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大馬真實的美─巴殺
巴殺,一個以馬來語(Pasar)翻譯而來的名詞,意思就是菜市場。如果想要體驗馬來西亞地方文化特色,並不是到著名地標─雙子星塔(KLCC),也不是到觀光名勝的旅遊景點,而是親自到巴殺走一趟。
體驗大馬真實的美─巴殺
記者 張國鍵 報導 2009/10/04
![]() |
他們是買菜的小販,每天早上6點開始固定在巴殺擺攤做生意。(張國鍵/攝) |
巴殺,一個以馬來語(Pasar)翻譯而來的名詞,意思就是菜市場。如果想要體驗馬來西亞地方文化特色,並不是到著名的地標-雙子星塔(KLCC),也不是到觀光名勝的旅遊景點,而是親自到巴殺走一趟。
這是一個聚集馬國不同族群、不同種族的場所。每天早上六點半開始,就可以見到人潮漸漸地湧入巴殺選購鮮蝦魚菜。巴殺是大多數大馬國人解決生活需求的去處之一,無論任何職業、身分地位、種族、宗教等等,大家都會聚集在這裡,可說是一個「大馬族群的大雜燴」。從草根百姓的生活型態中,更能夠體驗馬國地方的文化色彩,而一些象徵性的雙子星塔(KLCC)、艷麗四射的旅遊景點等等,這一切只是在行銷馬來西亞表面,而不是展現馬來西亞內在。
![]() |
在巴殺可以看到不同族群的人們來這裡買東西。(張國鍵/攝) |
|
回教信徒的殺雞方式與眾不同,殺死雞後一定得把雞頭去除才能拿到市場上去賣。(張國鍵/攝) |
|
兩位逗趣的馬來魚販,拿取攤子上的魚做出滑稽的動作。(張國鍵/攝) |
|
這位小弟弟趁著學校假期,到爸爸的攤子幫忙。(張國鍵/攝) |
|
老伯伯正精心挑選新鮮的蔬菜,另一旁的老闆正準備為他結帳。(張國鍵/攝) |
![]() |
三大種族比比看誰賣的魚最大?最終結果是馬來族的小販勝出了。(張國鍵/攝) |
![]() |
這位攤販趁著沒客人的時候坐下來休息片刻。(張國鍵/攝) |
|
這位孟加拉籍客工正在點算今天辛苦所賺來的錢。(張國鍵/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