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愛心去旅行 國際志工正夯
帶著愛心去旅行 國際志工正夯
記者 林乃絹 報導 2009/10/04
![]() |
世界上仍有許多角落等待國際志工用熱情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微笑。 (黃湞尹提供) |
「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商業週刊在二○○七年預期了「壯遊」概念方興未艾,國際志工搭上這波熱潮,成為年輕人完成壯遊的首要選擇。
近年來,在全球化熱浪與資訊快速傳播下,過去侷限於區域的志願服務,延伸發展為跨國界志工行動。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團體、甚至學生組織,對於國際志工的推廣不遺餘力,但是,年輕志工和推行單位都準備好了嗎?
送愛到國際 青年志工定位難
自二○○一年起,國際志工協會(IAVE)以「國際志工年」作為號召,向全球宣告志願服務的理念。直到近幾年,開拓國際視野和提倡人文關懷成為社會聚焦的重點,台灣的國際志工計畫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經過長期宣傳,越來越多人接觸此議題,人們對於國際志工不再陌生,「外在環境的催化,讓國際志工的獨特性被強調。」今年透過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AIESEC〉至非洲奈及利亞擔任志工,同時也擔任交大分會人力資源副會長的陳雨暄一語道破國際志工吸引學生的因素。
![]() |
各組織以「改變生命」為號召,當作國際志工的宣傳。(圖片來源/AIESEC台灣官網) |
然而,無論是基於對弱勢的關懷,或者是對於異國的嚮往,大量年輕人投入國際志工的行列,外界不免對於志工們的初衷感到好奇,更對服務成效產生質疑。「做一些特別的事!」歸國志工們異口同聲地說明自己擔任國際志工的動機,表現出青年勇於接受挑戰的態度。當然,志工也不否認,選擇當國際志工的同時,實際上也有個人考量,今年透過若水國際公司至菲律賓馬尼拉擔任志工的陳泓瞬不諱言地說:「有了正當理由出國旅遊,國際志工變成另一種旅行團形式。」。陳雨暄甚至認為不該把國際志工與一般志工混為一談,「希望藉由國際志工這個管道,對自己和當地都有些改變。」她直言。由此可知年輕學子對於「國際志工」的內涵認知與各機構成立專案的初衷仍有出入,「國際志工」的定義還處於摸索與形塑的階段,該如何導向正確的價值,不僅是各組織的責任,更需要全面性的教育,才能免於被外界詬病。
國際志工計畫的順利實施,不僅需要台灣本地單位的縝密安排,更有賴合作國家當地機構的完善接應,兩國協調過程的漏洞,志工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彌補,陳雨暄表示:「兩國聯繫資訊有落差,還沒出國就為了簽證忙得焦頭爛額!」另一方面,她也提及AIESEC屬於未完全法人化的學生組織,利用國際網路平台進行人力資源的配對,時常因為系統瑕疵造成耗費時間,卻無法如期簽約的情況,零散的結構實在無法與一般國際組織相提並論。陳泓瞬則認為機構本身的人力不足及資金缺口也會成為志工服務的阻礙。種種問題造成有意出國擔任志工的學生們許多負擔,許多學生就此打退堂鼓。
在青海擔任志工的黃湞尹帶著孩子們一起走出校園,孩子們十分捨不得這群「老師」離開。( 黃湞尹提供)
突破困境 用心壯遊世界 陳泓瞬在菲律賓陪伴幼童,並協助建造房子,與當地孩童建立十分深刻的感情。(陳泓瞬提供)
暫且不論體制上的缺陷,學生們藉由國際志工的機會放大了生命的格局。「學習當地文化、體驗新的生活方式、練習與陌生人相處。」今年透過伊甸基金會至中國青海擔任志工的黃湞尹分享自己的收獲。比較起泰北、柬埔寨等地區,在安全考量下,她選擇到中國西北部教導當地孩童音樂,「原先以為當地生活會很糟,但事實上沒這麼困苦。」話雖如此,旅程中初嘗高達四十六度的青稞酒、體驗在茅坑上廁所、沒水洗澡等等,都是她這輩子難以 忘懷的記憶。
陳泓瞬以「愛無國界,夢想起菲」專案到了菲律賓,一星期的服務徹底改變他對菲 律賓的刻板印象,「照顧的孩子很懂事,風土民情很純樸,對菲律賓超有好感!」陳泓瞬開心地分享他的精采回憶,甚至認為即使付出許多金錢和心力在這趟旅行,但一切付出都十分值得。而「學習放下身段」則是他志 工服務最大的收獲,「瞭解他們的生活之後,才發現自己活得很不認真。」談笑之間也能感受到志工經驗帶給他的成長。他也提及出發前對菲律賓的預設與實際狀況有極大落差,「帶去的物資不敢送孩子,怕他們不想要!」他笑著說明當地的生活水準比預期好很多,而且當地居民對於遠從他國至菲律賓服務的志工十分友善。然而,他解釋菲律賓人民歡迎志工的原因:「或許是志工消費能力高,把我們當成賺錢的工具。」言談間透露些許無奈。
![]() |
陳雨暄在奈及利亞宣導愛滋病防治,跨越種族和國界擁有一群好朋友。(陳雨暄提供 |
「非洲可能是我這一生都不會去的地方!所以它才吸引我。」陳雨暄笑著說,原先父母反對前往非洲的她,回到原點思考自己的初衷,再一次堅定自己前往奈及利亞的決心。面對一個未知而神祕的國家,她選擇讓新的生活體驗影響自己,非洲的多元種族和傳統習俗,曾讓她一度感到迷惘和恐懼,她以玩笑的口吻說:「不知道是放棄還是接受了。」她提醒自己要學著跟當地人生活,因此,陳雨暄更有勇氣去做不一樣的事。走過這一趟,她自嘲地表示無法在一時片刻具體說明自己成長多少「出國當志工之前和回來,有些東西已經變了。」,訪談之間能清楚感受到她廣闊的國際視野。
一生都要有一次的壯遊
詢問起歸國志工們是否願意再去一次?他們毫不猶豫回答「是!」,很顯然地,「帶著愛心去旅行」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當志工們一群群帶著熱情走出世界,期待外界的支持與鼓勵,即使有所不足,卻能夠在過程中學習與成長。當人們對於這個社會逐漸失去信心時,有群年輕的孩子正在用自身微薄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當國際志工熱潮風起雲湧時,除了反思過程中的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外,更重要的是發揮個人正面影響力,「每個人一生都要有一次壯遊」而這趟壯遊,不僅要改變自己,更要點燃世界的希望。
![]() |
記者 林乃絹
Hello~我是非專業司法記者林小可^_^ 既瘋狂又衝動地選擇以「死刑存廢」為題,開始這學期的系列報導。 認識自己的懵懂無知,也發現自己的不知好歹, 一次次的深度採訪、資料收集和報導撰寫,總有意料之外的收獲! 無論如何都沒有放棄的理由,因為夢想依然清晰,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麼必定是成為新聞記者這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