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

《失控的總統》當理性衰敗時

《失控的總統》一書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著,從媒體、理性角色以及金權政治等多個面向,犀利的指出─ 美國的政客正利用所謂的法治與民主,進行私人擴權運動與剝削民眾自由之實。

《失控的總統》當理性衰敗時

記者 鄭伊婷 文  2009/10/04

 

《失控的總統》書影(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當電視媒體成為我們獲取每日新聞資訊的單一管道時,民主的養分—理性與思辨能力也漸漸凋零。身為民主典範的美國,正發出一個強烈的警告訊息,失控的布希政府究竟利用民眾的恐懼做了哪些「好事」,你不得不知道。

作者高爾為美國前副總統。他在一九七六年被選為美國眾議院的議員,一九八四和一九九○年被選為參議院的議員。高爾在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日就任為美國第四十五任副總統。寫過《瀕危的地球》和《不願面對的真相》兩本暢銷書,因關懷全球氣候而於二○○七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本書是高爾續《不願面對的真相》後,第二度榮獲「鵝毛筆獎」並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的重要著作。

 

 

當民主漸漸變質發酸

在現代這個社會中,有幾個人能說出對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瞭解多少?當電視廣告取代了政見辯論、候選人靠曝光度與隨興亂喊的空頭支票,而非明確可行的政策規劃贏得選舉時,無疑是親自餵食支持他的選民,裹著蜜糖衣的可怕毒藥。《失控的總統》一書作者高爾在導論中談到,傳播媒體定期發作的新形態連續性執迷症狀—明星與名人的各類花邊新聞、醜聞、審判和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等佔據廣大電視觀眾們,每星期數兆小時的生命時,國家正在靜悄悄地針對戰爭與和平、全球氣候和人類生存、自由和野蠻、正義和公平等議題做出重要決策,在高爾看來,未來的歷史學家必會將這些決策稱為一連串災難性的錯誤決策。

然而,一環扣著一環,事實並不僅此於止。電視不只取代印刷文字,更將即時活動影像、文字和音樂以同步放送給所有電視觀眾,其影響力遠遠超過文字。廣告商發現了這點,公職候選人也發現了,由於廣告的鉅額費用,金錢在美國政治的重要性急遽增加,捐獻者的影響力也大幅提升。「只要政治對話主要是以購買昂貴電視廣告方式進行,金錢將繼續以各種方式主宰美國政治。」高爾拿出他自身參選聯邦參議員的經驗為證,並在書中的第三章<金權政治>中提到當代以電視平台為主的公共領域,大幅限制了一般民眾的參與,當人民只能看、聽,卻沒有發言權時,整個施政程序根本是欺騙社會。

 

 

理性、恐懼與信仰

《失控的總統》花了很多篇幅在描述理性、恐懼和信仰的關係,高爾對此做出一個貼切的詮釋—就像是剪刀石頭布:恐懼驅逐理性,理性挑戰信仰,信仰克服恐懼。高爾在書中指出,布希政府充分利用民眾的恐懼與信仰,做出一連串讓人咋舌的決策並且試圖掩蓋事實。舉例來說,布希政府利用九一一事件後民眾的恐慌心理出兵伊拉克,而大多數人民聽信政治人物的說法,贊成對一個既未攻擊也未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展開軍事入侵行動。

更誇張的,美國政府在當時不停散佈所謂「善」與「惡」的對立觀點,將民眾們對「非我族類」的恐懼運用到一個極致—將虐囚行為合法化(或是默許),並大動作逮捕無辜的阿拉伯裔美國人,藐視法律試圖監聽民眾等。這都不是一個理性國家所能容許的事情,但布希政府做到了,為了權力與利益,大量的使用「先發制人」的單邊主義來擴展美國的軍事規模,不但使得美國在全世界的道德聲望降到了冰點,也讓自己國家陷入了一個更危險的處境。「伊拉克戰爭已變成恐怖份子招募新血的大好機會,這場戰爭被他們做為對美國及美國政策最具殺傷力的指控。」高爾在書中強調。

 

 

不能不知道的真相

高爾在〈對個人的威脅〉中引用美國憲法主要起草人麥迪遜的話:「有權者逐漸靜悄悄地剝奪人民自由權的例子,多過於以暴力方式突然強奪。」在《失控的總統》一書中提到,布希政府抨擊法院審視其行動的權力、國會調閱公帑花費資料的權力、新聞媒體報導政府現行政策的權力,以及批評政府行為太超過的任何人。布希政府將一個增加空氣汙染的法案稱為「淨化天空計畫」,或將一個增加國家森林總砍伐面積的法案稱為「健康森林計畫」,並且將美國環保署許多重要職位安插給該行業污染最嚴重者擔任。

正如高爾所說,所有濫權者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顯然不怕引起公憤,因為少有人知道他們的惡行,而事實似乎如此,因為在美國民主中沒有什麼雙向對話。高爾在《失控的總統》中所下的功夫可說是無庸置疑,書中引用許多美國開國元老曾說過的箴言以及警告,和因為誠實負責而丟了烏紗帽官員的說詞,以及布希政府與其幕僚們漏洞百出的烏龍發言,還有許多他們刻意忽略或根本擺在一邊的明顯事實與報告。像其中一例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前,內閣成員手上確實握有至少兩個劫機者的名單,然而,由於這項情資處理不當,因此未能保護美國人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四年後,卡翠納颶風襲擊紐奧良前四天,有人發出可怕的警告說,如果該颶風依照當時的路徑前進,河堤將被沖毀,紐奧良市將被淹沒,數千人的性命將岌岌可危。而此時的美國又好像無政府般,什麼準備也沒有,也未擬定任何計畫,更別提做出有效反應。

書中不但脈絡清晰的還原許多政治遊戲下所造成的悲慘後果,更提醒民眾需要恢復理性的時候到了。反觀台灣的政治環境,應該不會像美國這麼誇張,但如果不去掙大眼睛觀察曾在美國發生的民主病變史,無疑是浪費了一個寶貴的機會教育。

 

 

記者 鄭伊婷
大家好,我叫鄭伊婷,是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100級的學生。家住高雄的我是個純樸的南部人,對很多社會大事都是後知後覺漠不關心,即使有稍微說得出口的議題通常也只是略懂皮毛,講不出什麼大學問。觀望現代社會的教育體制,常常憂慮台灣大學生的未來在哪裡,殊不知一切都是從自己做起---關心身邊的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我相信我們這一群身為國家未來棟樑的莘莘學子們,能做的絕對不僅僅是”死讀書”,而是充分發揮我們的活力與創意,努力團結起來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我期望不久後的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對時勢敏銳,敢說敢言並對自己負責,充滿感性與知性的優秀青年。盼請大家多多指教!
記者 鄭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