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大仲馬俱樂部》
歡迎加入《大仲馬俱樂部》
陳明鈺 文 2009/10/04
![]() |
|
刺激而聳動的標題,讓這本書成為銷售全球的推理懸疑類的熱手書籍(圖:博客來網路書店) |
歷史知識深廣 更勝丹布朗
這本由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所寫的《大仲馬俱樂部》,由范湲翻譯的作品,誘人的標題令人想一賭為快。這本書在行銷包裝手法上成功的吸引到大家的注意,腰帶上的「你要把生命奉獻給書本,還是魔鬼?」,給讀者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自古以來,和魔鬼有相關的主題都是讓人好奇而神秘的,大仲馬驚人的寫作技巧與出版速度而有「與魔鬼訂下契約」的傳說。你無法想像在這本書前一百多頁的篇幅幾乎已為大仲馬的作品列出一個年表,精采的章節在主人公的對談中穿插,作者貝雷茲對這本書所展現的驚人博學能力,與收集資料的範圍廣大,遠遠超乎一個只想要拿這本書作為消遣的程度。
正因為書中談到的作品,不僅是大仲馬,像《堂吉柯德》、《葡國魂》、《理論》《人生如鏡》……等其他作者的作品,講究獵書人和古典而珍貴的書籍來說,大量的古書資訊在這裡都不會輕易的放過讀者的眼睛,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圖書目錄,每篇章節中出現的古書書目在後面都有簡單的注解,對於大仲馬或者對於西洋古典文學沒有基礎的人,可能會有眼花撩亂並且有種吃力的閱讀感,一如同他書皮上下的小副標:「書本記載知識」,貝雷特完美的在這本書營造出書本是知識的代表,而裡面的氣氛更營造的有如賣藝術糖果的糖果店,旁徵博引帶出的作品,也會讓讀者會想要再找時間將那些作品抓來研究看看。
這類型的書和丹布朗《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等作品比較,這類的作品都是善用虛實手法來做劇情的鋪陳,要運用得當,對於基本的考察是必要的,就考察的精細程度劃分,《大仲馬俱樂部》的更勝一籌。對於書本歷史的考察知識,在貝雷特的鋪陳下很難斷定其中的真偽,畢竟書是一種專業的領域,對於歷史的承載本身就具有不同的魅力;而丹布朗的作品考察貼近生活,在與讀者的親近度來說,丹布朗的作品閱讀魅力較佳。
找尋惡魔之書 謎團重重
這本書從一個充滿個人魅力的波利斯‧巴坎簡單的開場,到和他交易的獵書人盧卡斯‧科索逐漸解開裡面命案的謎團,是一段結合書商、獵書人和書迷之間的難解關係。之所以說她們難解,是因為《大仲馬俱樂部》裡描寫的人物都非常具有個人魅力,鮮明的個人特色,讓每一個人都難以辨認誰是正派誰是反派,即便是女主角,一個從來沒有真正出現帶過名字的她,是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從她口裡說出來「艾琳‧艾德勒」可能都不是她真正的名字,也許她真正的名字叫做路西法,是科索試圖找出《幽暗王國九扇門》的插畫真正主人。
故事的主軸在一開始大仲馬的手稿《昂茹美酒》連結了主人翁波利斯‧巴坎和科索,在隨著劇情的進行逐漸將重心轉至科索的身上運鏡,透過科索追蹤惡魔文學的名書《九扇門》,一路追蹤到發現大仲馬俱樂部的存在,到最後的收尾又回復了波利斯‧巴坎與科索的對話,在這個絕對不是一次可以讀懂的書當中,貝雷特的幽默在裡面展現無疑……
波利斯巴坎對科索說:「我想…恐怕是您的想像力讓整件事情變的複雜吧?」
這樣的為科索近三百來頁的努力,做了一個不算註解的註解,也是貝雷特為書對於人的魅力做出的最好詮釋。如果沒有科索的豐富聯想力,也不會有這本名為《大仲馬俱樂部》的書,說到底,都只是個無端的聯想罷了。而慾望,才是真正這本書的重點核心。
這部作品另外的驚喜,是它裡面還夾雜著一些經典的插圖,多半是和《三劍客》有關,畢竟主角是大仲馬的作品,書裡富有的插圖也多半是《九扇門》的經典九幅插圖故事的發展主軸也是以《三劍客》作為參考文本;然而另外一個支線──尋找《九扇門》是本書的重要之劇情之一,本書80%的結構是跟著《九扇門》來跑的,唯一不讓人覺得難以親近的大概就只有找這本惡魔之書的過程了。
熱賣250萬冊 寫手魅力無窮
《大仲馬俱樂部》這部作品也曾被翻拍成電影,2000年10月7日由強尼戴普主演的電影《鬼上門》(The Ninth Gate),就跟《達文西密碼》一樣,是從作品中節錄精彩部份製作成電影,但這部電影並沒有像達文西密碼那樣備受注目。而電影所改編的部分僅針對科索尋找《九扇門》的這部份,雖說網路上對於這部電影與劇情的評價,並不引人注意,但對於人性與欲望的刻畫是很直接的,也許在書裡沒辦法完整呈現的世界,具相化的電影可以幫助讀者更容易了解書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這本暢銷全球51國,熱賣250萬冊的熱門書,在丹麥犯罪小說學院中獲得大獎,還獲得麥卡為提獎提名,還有很多專業的作家跟資深人士寫過書評,如作家苦茶、台大外文系教授張淑英等,也引用很多相當多的雜誌與各大報給予本書的評價,但撇開這些華麗的光環不說,要想真正的了解《大仲馬俱樂部》的魅力,絕對不是短時間且一次閱讀完就可以了解透徹的。
讀完這本書的背後,你可能會為結局而有不同的感受,但唯一不會變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貝雷特細膩的描寫能力,他用細緻的筆勾勒出每一個人物,故事可能本身不吸引人,但你可能會因為他描寫的人物為之傾倒,那正是貝雷特這個穿梭在歷史與知識之間的魔鬼魅力。
![]() |
記者 陳明鈺
對事物有明顯的感知 會思考 可是有時候不善言詞 如果這是必然的過程 終將無法逃避 我會努力!! 我是陳明鈺 希望你忘記我的名字 但記得我的每一篇作品 |
