳至今日;上泉信綱也被後代封為劍聖。武藏呢?武藏終其一生可說是不得志,在日本各處流浪;武藏自創的「二天一流」,其神髓自武藏後可說是已失傳。但武藏在歷史舞台上留下的光輝絲毫不遜於劍聖上泉伊勢守信綱,這點從後人對他浪漫化的想像可知一二。

 

後世有數不盡的作品討論武藏:吉川英治和司馬遼太郎都以武藏為主角寫過小說,電視劇數不勝數,二次創作的電玩遊戲當然也不會少了他;武藏之於日本人,大概就像亞瑟王或是三劍客之於西方人吧。武藏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和小次郎在巖流島的決鬥,這段傳奇被二十世紀大眾文化大量地運用,以致即使沒有特別研究相關歷史,也都耳聞過「宮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巖流島的對決」這類標題。

 

   
今日巖流島上武藏與小次郎對決場景的雕像(圖片來源 / flickr)

 

自馬術悟兵法「 五輪書」的秘訣

本片對熟悉武藏的觀眾稍嫌無趣,全劇就像是複習各個版本對於武藏的記載,比較有趣的大概是對武藏提出新解,畢竟武藏在歷史上本身就是個未定論。本片有幾個有意思的著眼點。

 

「武藏劍術的本質在於騎馬」,會這麼主張是以武藏參加過的會戰為基礎。武藏一生參加過幾次會戰,怪的是他一直都是個馬前卒,從來不是符合他武藝和文略的將領之位。押井,或是西久保,誰都好,認為武藏因為在戰場上失去朋友,以及打不贏騎兵(騎兵對步兵,誰佔優勢可想而知),而開始思索新的劍法,並以武藏留下的兵器說武藏對於「馬」有執著。是對是錯呢?問武藏吧。

 

下一個問題:什麼是武士?從武士的定義,先論騎士,由騎士討論西方貴族,從西方貴族的心態,再討論西方的騎馬戰和日本的騎馬戰之間的武器策略差別;看似和二刀流一點關係也沒有。接著從騎士討論歐洲、中國和日本的騎兵差異,而從中確定日本武士階級的意義。然後,以騎馬為基礎討論武藏的劍法。

 

武藏所著的「五輪書」裡記載了很多他對於兵法的見解,本片接下來便從五輪書裡對於太刀的握法、對戰的要領,結合劍道的步伐、段數等等,歸結出「即便武藏沒什麼騎馬戰的經驗,卻以騎馬為基礎創出二刀流」的說法。這樣的立論基礎在於,武藏以原本即為劍道基礎的「步伐」,模擬騎馬的律動;到頭來武藏有沒有馬已無所謂,武藏綜合基本劍道以及馬背上用太刀的要領,還有自己的兵法心得,創出獨一無二的二刀流。著名的「一乘寺松下」,不管敵人是一兩百人,還是較合理的推測約二三十人,武藏的二刀流讓他全身而退,還讓敵人全軍覆沒

 

貝多芬三弦琴 新譜不朽武藏

 除了耳目一新的表現手法,音樂的運用也是本片值得一提的特色。除了三弦,大量穿插其中的背景配樂是貝多芬的名作;片末的主題曲,日式老歌風味的吶喊裡道出了武藏一生的抑鬱,值得一聽。

 

長久以來武藏的特色之一便在於他的可辯性,因此本片提出新看法也無不可。儘管攻守交換,押井和西久保兩人的功力依然讓觀者佩服,立論援引史料、敘事方式不落俗套,在關鍵場景回到動畫方式表現。是對武藏的新解也好,悶得讓人看不下去也好,押井和西久保重新帶著觀眾檢視武藏這個爭議性的人物,片末還是再次為說書人鼓掌吧。

記者 蔡少安
清晨六點的經國大橋 沒有喧囂的車流 只有七點即將轉為炎熱前的清風和自己留下的軌跡。 每一天每一天,彷彿被什麼追趕著度過。 什麼時候可以上路去尋找最佳地點?
記者 蔡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