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超越Beyond
Beyond超越Beyond
記者 鄭琬馨 文 2009/10/04
![]() |
Beyond四人時期,由右至左為:黃家駒、黃家強、葉世榮、黃貫中。(圖片來源:人物星球頻道) |
日前在小巨蛋開演唱會的五月天,是許多台灣樂迷心中的「天團」。但五月天心目中的天團,是已在2005年解散、堪稱香港傳奇樂團的「Beyond」。Beyond成立於1983年,至解散前歷經多次成員加入或退出,最廣為人知的組合為四人時期:主唱—黃家駒、吉他手—黃貫中、貝斯手—黃家強以及鼓手葉世榮。Beyond在四人時期創作的音樂,直到今天還是許多樂團選擇演奏的曲目,到底他們的音樂有什麼神奇的地方,能夠通過時代變遷的考驗,依然受到青睞?
出身地下樂團 與現實拔河
Beyond出身於地下樂團,他們嘗試各種不同的曲風,有別於80年代香港樂壇多直接翻唱日本、台灣的歌曲。另外他們使用粵語創作歌詞,當時大部分地下樂團都以英文作詞,這樣原創性的歌曲讓Beyond奠定獨樹一幟的風格。但這樣非主流的音樂,並沒有引起注意。樂團中靈魂人物,同時也是主唱的黃家駒,他姊姊便曾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對他(黃家駒)說過,你們為什麼不能創作一些我能在卡拉OK唱的歌?」在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下,Beyond決定稍做妥協,正如黃家駒所說:「要有人聽,才能傳達出我們的理念,有人氣之後我們才能做自己想要的音樂。」
![]() |
Beyond的靈魂人物—黃家駒,對於音樂有自己的理念。(圖片來源:beyond相片)
|


雖然現實與理想存在著差距,但Beyond不會在理想無法達成、必須遷就現實的悲哀中自怨自艾。他們選擇在音樂中傳達他們對社會、世界的看法和期望,相較於現代饒舌歌手創作的Rap,充斥著髒話等憤世嫉俗的歌詞,Beyond以較為溫和的方式呈現。例如「大地」的創作背景是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歌詞是這樣寫的:「回望昨日在異鄉那門前,唏噓的感慨一年年,但日落日出永沒變遷……」精確道出許多年輕時跟隨國民政府到台灣的老兵,在多年以後回到家鄉的心情。而另一首歌曲「長城」

言之有物 才是做音樂的動力
Beyond除了對祖國以及兩岸之間的議題十分關注外,他們的音樂中隱含了企求「世界大同」的期望。在1991年,Beyond跟隨宗教團體到肯亞採訪,在當地看見難民生活的情形。這一趟肯亞之旅,讓主唱黃家駒對於戰爭引起的種種饑荒、貧窮,感到很難過,因此寫了「Amani」這首歌。「Amani」是肯亞語「和平」的意思,「無助與冰凍的眼睛,流淚看天際帶悲憤,是控訴戰爭到最後傷痛是兒童」,歌詞正是他眼中非洲當地兒童的寫照。另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光輝歲月」
則是紀念南非民主領曼德拉,「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這兩首歌曲可以明顯看出Beyond對民主、自由和和平的渴望,他們關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全世界。
![]() |
Beyond關注的是全世界,圖為Beyond與肯亞當地兒童的合照。(圖片來源:搜搜圖片網。) |
其實在KTV很能夠唱到Beyond很「芭樂」的歌,像是入選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的「真的愛你」


當時為了讓大家更認識Beyond,他們還做了一些可能很不「搖滾」的事,像是主持綜藝節目、客串電影等等。台灣的觀眾或許看過香港電影「開心鬼」系列,其中「開心鬼救開心鬼」這一部片中的四個大男孩就是Beyond。另外一部由周潤發和張艾嘉領銜主演的賀歲片「吉星拱照」,Beyond也有參與演出。雖然演出這類電影感覺很不「搖滾」,但藉由片中穿插著他們創作的音樂,也算是一種行銷的手法,目的是讓大家認識,進而聆聽他們音樂裡更核心的東西。
主唱殞落 Beyond不墜
在香港、內地、台灣以及星馬頗具知名度的Beyond,在1992年開始拓展日本市場,四人多次前往日本宣傳。在1993年一次宣傳中,Beyond參與日本的綜藝節目,主唱黃家駒不幸從高台上跌落,頭部著地而傷重不治,得年31歲。Beyond頓失重心,因為黃家駒對團員們而言,是一個領導型的人物,主導著他們音樂的走向。但其他團員們選擇繼續走下去,因為「家駒會希望我們繼續做音樂的」吉他手黃貫中說。
![]() |
Beyond三人時期,依然在音樂界上持續地努力。(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新聞中心) |

這就是Beyond!不是無病呻吟,不是為了譁眾取寵,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好的音樂經得起考驗,正如黃家駒對世界關注的理念、對音樂的堅持,能永遠影響著他的音樂夥伴和樂迷們。逝者已矣,但美好會留在活著的人的心中,永遠。
![]() |
記者 鄭琬馨
我是鄭琬馨,名字很難寫的鄭琬馨。因為當總編輯的關係,所以想放一張新的照片,雖然電子紙剩下兩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